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化学生本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时间:2022-09-30 03:51:41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生本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生本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中国和国外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笔者认为生本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必然趋势,以下笔者就如何走向生本教育进行若干思考。

一、高中化学生本教学的困惑

1.活动与教学,存在时间上的矛盾

活动的耗时性与教学的限时性,是生本教学不可避免的矛盾。新教材,尤其是必修课,容量大,教学内容的深浅宽广不易把握,所设置的探索学习活动栏目众多,一般一课时很难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所以很多情况下无法充分开展生本探究活动。

2.开放和传统,如何把握度

生本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而教师在指导上把握不好时机和程度,容易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使探究流于形式。如果在指导的时机上介入过早,指导得过多,会阻碍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失去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指导得不及时或不到位,让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就会难以完成探究任务。

3.探究与应试,难分轻与重

新课程的部分配套练习中,常有教材中没有提到的知识点出现,并且综合性强、难度大,所以课堂上学生探究活动热热闹闹,课下不会做题的现象普遍存在。而高考的具体要求现在还是未知数,从而使教师教学的方向感不明,减少生本探究活动的次数和时间,用来拓宽加深知识点或讲解练习。

二、走出困惑,积极开展生本教育

面对问题和困惑,作为化学教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办?生本实践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很正常的,逐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内涵和不断实践科学探究应该成为我们今后工作中的重心。

1.把握关键,确保生本教学的实效

(1)选择合适的主题和内容

每一节课、每一个化学知识都让学生进行生本教学,这样做既没必要也不现实,选择合适的探究性课题和内容是化学探究性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之一。组织起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除了要考虑教师、学生和教学设施条件等因素外,内容要充分体现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思想,尽量发挥当地资源优势。

(2)创设优质的化学情境

布鲁纳说:“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的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既然生本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那么在生本教学中,教师首先就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创设的情境既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要能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3)多元评价,鼓励创新

在整个课程改革的“链条”里面,评价制度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它起着检测和评价改革成果的作用。生本学习活动,学生的科学素质以及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培养,而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素质往往难以通过纸笔测验来加以评价。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要着眼于学生的错误、失败上,要重视探究的过程,实施多样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目前高考仍是中学教学实实在在的“指挥棒”,它的导向作用无可替代。如能利用高考的杠杆作用,在命题上为生本学习撑起一片蓝天,则生本教学会实施得更好、发展得更快。

2.积极创设条件,提高生本学习效率

(1)提高学生的生本学习能力

很多学生生本学习能力薄弱,表现出生本学习过程中提不出问题,分析推理能力薄弱,基本技能不足等一系列现象,给教师开展生本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就促使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生本学习能力。一方面要经常给学生展示一些生本活动的典型案例,利于模仿,以供学生学习生本学习方法;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

(2)灵活开展生本教学活动

生本教学有它独特的模式和环节,化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生本活动时,如果不敢缺失一个环节,并且每个环节都试图充分展开,这样做无论从课堂时间和课堂效率来讲都是不合理的,也是难以操作的。教师在实施生本教学时,可以不必刻意追求课堂的完整性,也不必强求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让学生来完成。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在活动中突出某一环节,如提出问题或设计实验,只要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即可。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新课程给我们带来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变化,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探究能力在不断地提高,而且这些能力的养成是持久的,在学生今后的学习中会不断发挥作用并逐步深化。不过,要真正做好这一切并不容易,可能要经历一个艰苦而漫长的探索、实践过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努力做好新课程的支持者、实践者、思考者!

上一篇:激活实验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下一篇:谈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