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肺炎与捻转血矛线虫的防治

时间:2022-10-09 07:26:52

山羊肺炎与捻转血矛线虫的防治

摘要: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也称为支原体肺炎,它是由支原体引起,具有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疾病,染病的山羊会出现发热、咳嗽、胸与胸膜发生浆液性和纤维性炎症等现象。尤其3岁以下的山羊易感,冬季、早春季节营养缺乏时易发病;捻转血矛线虫常则经常寄生在反刍动物的真胃中,偶尔在小肠中也会发现,新鲜雄虫因吸血而呈淡红色,雌虫由于消化道器官和生殖器官相互捻转形成红白相间的麻花状。本文主要介绍了山羊肺炎与捻转血矛线虫的防治技术。

关键词:山羊;肺炎;捻转血矛线虫

中图分类号: S85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22.057

1 发病情况

某市王某的养羊场,2014年春季从外地引进山羊54只,引进7天后开始发病,表现为发热、咳嗽、流鼻液、结膜苍白、食欲废绝,最后极度衰竭而死。其间,王某请当地兽医诊治,曾用头孢噻呋、安乃近、黄芪多糖进行治疗均无效,仍然继续发病,笔者接诊时已死亡8只。

2 临床症状

9只患病山羊体温高达41℃~42℃,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离群呆立,颤栗,被毛粗乱;两眼无光,眼结膜水肿,流泪,呼吸加速,咳嗽次数增加;鼻液稀薄,后期变为黏液性,呈铁锈色;嘴角有泡沫,常做吞咽动作,表现虚弱,后倒地张口呼吸。听诊肺泡呼吸音减弱,肺边缘呼吸音消失,右肺呼吸音增强,左侧肺部按压时发出声。

3 病理变化

剖检3只死亡山羊,可见尸体消瘦,可视黏膜苍白,贫血,皮下和颌下有水样胶冻样物质,气管、支气管内均有泡沫状液体;心包积液,发生粘连,心肌松弛而变软;胸、腹腔积液,呈淡黄色,胸腔内悬浮大量豆腐渣样物质;右侧肺坏死、萎缩,呈现肝样病变,切面呈大理石样,左侧肺心叶、尖叶坏死,并与胸膜粘连;脾萎缩,变形;瘤胃、网胃和瓣胃内有较多红色虫体,真胃内也有交织成团的虫体。

4 实验室检查

4.1 涂片检查

采集肺组织或胸腔积液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阴性,瑞氏染色后镜检可见到球状、短杆状、丝状等形状的极细小紫色点。

4.2 细菌培养

取肺组织和胸腔积液,在含有10%血清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5~7天,出现细小草帽状湿润、透明的菌落。取菌落涂片,镜检结果同上。

4.3 虫卵检查

取新鲜粪便或直肠粪便10克,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可检出虫卵。

4.4 虫体检查

虫体呈毛发状,淡红色,颈孔突明显,呈锥形,伸向后侧方,头端细小,口囊小,内有1背矛状小齿。雌虫长27~35毫米,红白相间,捻转呈麻花状。雄虫长10~22毫米,尾端有伞,背肋呈倒“Y”形。

4.5 药敏试验

用常规纸片法做药敏试验,该菌对泰乐霉素、氧氟沙星、恩诺沙星高敏,对环丙沙星、土霉素、庆大霉素中敏,对红霉素、链霉素、诺氟沙星等不敏感。

5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山羊支原体肺炎与捻转血矛线虫混合感染。

6 防治措施

6.1 治疗方法

(1)治疗山羊支原体肺炎可用酒石酸泰乐菌素2~10毫克/公斤体重,皮下或肌内注射,2次/天,连用3天。10%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2.5~5毫升+地塞米松注射液4~12毫克+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5~10毫克,静脉注射,1~2次/天,连用3天。如果体温高,可皮下或肌内注射30%安乃近5毫升,1次/天,连用2~3天;同时在饲料中添加10%恩诺沙星可溶性粉2公斤/吨,连喂7天,直到羊痊愈为止。(2)治疗捻转血矛线虫感染可用左旋咪唑按5毫克/公斤体重皮下或肌内注射,或按8毫克/公斤体重一次性口服;也可用丙硫咪唑5~15毫克/公斤体重,一次性口服;还可用1%伊维菌素0.02~0.03毫升/公斤体重,皮下或肌内注射。

经采取上述综合治疗措施,3天后疫情有所控制,山羊的精神、食欲都有好转,王某遂停止给药,但停药第3天又复发,1天内死亡5只,又接着治疗5天,病情稳定并开始好转,发病后16天回访已痊愈。先后死亡山羊25只,死亡率为51%,中途停药使治疗时间延长,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6.2 预防措施

一是加强管理,要保持羊舍的环境卫生,做好消毒防疫工作。要加强饲喂,保证山羊的营养供应。新引进山羊时,要注意隔离喂养30天并进行检疫后才可混群;二是在支原体肺炎发病较多的地区,要进行防疫。如用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疫苗注射预防,半岁以下山羊注射3毫升,半岁以上山羊注射5毫升,皮下或肌内注射,免疫期为1年。或用绵羊肺炎支原体灭活苗进行免疫;三是对于发病较严重的山羊,要及时补液、强心,加强喂养及护理。

7 结语

加强管理,保持羊舍的干净、干燥、空气流通,同时山羊的饮用水要用干净的流水。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饲料、保证营养,及时清理羊舍粪便,并彻底消毒,可用2%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喷雾消毒。粪便应运往远离羊舍500米外的下风处,进行堆积发酵无害化处理,以便杀灭寄生虫卵,切断传染源。

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购进种羊,必须购入时应隔离饲养15~30天,经检查确定无病后方能混群饲养。尽量避免在雨后、早晚和低洼地带放牧,以防感染捻转血矛线虫幼虫。

在林地、山地放牧时,捻转血矛线虫幼虫数量在夏季逐渐增多,7~8月数量达到峰值,可根据感染情况对全群羊进行驱虫。一般在春、秋季分别驱虫1次,或在幼虫高峰期前(8月之前)驱虫1次,可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0.02~0.03毫升/公斤体重皮下或肌内注射。冬季用高效驱虫药驱杀黏膜内休眠的幼虫,以消除春季排卵高峰。春季转换牧场时可进行1次驱虫。

对患羊一定要隔离饲养和治疗,死亡羊只不要食用、出售和乱扔,要集中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以防病源传播。

作者简介:郭志军,中专学历,东辽县渭津畜牧兽医工作站,助理兽医师,研究方向:兽医学。

上一篇:鸡球虫病的预防和治疗 下一篇:小而美的Th e Spice & Tea:出售125种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