暑假抢跑 当心撞墙

时间:2022-10-09 07:40:07

暑假抢跑 当心撞墙

在“一家只有一个金贵宝贝”的今天,父母们不惜花费重金包装孩子,有的让孩子参加辅导班、兴趣班,有的甚至做着“宝贝明星梦”给孩子安排各式各样的演艺活动……

暑期到了,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在这条路上奔跑得近乎疯狂,然而不少人却在“抢跑”的路上,跳进了骗子的陷阱。

特邀专家 周 明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

抢跑之 报班学习

跟风报班身陷霸王条款

为了培养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黄女士给刚满3岁的儿子轩轩报名了一家幼儿英语培训机构,并交纳了一年120课时共计1万元的培训费。

没想到,开始上课后,轩轩完全不适应授课方式,经常哭闹并试图走出教室,不仅影响授课效果,也影响了同班其他孩子的正常上课。

有过几次不愉快的上课经历后,黄女士决定给轩轩退班。不过,让黄女士郁闷的是,培训机构认为双方合同中明确写着“费用一旦收取概不退还”,他们同意轩轩退班但拒绝退费。

随后,黄女士向工商部门查询得知,该培训机构经营范围是咨询服务并没有英语培训项目,于是向法院提讼,主张培训机构超范围经营缺乏资质,双方的培训合同无效,要求退还剩余学费八千余元。

但法院审理认为,现行法律法规未对英语培训机构资质予以强制性规定要求,双方之间的教育培训合同不存在法定无效情形,最终判决驳回了黄女士的诉讼请求。

专家提示

家长在为未成年子女报班前应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如果盲目跟风报班,又因自己原因退班的,除非在合同中约定了中途退班的单方解除权,否则都应向培训机构承担相应过错赔偿责任。

目前,我国大多数培训机构采取在工商注册服务公司或咨询公司的形式提供培训服务,服务内容可以包括考研、英语、司法考试、艺术类培训等,所以家长单纯以培训机构未经特别审批不具备培训资质为由主张合同是无效的,法院不予支持。

但如果以无法达到合同目的或违反公平原则为由诉讼,在证据扎实的情况下,是可能胜诉的。

培训班没上完就人间蒸发

虽然家里并不宽裕,但看到同事朋友都给自家的宝宝报了辅导班,林兰决定哪怕花再多钱,也不能让孩子在起跑线上比别人落后一步……

林兰的儿子兵兵今年4岁,在给孩子找到一家自称某国际金牌早教国内授权经营店的早教中心后,她毫不犹豫地就签订了《课程销售协议》,并交纳了一年的培训费1.5万余元。

然而,几次课下来,林兰发现实际课程与课表安排并不一致,且时常约不到课,更有几次课全班仅有兵兵一人上课……这让林兰非常生气,她觉得早教班这么不负责任,根本无法达到预期早教效果。更让林兰恼火的是,有一次明明按课表带着兵兵去上课,却发现教室空无一人,经询问才得知当天课程已被取消。

林兰认为早教中心无法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要求与其解除协议并退还剩余培训费,而早教中心一直以各种理由拖延。1个月后,当林兰再次前往索赔时,早教中心已是人去楼空。

无奈之下,林兰向法院提起了诉讼,法院审理认为,该早教中心作为提供教育培训服务义务方,未按合同约定的课程内容提供教学服务,擅自取消课程,停止服务,已构成严重违约。早教中心应退还剩余课程款1万余元。但因该早教中心已搬离注册经营地,实际经营地不详,早教中心的行为造成林兰无法及时退赔,因此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专家提示

本案中,培训机构实际提供课程与合同约定课表内容不一致,依据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培训机构已构成根本违约,家长可以要求解除合同,造成损失的,可以要求赔偿。家长如果对授课师资、教学环境等有一定要求,应尽量在签订协议前与培训机构沟通,争取在协议中以特别约定的形式予以明确,避免因此产生纠纷。

早教中心收取培训费用后擅自搬离经营地点或撤店,客观上增加了家长维权的时间、精力与经济成本,且此类案件即使经法院裁判,也存在执行不了的风险。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现在很多骗子打着培训机构的名义,其实根本不具备经营资质,收取费用后就人去楼空,所以家长们要谨慎选择培训机构。如果遇到骗子应及时去公安机关报案。

抢跑之 商业活动

免费试镜收钱后人去楼空

王女士带着4岁的女儿在广场儿童游乐场玩耍时,遇到一个打扮时髦的年轻女孩,这位钱小姐自我介绍是某经纪有限公司的“星探”,对王女士的女儿赞不绝口,表示只要愿意去他们公司面试,以后一定有机会接广告。

