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投招标现状,谋求企业发展

时间:2022-10-09 04:15:56

剖析投招标现状,谋求企业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从几年来铁路建设合同管理及项目管理中,各类建筑企业在投招标中普遍存在的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的怪现象和不良现状,以及这些行为造成建筑业投招标混乱局面和显失公平的后果,尤其在后期施工阶段的合同和投招标管理中产生的障碍进行阐述;同时对如何改善不良现状,谋求企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做简单分析,发挥全员智慧让良好的成本管理及合同管理氛围,进企业经营,推动企业进入良性循环,全面掀起科技兴企,信誉状企的大好局面。

关键词:投招标、企业管理、合同、炒作、、科技兴企、信誉状企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大部分施工企业,不论是民营建筑施工企业还是国有建筑企业,由原有的工程分包管理模式转向架子队管理模式,大部分建设单位很愿意接受总包模式,这样就导致了建筑市场施工企业相对过剩的现象,而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投招标的不规范,严重制约施工企业的发展。

投招标阶段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1.1施工企业管理现状

自从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颁布以后虽然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施工企业及建筑业的运行,对建筑企业进行重组优化,某种程度上加强了建筑企业的投招标管理,规范了建筑业的企业管理,提供了法律平台;但实施环节却有人挖空心思钻法律的空子,而且手段越来越高明,方式越来越隐蔽,严重干扰了施工阶段招投标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的正常秩序和良好环境。

近年来,建筑企业主要以经营、管理、项目为三大主线,以多承揽项目为生存根源;以提高效率与效益为目的,提高管理质量、提升管理水平;以创品牌、增效益提高项目实施水平,当然这些都是阳光的一面,是企业欣欣向荣的象征,但是有些单位的个别人或个人往往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违背了企业经营的初衷,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有的更甚者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惜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就是企业管理机制不够灵活,奖励机制不够充分,对项目管理,尤其对前期投招标,后期成本管理,降本增效的人员奖励机制不足,所以诸多因素导致企业管理意愿跟不上现实,存在诸多弊病。

1.2施工阶段投招标的普遍现象

目前,建筑工程的招投标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各部门和企业的重视,如何完善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成为了现阶段建筑工程控制的重点,虽然各级招投标管理机构,各公司管理人员,依据招投标法制定了相对完善的招投标管理程序以及评标管理专家网等管理制度,积累了一些相对严谨、科学的管理制度,但是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实施过程中,不论是招投标参与方还是筹建方,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以赚钱为目的的招标活动:是一种失去了招标的公平性的做法,如:有些招标单位利用招标文件赚钱,在招标公告中规定:“在购买招标文件及图纸时,需要支付xx元的工本费及招标文件编制费”,本项费用少则上千多则上万,更甚者在大型的公开招标会上还要收取投标席位费,在这期间发生的费用,无论后期中标还是不中标,基本都不给予退还,招标单位赚取巨额费用。

(2)用保证金设局或者某息:按照投招标法规定,投标单位在提交投标书前要提交投标保证书和保证金,根据规定为工程总造价的2%且不得大于80万元,但有些单位不按照此规定执行,设置超标准保证金,有些工期不确定,一拖一年半载,等中标后,又以各种理由推拖,不予退还,这样光利息大家可以计算,上千万的保证金会是多少?还有更甚者招标单位和投标单位勾结,提前确定中标单位,然后用巨额保证金吓退不知情的其他投标人,种种行为在企业间普遍存在。

(3)招标单位,搅乱投招标市场:对于非政府投资的项目,投招标业务的承揽业主占主导地位,有很大的主动权,这样就导致了单位的不正当竞争,随后招标单位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和关系有倾向的为业主选择中标单位;另外单位的资料的可操作性和量化标准很难衡量.

(4)明招暗定:目前,有些招标单位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流于形式的现象,好多招标单位在预审后考察时已经确定了中标意向,随后就根据拟定的中标单位进行报价模式,施工方案的拟定,最后的考察和开标只不过是走走过场。

(5)肆意缩短招投标区间:招标单位故意缩短购买标书及投标区间,违背“自招标文件发出之日起,组织投标文件送达之日,最短不得少于20天”的规定,以时间紧为由,让有实力、有竞争力的企业来不及编制标书或者无法参与投标,只有招标机构或者与招标单位的关系户,近水楼台先得月。

(6)利用网络技术阻挡对手: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招标的透明化,许多招标公告都到网上,且有效期一般不少于5个工作日,可在公告期间利用网络技术让其他单位上不了你的公告网页,下载不了相关资料,等他们可以下载时,已经错过了投标的最佳时机。

(7)项目肢解招标,宽容关系户:随着企业间的相互渗透,现在投入市场的施工企业或者建设企业,或多或少的都是些“亲戚户”或“关系户”,为了不得罪这些“硬”客户,将本来不该肢解的整体工程,肢解成部分,造成企业效益很大程度的流失。

以上几种情况只是大家见怪不怪的情形了,这些现象将促进一些行业的发展,将“腾飞”一部分行业,双方互相促进,比如:标书设计行业、项目炒作行业的快速发展、专业化编制公司的崛起、招标业务之走俏、制假团伙之前仆后继,要想消弱这些势力,我们剖析这些存在问题,谋求我们这样双重角色企业的发展。

1.3存在问题剖析

以上这些现象归根结底都是利益熏心在作祟,都是利益给大多数集体的诱惑,最终引诱上述现象发生,上述人这样做的原因是“钱”,为了工程造价的利益最大化,许多人在各个环节为追求利益,不惜以身试法,失去了“诚信”。

