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实验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时间:2022-10-09 04:06:07

激活实验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迎合兴趣为主。因此,教师要激活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一、简析学生对实验无趣的几个因素

1.学生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有所了解却又非完全已知并能够引起思考的东西,而教材中的一些实验具有已知的操作过程、已知的实验结果,无法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

2.教师常常把实验课搞成“填鸭式”的实验课。教师为保证实验正常进行而把实验的一切内容都设计好,学生只管“照方抓药”,根本谈不上独立、创新思考。

3.实验室开放的时间有限,实验内容多而时间少,没有给学生留下实验失败后重做的时间或自主探索实验的空间。这一点在农村中学表现尤为突出。

4.在实验过程中,一些教师过分强调实验仪器的珍贵,使不少学生产生心理负担,做实验时缩手缩脚,不敢大胆实验;还有的教师过分强调试剂药品的毒害作用,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实验时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于是一些学生就失去了的自信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失去了自主学习化学的兴趣。

5.虽然近年来化学教学一再强调重视并加强实验教改,但目前从考核学生成绩、评价学生素质的标准与方法上仍反映出偏重理论课、轻视实验课的倾向。因此,学生不得不将大部分的精力与时间用于理论学习,上实验课时,心中无趣,只求机械模仿教师的操作过程完成任务,很少考虑实验原理、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实验结果的处理等。长此以往,化学实验也就失去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作用。

二、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几点做法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有关概念、原理或物质性质、用途的导出和呈现,大多可以通过实验来演示。这些实验是有基础性、目的性、典型性和指导性意义的。教师在组织实验教学过程中,要设法激活各个实验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利用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趣,是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有趣即富有趣味性,体现在化学教学中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化学知识以特殊的方式变得富有魅力;二是传授和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生动活泼,引人入胜。鉴于有趣对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实验教学中应努力挖掘化学知识的趣味性,力求采用能激发学生产生愉悦情绪的启发式教学,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例如,在教初中教材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时,为把第一课上得生动有趣,教师就要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教学难点定在激发兴趣上。为此,教师可将整堂课的程序设计为:制趣——讨论——实验——辨析——兴趣。教师在上课前先填充一些氢气球放到教室上空,氢气球下系一红色绸带。板书:学习化学,变化世界。学生看到此景,会精神振奋,课堂上充满愉快的气氛。导入课题后,教师提问:“什么是化学?”学生回答不了。教师再问:“氢气球为什么能飞?”“如果改用口吹的气球,它能不能飞呢?”接着发放没有充过气的气球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口吹气球,结果学生们会异口同声回答:用口吹的气球不能飞。而对于“为什么”却不能回答。教师不作解释,而是拿起课前准备好的一杯澄清的石灰水,然后用玻璃管向杯中吹气,不一会儿,杯中的石灰水变成一杯乳白色的“牛奶”。学生惊讶不已,注意力高度集中。紧接着教师又做一个茶水变墨水的“魔术”,进而把学生的兴奋情绪推向高潮。此时教师及时告诉学生,如果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就要学习化学知识。至此,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出化学的研究对象。接下来,教师简单介绍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并演示课本中“水的沸腾”、“胆矾的研碎”、“木材燃烧”等实验,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这样,第一堂课就使学生觉得化学很“好玩”,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利用演示实验的直观性激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

初三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和想象力,他们已不满足于单纯从教师讲授中获得知识,他们希望能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为改变“填鸭式”的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其直观性与示范性的特点,设法设计各种奇异的化学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的条件、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实验的主要结果。例如,在讲授“酒精灯的使用”前,教师先用一块棉手帕,在盛有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展开手帕,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奇妙的实验表演,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这时,学习新知识成了学生的迫切要求,学生听讲有目的,对教材内容的记忆自然深刻。

3.开放化学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初中教材的实验内容安排了许多的“家庭小实验”、“实验习题”。“家庭小实验”是鼓励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及对实验方法的掌握。这类实验的趣味性比较强,内容与实际结合紧密,实验用品简单易得。实验习题也是学生的课外实验,这类实验侧重于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实验的步骤、用品、操作方法等,具有一定的探究性。但是由于学生在校时间较长,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他们大多数是住读生,对于相应实验用品的获取有一定的困难。学校开放实验室无疑能为他们提供一个新的探究舞台。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课外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完成上述实验内容提供条件。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不仅可以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4.创设微型实验,激发探索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新课程注重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教材也安排了较多的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然而,大量的学生实验使实验药品耗费较多,且部分化学药品会带来环境污染,给实验教学带来一定影响。如能创设一些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来组织和发挥的微型实验,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如:根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利用蛋壳和漏试管等器材设计实验,制取二氧化碳。创设类似微型实验,学生能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取所需要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也可以达到方便、准确、安全、防止环境污染等目的。

5.转变教学观念,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新教材注重实践和体验,提供了很多生动活泼的合作性探究训练形式,启发教师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偏重理论的观念影响,实验教学无论从实验思想上还是教学方式上都还相对滞后。因此,激活实验教改,根本就是转变教育观念。当前至少要转变三个观念:一是转变学生的实验观,学生要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二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师观,要把教师由实验教学中的主导者转变为实验教学的指导者;三是要转变教学观,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教学,并创设一定的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和探究实践活动的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进而运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这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也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催化剂。

总之,在实验教学中,注意探索实验教学的规律,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求真、勇于创新的精神。

上一篇: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下一篇:新课程下高中化学生本教学的困惑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