“可以做明星拍广告,既不会影响学习,还给孩子更多锻炼机会。”王女士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带着女儿去参加了试镜。

女儿很顺利地通过了试镜,王女士十分高兴。当场,王女士作为女儿的监护人与公司签订了《演艺经纪协议书》,并交纳了制作演员模特卡(用作宣传)的摄影费1800元。

回家后,在家人的分析下,王女士越来越觉得这一切是个骗局,于是打电话要求解约。但是,所谓的李经理在电话中表示,王女士已在《模特卡拍摄预约单》上签字,已支付的款项即作为违约金不予退还。当王女士想再和李经理协商时,对方的手机已经欠费停机……

专家提示

案例中的公司的确涉嫌诈骗,如果家长真的遇到案件中类似王女士的遭遇可以报警,可求助于公共救济的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切莫忍气吞声纵容了非法分子。

这类公司一般采取两种途径物色对象:一是孩子出现较多的游乐场、公园、商场等地方,花言巧语骗年轻父母;一方面买到一些小孩家长的电话,用诱人的免费参加试镜全程来骗取那些 “望子成龙”的父母的信任。父母遇到类似情况要理性思考,多与家人商量,最好多方查证后再签约,尤其要注重孩子的人身安全,别赔了夫人又折兵。

商业儿童选秀活动圈钱套利

某演艺经纪公司举办了一场“未来之星”的儿童选秀活动,承诺比赛的前3名能参加该公司下半年投资的某大型电视剧的拍摄,冠军还能参加某知名品牌新一季的广告拍摄活动。

严女士的儿子参加了某美声培训班,在培训班老师的介绍下,严女士和其他家长纷纷参加了这个选秀活动,为了儿子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严女士按照主办方的要求缴纳了各种费用,如初赛指导费、复赛面试指导费、服装费、人气支持费等等共计5万元。

虽然有些家长觉得支出费用太高早早放弃了比赛,但严女士一直坚持,觉得能让儿子展示才华,钱花得值。儿子入围决赛后,严女士觉得以孩子的实力取得名次的可能性很大,但最后孩子什么名次都没得到。

比赛后,严女士才得知,参加该公司承诺的电视剧和广告拍摄的孩子都是比赛前内定好的,经纪公司只是用了这么一个由头圈钱造势而已。

专家提示

许多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提升综合素质,甚至是为了孩子能尽快出名,不惜下重金带着孩子参加各类选秀活动,这种活动越来越多地带着商业化和功利化的色彩,孩子成了家长和经纪公司操控的道具,有些孩子为了四处赶场连学业和休息的时间都耽误了,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十分不利于孩子心理和生理的成长。

而且类似选秀圈钱的这种骗局,家长即使上当了也无处说理,很难通过诉讼的途径来解决,收集证据也比较困难,还给孩子幼小的心理留下了创伤。

专家观点

教育最忌急功近利

如今,“抢跑”成了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词汇。有家长说,“抢跑”就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有家长说,“抢跑”就是奔向优质的教育资源。家长们一味不怕给孩子花钱,但他们却很少用心体会孩子的心理需求……时值暑期,各种培训班和演艺活动吸引着许多学生,而矛盾和纠纷也最容易在这个时候发生。家长们应该提高警惕,谨防被忽悠。

首先,别追求一夜成名。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家长们切莫将社会上浮躁名利的心态带到对下一代的培养中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的培养需要父母的身体力行,没有一夜成名、一劳永逸的捷径。

其次,别信广告吹嘘。很多培训班、演艺活动都喜欢打着各式各样的旗号进行宣传,而实际上存在很大出入。家长们应注意核实情况,最好到授课地点实际查看一番,切勿在宣传人员的“花言巧语”下冲动消费。

再次,当心霸王条款。一些机构往往在合同中隐藏陷阱,消费者也时常不仔细查看合同,很难发现其中的猫腻,因此,一定要关注合同中是否加入“学员报名交费后,不办理退费手续”等不平等格式条款。

最后,注意签订协议,索要票据。家长在为孩子办理培训班或参加活动的合同时,要对细则内容进行详细了解,并签订相关协议,有关消费者权益方面及退费条款应格外留意。在签好协议后要索取正规发票,对这些机构发放的简章、宣传单等有关资料,要注意收集和保存,一旦发生纠纷,可以此作为维权依据。

上一篇:韩济生院士: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下一篇:市委书记喊大学生回家就业乡情不能完全解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