几年前我们的造价管理模式还是定额计价,量价不分离,导致了系统滞后,几年后自2009年开始普及清单计价,但是许多环节留于形式,很多人还是以定额的思想去操作清单,使得价格方面显得滞后,很难控制市场中的价格,给有些人制造了钻空子的空间和平台,主要就以下几个方面剖析:

(1)体制混乱,多头管理,双重角色,双重渗透:目前投招标工作隶属行政省、自治区、区县等管辖,这就形成了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这样就会形成地方特色,然后一旦形成局面就很难扭转,制约公平、透明性的发展。

(2)监督共体,政企不分:有些发包单位既是管理者又是监督者,同时在评标委员会中挂冠,集所有权利于一身,太专制,最后机构也就是他的一只手而已。

(3)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招标显失公平:有些招标单位,为了保证本地建筑企业、本地建筑系统招标,采用歧视性的资格审核,排斥外地企业,采用信息局域化和评分标准差异化来对待外地企业。

(4)评标系统存在漏洞,监督不实:现行的评标办法很多,但人为因素过多,在评标过程中往往会侧重企业获过什么奖,干过什么优质工程,是否按要求填写,盖章是否齐全等问题,而没有很好的分析价格这个问题,此外,监督人员一般都为招标单位内部人员,监督力度有名无实,失去了监管的力度。

投招标阶段的现状改善与扭转局面的原则

招投标阶段的现状不容乐观,但是我们并非无能为力,国家也正在改善这一局面,我们各单位也比较重视素质的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提高,通过以上的阐述,我们要扭转投招标存在的问题,要遵循以下原则:

(1)加强人员素质培训和法制教育;通过各种培训的机会,将国家政策和职业道德、法制教育普及到各个建筑企业领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信誉才能不断扩展业务空间及专业发展空间。

(2)加强对招标机构的约束,规范其从业;加强投招标程序及过程的第三方监督,加强对招标文件及其备案资料的审核,加强查处力度。

(3)发挥监督局、检察院共同参与的职能作用,加大对以上各种现象的监管及查处力度,加强管治结合,提高素质为根本的人文力度。

3. 投招标阶段的企业发展规划

通过对投招标阶段企业存在的弊端和不良现状剖析,我们对未来规划还是充满信心的,毕竟我们有可以依据的法律,有可以提高的政策,关键是加大落实力度,转变现有不良局面,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确保投资安全高效,可以通过重新调整和科学设置,引导企业合理分工、正确归位,形成企业管理、项目管理的大好局面,以实力选拔出优秀施工企业,拉动落后,淘汰落后,避免低水平、低层次重复竞争,强化投招标管理监督机制;做好内部素质提升,提高参建人员素质,如果每人,每企业都能做到做到以信誉求生存,那么我们建筑业的大环境就会越来越好。

3.1做好市场调研,防患与未然

我们在建筑业即扮演着招标的角色,也扮演着投标的角色,我们在组织招标时,对投标企业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去糟粕求精华,坚决反对排斥外地招标人、限制竞争的不正当行为,做好投标企业的市场调研,专门成立多层次监管机制和相关人员,并定期更新,人员定期调动,以防发生渎职行为;对招标中存在的不良行为要采取合理的手段检举,不能随波逐流,同时也要对各行业做好市场调研。

3.2加强项目管理,强化投招标管理体制

加强管理除了可实施的制度做保障以外,最重要的是落实,推动企业内部形成《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和《标准合同范本》,并成立服务到位的项目部及公司法律审核员,对各个层次的投招标和法律文件进行管理,集中汇集,这方面各大国企和大型建设工程公司已经初具规模,严肃查处将工程项目化整为零、随意简化招标程序、规避招标、虚假招标、违规变更合同的不良行为;对进行权钱交易、失职渎职等违法违规行为严肃处理;典型案例要公开曝光,以儆效尤等等,不同程度的改善我们的运行环境,同时也警惕那些铤而走险的群体,规范了企业管理机制。

3.3加强过程控制,建立健全过程管理责任制

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健全各项目的台帐制度及合同管理信息化程度,通过加强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业务工作,提高项目成本管理过程管控能力,制定本基础台帐示范格式,主要针对工程数量控制台帐、变更设计及索赔台账、外部劳务合同管理、基本情况台帐、验工计价管理台账、各类物料台账及相关企业资质管理台账等等,通过及时上报数据和信息化核查与分析流程,责任到人;通过人员、相关材料、相关财务收支情况、运行环境以及交接监督情况,外部执行部门的相关评价等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3.4加强专项检查,强化投招标管理监督制

通过开展自检,互查,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以自查为基础,定期专职检查制度,风险消化在企业内部;同时不断提高内外结合的监督检查机制,引外部监督部门入企业,加大监督检查管控力度,将危险消灭在萌芽阶段,才能净化管理环境,科技兴企、信誉状企。

4、结束语

谋求发展,重在发挥整体优势:我们阐述了很多的不良因素,也寻求了诸多处理原则,为企业发展也探求了生存之路,那就是靠全体谋发展,发挥整体优势,提高全员的管理素质,将投招标工作宣传到各企业,各基层,发挥舆论监督及主管部门的监控作用,建立全面、有效、及时的信息渠道和平台,让群体智慧来策划我们的生存之路,让正常的秩序回归我们的建筑行业。

参考文献:

[1]常丽莎.建筑法规 [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63-170;

[2]许焕兴.工程招投标管理[M].沈阳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67-68.

上一篇:节水观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实践浅析 下一篇:电子书对纸质书的冲击与挑战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