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证券市场

时间:2022-10-09 02:28:54

【前言】拿什么“拯救”证券市场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范剑平从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解释目前这个市场的不合理:“去年8月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进入了扩张期,民间投资的活跃、物价指数的上扬等,使上市公司进入了6-7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中报也显示了业绩不断提升的趋势。尽管如此,股价在上半年有过一段回升后,现在一直在下...

拿什么“拯救”证券市场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功能失调,沪深股市连续跌破股民心理底线,《 望》杂志刊文建议,市场发展的重心应有所转变,“适当放慢总量的扩张速度,坚定不移地把结构创新作为市场的重心”

在沪深股市“跌跌不休”中,上证指数近期再度击穿1400点,市场萧条日渐明显。以致在股市掀起的一次激烈大争论中,许多人甚至认为我国的证券市场已经被“边缘化”,正在逐渐丧失融资功能。

“目前的市场的确令人尴尬,在国民经济各项指标持续走强的大背景下,股市却持续低迷。人们对股市缺乏信心,券商叫苦连天,投资者损失惨重,股市融资规模不断下降,投资者数量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而且这种局面目前似乎还没有出现扭转的迹象。”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范剑平说,现在不论如何评价我国的证券市场,有一点是明确的,即“这个市场出问题了,而且问题深重。”

股市在“边缘化”?

近两年来,据统计,国内流动市场已蒸发了6000多亿。期间股市体现出的直接融资功能,比重发生了根本性逆转,由2000年占15%左右的份额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1.6%。而且这是在政府大力推动股市融资比重的背景下得到的结果。

范剑平从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解释目前这个市场的不合理:“去年8月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进入了扩张期,民间投资的活跃、物价指数的上扬等,使上市公司进入了6-7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中报也显示了业绩不断提升的趋势。尽管如此,股价在上半年有过一段回升后,现在一直在下降。而一批很具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竟然没能增加市场的信心,这种现象很不正常。”

银河证券高级经济学家苑德军说得更直接:“目前人们对股市缺乏信心,说到底是因为股市没有赚钱效应而只有亏钱效应。”有统计表明,六成股票价位已位于年内最低点1月6日的1311点之下,身在其中的投资者都在忍受着深度套牢的煎熬。一份有关A股与大盘“抗跌赛跑”的数据比较显示,只有三成股票跑赢大盘。

另据中国证监会网站数据,沪深两市股票市场近两个多月的日均成交金额和去年同期相比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降低,同比幅度分别为26.35% 、17.14%。8月份日均成交金额比7月份还减少了29.08%,成为今年1月至8月份的最低水平。这一切都说明股市交易投资处于极度清淡的状况。

股市萧条,苑德军将原因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股权割裂。“占上市公司总股本67.8%的国有股、法人股不流通,这是股市运行中最根本的制度性缺陷,也是股市中各种问题的制度性根源。证券市场现存的许多问题,都与此有关。

其二是上市公司质量差。ST公司逐年增多,一些公司上市后业绩就变脸,相当数量的上市公司在上市当年或上市一两年内就出现巨额亏损,许多上市公司连续多年不分红。股价上行缺少公司有力的业绩支撑。

其三是市场运作机制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市场是单边市,没有做空机制和避险工具,只有股价上涨投资者才能赚钱,而要使股价上涨,就必须靠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推动。市场成为一个由大量资金堆积和支撑的资金推动型的市场。

其四是监管效率和监管质量不高。目前的市场监管还是以行政手段为主,政府监管部门对市场运行的许多重要环节的管理和监督,甚至还是依赖于计划经济的办法。

从制度和市场定位上检讨

苑德军的观点是,股市目前的困境,是股市的固有矛盾和新出现的矛盾交织在一起的综合反映。从表现上看,主要表现为股价持续走低,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股市一些致命的制度性缺陷没有解决,“在股价走高的情况下,这些制度性缺陷或许被遮掩了起来,但总有一天会暴露出来的”。

对此,范剑平作了更清晰的分析。“如果老百姓不能通过证券市场分享国民经济增长、上市公司效益提高带来的好处,反倒在赔钱,则只能说明我们证券市场的制度设计有问题。”

他认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定位一开始就值得怀疑。“它的作用被设计为解决和帮助国企脱困。在这样一个定位下,证券市场就不可能作出有利于市场投资者的举措。搞15倍以上、甚至88倍市盈率的高溢价发行,源源不断推出质量低劣的新公司等等,就成了一种必然。”

“要建立一个能优化我国投资结构、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促进效益提高的市场,一定要形成这样的机制,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能够获得应得的回报。”

令范剑平遗憾的是“证券监管层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真正做到把维护投资者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市场的许多举措仍然是围绕着国有企业和企业融资展开的,而非围绕着投资者利益。”在他看来,这个问题不解决,其他问题就不可能得到妥善的处理。

“比如国有股转让,为什么能向外资进行净资产转让甚至折价转让,而不能向民营投资者转让?不论是监管层还是老百姓,大家现在都知道证券市场眼下焦点所在,为什么不能先解决投资者意见最大、问题最严重、矛盾最突出的问题,而采取回避、拖着不回答的态度?”

