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及引导其健康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10-09 04:10:21

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及引导其健康发展的思考

【摘要】在2009年经济刺激政策的契机之下发展至今,尤其是2010年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融资规模的飞速发展,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负债规模也在急剧膨胀,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较大的资金支持,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繁荣之下已是风险暗涌,地方债再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如何客观评价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如何引导健康的地方融资平台体系的建立?已经引起了监管层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地方融资平台风险 风险成因分析 建立健康的地方融资平台体系

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现有的经济发展体制,地方政府担负了大部分的社会建设的职能,致使融资需求相当紧迫而且规模相当巨大。为满足这么强大的融资需求,我们要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并且规范行为、强化约束机制,控制债务承担风险。近几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国际的高度关注。

一、地方融资平台运行风险成因分析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体制性和非体制性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合理的成分,也有不合理的因素。

(一)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软约束机制很可能引发信贷风险

1.地方融资平台有软约束机制,使投资风险轻易转移到商业银行系统。到目前为止,我国地方政府没有明文规定许可的资格和担保贷款的资格。但自从有较强的融资需求,地方政府通过建立地方级融资平台融资,当地政府投资成立了不同类型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城市投资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单位,为地方政府向市场借贷以快速实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然而,我国相关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对城市投资公司承担债务责任约束,政府的还贷承诺也不具有法律效力此外,因为当地政府负债规模不断扩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当地财政补贴,融资平台要依靠地方财政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才能真正服务。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和未来收入的不确定,可能会导致部分区域金融机构金融恶化,从而放大金融风险。

(二)缺乏有效的信用评级制度放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

1.融资平台要建立一个信用评级制度,这样可以更好的有利于提高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完善的信用评级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推行市场化利率、实行差别利率和次级贷款提供充分的依据,有利于中央政府奖优罚劣,区别对待的宏观间接控制系统,使地方政府融资规模实施差异化管理人员

2.目前的融资平台对预算外资金进入地方融资平台管理、资金来源和使用方向游离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外,其财务信息越来越透明,由于缺乏有效的信用评级制度和独立机构和金融机构将很难全面、准确、真实的评价当地融资平台的资产负债状况,这样直接增加了当地的融资平台的贷款风险。

二、建立健全健康的地方政府的融资体系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的融资体系地方政府的建设融资是一项长期任务,为了促进政府投资和融资平台健康发展,严格地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保持稳定和快速发展地方经济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一)监管结合,稳重有度

监督管理的结合,在地方政府部门作为投资主体建设任务繁重,融资渠道有限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还会存在而且承担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因此,目前的融资平台运行中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应在发展中通过深化改革来调节。如果方法不是当或摩擦将会导致政府投资和融资平台资金链断裂,出现“半拉子”项目,促使矛盾并加剧恶化。只要金融机构根据监管要求,采取措施,以规范融资平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可以解决的,风险可以被控制住。

(二)完善机制,加强管理

加强投资管理科学操作平台,做大、做强政府投资和融资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的关键环节是完全偿还债务。作为一个投资主体,健全政府融资体系,应明确其管理主体和投资和融资主体,即政府之间管理机构的管理中心和政府代表,主要是对平台公司的监督管理,平台公司作为投资主体,按照政府制定的工程实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制,要求公司权责清晰,责权明确严格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公司运营。

(三)标准化、市场化改革

透明度和融资平台在当地的城市化建设和处理金融危机将发挥积极作用,及其积累形成巨大融资规模和潜在的风险状况,地方政府应着手融资平台标准化市场化和透明度的改革。提高当地政府融资平台的透明度。促进当前融资平台的地方政府由无形的负债变为及时公开披露的主导负债,依法改变当前的信息披露严重的不透明的状态。

总之,地方融资平台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基础建设所需资金数额庞大,各级政府在推动城市建设、改善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依然显着。为此,各级政府、银行、监管部门应从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方面着手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这样才可以使地方融资平台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 安秀梅.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形成原因与治理对策.2010.

[2] 高坚.关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融资机制问题.2010.

[3] 张海红.市级投融资平台建设的探析.2009.

[4] 程亚鹏.地方政府融资平台.2009.

[5] 闫彦明.我国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制度约及管理模式创新研究.2009.

[6] 陈炳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防范对策.2009.1.

[7] 赵泽男.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分析.2009,3.

[8] 韩晨曦.浅析当前形势下地方融资平台的作用和发展前景. 2010.

[9] 孙建.地方融资平台分析.2009,6.

作者简介:白周葳(1987-),女,汉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华金融保险学院,研究方向:金融投资。

上一篇:农村小额信贷商业化模式探讨 下一篇:B2C网络小额贷款公司运行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