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项目作业成本核算问题探讨

时间:2022-10-09 02:20:26

施工项目作业成本核算问题探讨

[提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成为大多数施工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进行成本管理创新,建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完善成本管理体制。本文对作业成本法进行简单介绍,分析应用作业成本法构建施工项目成本核算体系的意义,对施工项目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进行设计,提出运用作业成本法建立成本核算体系的难点与建议。

关键词:施工项目;作业成本法;成本核算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2月23日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规模增长速度快,市场份额逐渐增加,是一个成长率很高的产业。但同时,由于建筑业技术含量不高,增长方式粗放,施工效益低下,又是一个效率增长缓慢的产业。因此,快速提高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水平,实行工程项目的集约经营,提高施工企业的竞争能力,成为摆在建筑施工企业面前的一大紧迫任务。

一、作业成本法简介

1、作业成本法的含义。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与企业管理方法逐渐兴起,它以作业为核心,以成本动因为媒介,以资源流动为线索,根据不同的成本动因分别设置成本归集、对象归集、汇总费用,然后依照不同产品耗费的作业量将费用分摊到产品中去,从而汇总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这种以增加顾客价值和最终利润为目标,以作业为对象的系统的、集中化的方法,叫做作业成本法。

2、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企业是一个为了满足顾客需求而设计的作业链,只要进行一项作业,必然会消耗一定的资源,但同时也会形成一定的价值,即资源通过资源动因分配给作业形成作业成本,作业消耗了资源,作业成本通过作业动因分配给产出,产出消耗了作业。因此,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就是,根据成本发生的因果关系,将资源耗费分配至成本对象上。

二、应用作业成本法构建施工项目成本核算体系的意义

施工项目的成本核算,是指应用一定的成本载体,对施工项目发生的各种成本费用进行归集,从而形成满足施工项目成本管理需要的成本数据等信息,它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系中的一大重要环节。由于工程项目一般只是一次性项目,成本管理也是一次,因此,项目成本能否降低,工程项目部能否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应用作业成本法构建施工项目成本核算体系,对施工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1、作业成本法以一个新型的计算模型为作业的绩效评估提供了很好的计算平台,将企业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深入到作业层面,成本的可控性大大增强。

2、对施工项目管理流程的分解和细化程度以及成本数据的采集频率影响着成本控制的力度,管理流程分解的越详细,数据采集的越频繁,对成本控制的力度也就越强,这是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成本管理体系的优势所在。

3、作业动因的划分能使施工企业清晰地了解项目成本内容,分析哪些作业可以消除,哪些作业可以降低,进而有效地控制施工项目成本,降低消耗,增加产出。

三、施工项目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设计

要达到应用作业成本控制施工项目的目标,就必须将资源耗费分配至成本对象上,计算出成本对象所消耗每项作业的成本。作业成本核算过程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主要步骤:

1、作业分析。确定构成企业作业链的具体作业是采用作业成本核算系统的前提,也是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难点与重点,作业划分的是否恰当,影响着作业成本核算系统的正确度和可操作性。首先要做的是确定作业分析的范围,通过作业分析,需求更直接的成本动因;第二,确定作业分析单元,可以和工程项目经理部的组织结构相一致;第三,搜集各作业单元的作业信息,区分各项作业;第四,形成作业流程图,使作业分析合理、清晰。

2、建立作业成本库。对作业情况有了一定的综合认识后,由于确定出的作业数目可能会比较大,计算也相对复杂,为了使计算简便,核算作业成本还需要对同质作业的资源消耗情况,归集不同作业发生的不同费用进行合并,建立作业中心成本库。首先,详细清楚地了解施工生产的各个环节及流程,收集相关信息;第二,根据对生产经营过程的分析,建立以主要作业为中心的多个作业成本库,同时注意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划分作业中心,划分多少,还会受到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水平和管理要求的影响;第三,施工项目将为实现工程顺利完成的各项费用如财务费用、风险费用等按照作业动因分配到各个作业中心,得出各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

四、运用作业成本法建立成本核算体系的难点与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核算方法,很多施工企业对此还不是很了解,没有认识到作业成本法的巨大效用,因此施工企业人员首先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对作业成本法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并同传统成本管理进行比较,找出其优点和长处,以便将其引入施工实践;其次,在认识了解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这是一个建立在公司层面上的成本管理体系,本方法的作用核心是基于成本管理系统将施工企业管理透视化,使得管理中的问题显现出来,然后再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从而达到整顿企业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同时,作业成本计算法同传统成本计算法进行比较,具有计算成本更加准确的优点,便于施工企业领导进行经济管理,提高企业领导经济决策水平。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正确的思想指导就是成功的一半,但是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对方法的理念和精髓进行细致全面的学习和提高,而不要将这项工作当成是一种负担,要站在企业的全局考虑问题。

2、全员参与,完善基础数据。同传统成本管理方法一样,作业成本管理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项目各科部室所有人员共同参与和配合才能完成。首先,项目部需要按照作业成本法的要求和标准将整个施工过程划分成许多个细小的作业单元,当然,这项工作需要既懂作业成本法又懂项目施工的人员共同参与;其次,作业成本法需要一个软件平台,要求项目部同软件公司共同合作,制作出一套与该项目相匹配的软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作业成本管理需要将整个项目部门进行整合,在此过程中必然会给各部门的工作带来不便,需要领导进行协调和全体成员的努力配合。作业成本管理是否在拥有软件和网络后就能顺利开展呢,其实不然,还需要很多基础工作需要完善,如果不重视这些细节,将会像沙滩上盖楼一样,肯定会坍塌。在对项目基础数据进行完善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收集以下几方面内容:工程项目结构、费用及工序的分解;施工作业的种类、属性和数据;各种施工成本的动因;项目施工信息的储存要求、传递途径及加工方式和安全要求;全部项目信息的电子文档及传递方式。

3、与原有成本管理方法相结合。建筑施工企业若是全面实施作业成本核算,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成本偏高。既要对作业成本法的内部培训投入大量资金,也要顾及项目管理系统和软件,因此,效益原则应该成为施工项目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考虑要素。施工项目实施作业成本法核算,并不需要完全抛开原有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方法,而是应当将作业成本法作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与原有的成本管理方法相结合,丰富和完善作业成本管理体系,为提高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做贡献,进而提高施工企业成本效益。

五、结论

作业成本法以合理降低资源消耗,降低产品成本为目的,若是对其加以深刻的领会、灵活的运用,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核算和经营管理水平必然会有大幅度提高,将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秀先.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探析[J].决策与信息,2007.5.

[2]石军红.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探析[J].会计之友,2007.7.

[3]高静.建筑企业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问题与研究[J].科技信息,2010.27.

[4]杨小挺.浅谈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有关问题[J].科技信息,2010.24.

上一篇: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动因探析 下一篇: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紧张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