“而且监管层还在继续大发新股,使国有股遗留问题越来越严重、存量越来越大”,范剑平认为最难理解的是,两年多来加强监管规范出台了许多文件,但新股发行的质量仍让人汗颜。“没有上市就亏损的南方航空,上市不久就亏损的惠泉啤酒,新股发行质量的低劣,严重侵害着投资者的利益,使绝大多数投资者只好认赔出局,股市的生存都成了问题。”

他认为所有这些市场问题,溯本求源都是因为没有把保护投资者利益当作证券市场核心价值观所带来的恶果,“如果不从政策设计和制度上纠正这一错误,中国证券市场的前景依旧不可能明朗起来”。

更为严重的是,证券市场的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整个金融市场发展的稳定。中国人民银行一位高层官员表示,“直接融资迟迟没有畅通,并在近年出现持续的萎缩,使得老百姓手中的资金向银行集中,而企业资金需求又集中于银行贷款,银行出现越来越大的存贷差,金融资源严重浪费,为银行系统积累了巨大的金融风险。”他认为,如果再不从根本上解决证券市场的问题,不但股市本身会有生存之忧,整个金融改革都有被拖后腿的可能。

再造市场需从结构入手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认为,“证券市场应当是一个能够不断创造财富,能够合理分配财富的市场”。在股市中,创造财富者主要是上市公司,分配财富者主要是投资者。

“正是由于上市公司能够源源不断地为股市提供新创造出来的财富和利润,股市才有了利润的源泉,上市公司才成为股市的基石,才能够吸引投资者通过在股市中的投资,分享上司公司的利润。正是股市能够源源不断地产生增量利润,股市才不是零和交易,股市才不是赌场。” 那么,面对中国证券市场目前的功能失调,如何进行有效的功能重塑?苑德军从市场建设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当下市场发展的重心应有所转变,“适当放慢总量扩张速度,坚定不移地把结构创新作为市场发展的重心”。

在他看来,市场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市场规模的扩大,二是结构的深化。就目前的中国市场看,股票市值占GDP的比率不到50%,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毫无疑问,市场在总量上还要继续扩张,但相对于总量扩张,结构创新对市场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原因在于,中国股市存在的主要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结构问题。比如,股权割裂是股权结构的问题,上市公司业绩不佳是上市公司结构问题。单边市是交易方式结构问题,监管效率不高是监管手段结构问题。“可以说,未来中国股市的发展进程,从根本取决于市场结构创新的进程。”

美国股市经过100年的发展才有800多家上市公司,香港股市发展到800家上市公司用了33年的时间,而我国经过短短13年的发展,截止到今年7月31日,已经有A股上市公司1237家。较之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股市扩张速度相当可观,但结构创新步伐缓慢,进展不大。因此,下一步要适当放慢总量扩张速度,把重点放在结构创新上。

他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进行这种结构创新。

其一,推进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创新。要抓紧处理国有股权问题。现在来看,放缓国有股减持似乎对市场有利,但随着上市新股的越来越多、国有股存量越来越大,以后减持的成本和难度也会越来越大,付出的成本、代价和矛盾会越多。

其二,优化上市公司结构。应放慢新股发行速度,切实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应改革现有的发行审核制度。目前这么多的上市公司都是经过发行审核,结果并不能切实保证上市公司质量。这说明现行的审核制度是存在问题的。

其三,完善市场结构,建立多层次的多样化的市场体系,尽快开设创业板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满足不同类型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目前全国就两家市场,而且功能重复,要众多企业都往主板市场挤,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非常容易导致市场垄断,不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和效率。

其四,创新交易方式结构。建立做空机制,改变目前这种资金推动型的单边市状态。

其五,优化市场监管的制度结构。要弱化监管的行政色彩,加强证券法制建设,强化法律监督。应建立证券监管人员“问责制”,因监管人员失察或监管不力而酿成严重后果的监管人员应追究责任。

从目前的情况发展来看,苑德军和范剑平都认为,最关键的是,政府当务之急要制定具体的、有可操作意义的金融产业政策,对资本市场发展提出明确的政策发展目标。“现在官方文件对资本市场只有较为笼统的、原则性的鼓励发展的政策向导,这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应根据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制定相对具体的、分阶段的资本市场发展目标,从而明晰市场发展方向,增强人们对资本市场的信心。”

新闻聚焦

2003年11月9日到11月15日这周,先后有三位重量级人物针对证券市场发表意见,有三条重大股市消息牵动投资者的心。也是在这周,深沪综指均创出4年以来的新低,仅为1307点。

这周先后出台三个VIP人物:周一,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撰文指出,“必须切实保护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中国最大的证券公司银河证券总裁朱利提出,“要明确给予流通股股东利益补偿”;周三,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无论是国有股减持还是流通,基本出发点应该是“对所有投资者一视同仁,给予保护”。三位重量级人物依次出台,不约而同地谈到国有股流通问题的解决思路,措辞又是如此直截了当,这在13年的中国证券市场还是首次。

引发这周股市大幅波动的因素还是国有股减持“幽灵”。有三条消息牵动了这根敏感的神经:第一是传闻称包含国有股流通或减持利空的证券市场发展“白皮书”于这周五亮相。第二是国有资产法起草小组将重新组建,关系到1200多家A、B股上市公司近80%的国有股和法人股的管理和运营。第三是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周三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目前还没有找到能为大家接受的国有股减持办法。

上一篇:又一个沙特阿拉伯? 下一篇:上市体系需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