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行动加速教师专业成长

时间:2022-10-09 02:30:53

六大行动加速教师专业成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教师队伍的加速优化,而学校教学管理若能进行同步甚至超前改革,更着眼于高效,着力于课堂,必能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推进新课改的导向作用、建设作用、攻坚作用和服务作用。近几年来,我校实施有效教学管理,主要体现在下列六大行动。

一、大反思大提升行动

传统教学有很多优势不容否认,也正因此,改革传统课堂、改变教学行为并非易事。我们倡导在新课改理念下,对照标准和要求,全面细致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为什么自己煞费苦心、滔滔不绝,而学生无动于衷、昏昏欲睡?为什么有的内容教了多遍,而学生仍学不会、做错了?为什么教师时间、精力投入多,而学生进步缓慢,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如此种种。在反思中我们发现了不少问题,而且大多源自教者。为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多形式地组织学习新课改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并联系实际展开讨论,形成了若干共识:我们的课堂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动起来;我们的课堂必须是思维训练的课堂,思想碰撞的课堂,激情洋溢的课堂;我们的课堂既是知识传授和积累的课堂,更是掌握方法、培养能力、养成良好习惯的课堂……

大反思引发的大讨论,必然激活深层思考,激发求解欲望,也必然促使教师们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育思想,改善教学行为,追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二、制度整合再造行动

制度虽说是一种外在约束,但往往能对新课改的顺利推进起到一定的规范和导向作用。以往的教学管理制度更多的是就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提出种种要求,而教师的主体地位缺失,教师总是被动接受指令,接受检查和评价;统一性规定过多,个性化支持不够;刚性有余,柔性不足。也正因此,常常是管理层忙得不亦乐乎,而执行层漠然视之,应付了事。

我们全面梳理了有关规章,对照课改要求,结合工作现状,组织部分干部和骨干教师,或整合或新制定了若干制度,如有“预备、主备、集备、复备”四步要求的集体备课制度,既强调同学科组老师集中研讨前各有侧重的认真准备,也给予老师们研讨后结合班级学生情况再增删调整的充分自。如新课堂标准,既强调各种课型的基本要求,也充分尊重各学科教学特点,不搞一刀切的唯一标准。教学常规检查也不再只看书面材料,只看工作痕迹,而是更关注日常状态,关注学生反应,关注工作绩效。

这一系列制度既适应新课改,也符合教学实际,更为广大教师所认可,所以易于被老师们内化为一种自我约束,其有效执行程度也必然更高。

三、教学研究常态化行动

教学研究尤其是课题研究常常被老师们看作是一种外加任务。因而缺乏积极性,成效也常常只体现在几篇文稿上。

我们倡导积极反思。一堂课、一份练习质量到底高不高,主要靠自己评判;设计再认真,自我感觉再好,还要靠实践检验。每项工作结束后,都来冷静思考一番:学生的能力水平有所提高了吗?预设的目标达到了吗?达成度多高?还有哪些问题?原因在哪?如何补救?类似问题以后如何避免?这样的思考就是研究,也必然带来今后课堂的新变化。

我们倡导课例研究。每周各年级各学科都按照“一课两上三讨论”的研讨模式开设研究课,带着问题备课、上课,围绕问题说课、议课,同课异质,多次讨论,力求问题及时解决,力求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

我们倡导研究的专题或课题来自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平常有思考的工作就是研究,教学行为的改进和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就是最大的成果。这样的认识既能为老师们接受,也能真正改变老师们的日常工作状态,提高工作绩效。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工作。不但身体劳累,而且心理疲倦。如果总是在一种研究状态下工作。不但能有效果、出实绩,而且能真正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四、打造展示平台行动

教学有法,催生了若干教学共性要求;教无定法,更是对个性化教学的一种尊重。

我们每年举办一届优质课展示评比活动:从备课组初赛、年级部复赛到全校性决赛,全员参与,并几乎贯穿全学年,既能突出教学管理的中心和重点在课堂,强化“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每天每堂课”的意识,更能激发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个性充分显示,让才华一展无遗,让智慧不断进发。

同时我们还开展多项教学基本功评估。涉及到独立备课能力、课堂语言水平、板书设计效果、多媒体合理运用、说课评课能力等,单项优秀即给予表彰,不合格的给予具体指导,并限期达标验收,这对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更有促进作用。

五、课堂质量评估行动

教学管理的重点即课堂质量评估,这也是一个令很多人头疼的难题。近年来我们组织力量专题攻关,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其主要特点就是全面、动态、激励性、可操作。

所有老师既有接受评估的义务,也有自我评估、评估他人的权利;认定某老师课堂质量的高低不只是听其一两堂课,而是综合评估其不少于两节的常态课、自定课题和时间的自荐课、备课组内安排的研究课、学校指定的展示课等:参与评估的不只是管理人员,还有同学科其他老师、班级学生及其本人;评估的标准事先明确,人人知晓,突出学生参与度、思维训练度、目标达成度等,既量化打分,也质性判断,既充分肯定其长处,也实事求是地指出其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评估结果及时送达本人,并要纳入对个人的综合评价,但更重要的是为优秀的教师提炼出可供推广的成功做法,为待改进的教师明确继续努力的路径。

六、教学资源开发行动

尽管图书市场教学参考资料铺天盖地。各种训练材料也是应有尽有,加上网络便捷,所需内容也可信手拈来。但我们坚持要求老师们在大量积累的基础上学会选择,为我所用,绝不可照搬照抄,拿来就用;倡导老师们加强研究。可在重新整合后使用,更要作深度开发,形成适合校情学情的个性化教学资料。

我们在学校内网上建立起教学设计库和分层训练库,并发动所有老师参与二库建设。先以各年级各备课组为单位系统整理上传所用资料,再组织各科骨干教师审定。供下一届教师研究使用,如此循环优化,力争在三到四轮后。形成一套展现教师智慧,具有学校特色,更实用更有效的教学资料。可见,教学资源的开发过程,也是教师智慧涌现的过程。

相比较而言。高中课改推进难于初中、小学,虽说有不少客观原因,但主要问题还在于从领导到教师的认识水平有待不断提高,三支队伍尤其是教师队伍有待不断优化。只要大家形成共识,通过有效管理和深化研究,我们的有效课堂教学就一定会普遍呈现,我们的常态工作质量就一定会明显提高。

上一篇:用现场阅读让教师享受专业成长 下一篇:有效听课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