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注文本内容”走向“关注语言应用”

时间:2022-10-09 02:16:37

从“关注文本内容”走向“关注语言应用”

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让我们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又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让我们的学生全面地提高语文素养将是我们的宗旨,吾将上下而求索。

关键词:语文 语言 文本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224-02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从教的13年中,我切身的感受到了语文课堂所发生的变化:从我们上学时天天抄段意、抄中心思想,到提着小黑板上课的目标教学,再到情境教学法等等,我们的语文课都随着社会发展的变革进行着变化。看着身边这热热闹闹、形态各异的语文课堂,我不禁深思:我们的语文课究竟得到了什么?更多的是思考语文课上失去了什么?

2012年夏天,在乌市很有幸的聆听了崔峦老师的讲座。他在对新课标解读中提出了: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也就是“既得意又得言”: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让学生想一想,看一看,这样的情感文化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怎么表达得这么好。让学生既理解掌握文本内容意思,又能理解语言,揣摩文章表达,积累语言。

专家的讲座让我如沐甘雨,如饮醍醐,消解了很多平时学习和实践中的困惑、迷茫,顿有拨云见日之感。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通过听课、磨课、评课一系列的教学实践,为自己曾经的教学过失找到了病根,为自己现在的教学行为找到了理论依据,为自己今后的成长发展找到了方向。我想我们教者应当从“学课文”转化为“学语文”,实现由“关注文本内容”走向“关注语言应用”。

1 学透吃透新课标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应用”一词提到33次,可见其重要性。但是,现在的很多课堂上是重理解,轻应用!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教了六年语文的学生,能在众人面前即兴发言,说得清楚,说得完整,说得自信吗?能观察生活并且把观察到的人事景记录下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吗?能把课堂学过的词语、句子、精彩片断应用在自己的习作吗?能把课堂习得的方法用在课外的阅读中去吗?

由此可见,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扎实的,有用的,是以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

2 什么是语用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专务(个性)是什么?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专务,包括听、说、读、写的训练。

何为“语用”?我们这里所研究的“语用”,并不是真正语言学意义上的“语用”,而是学生学习语文后的“语用”,即: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合理、妥贴地进行表达,并将已学过的字、词、句、篇等内容,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个性的运用。主要包括词汇、书面语、口语、篇章结构、文章体裁等方面的内容。

3 巧妙设计语用点

小学语文课本中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它题材广泛、体裁广泛、内容广泛,在思想内容、情感态度、语言规范、写作技巧和笔法文风等各个方面都堪为典范,是拿来作“样本”的。所以,语文课本上的每一篇课文独具特色又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和写作特点都应该成为“语用”训练的内容。

3.1语用点的设计可以从课题入手

如我在执教《草船借箭》一课时,板书课题后,便让学生辨析“箭”与“剑”,完成同音字组词。《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课题中的“神圣”能给他换个近义词吗?从而让学生知道找近义词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

3.2语用点设计可以从词语入手

如《开天地》一课中指导学生积累了“顶天立地、开天辟地、翻天覆地”三个成语和“轻――重、清――浊、上升――下降、天――地”四对反义词以及“缓缓、慢慢、渐渐”三个近义词;如《红领巾真好》一课中,“叽叽喳喳,蹦蹦跳跳”,我鼓励学生说说还有哪些这样的词语,再向学生推荐一些这样的词语,积累下来。

3.3语用点设计可以从句型入手

如:《伯牙绝弦》中“志在高山,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洋洋兮如江河”。适时出示“依依杨柳、皎皎圆月、蒙蒙细雨”等情境,让学生练习用这种句式说话,既掌握了文言文句式的特点,又进一步感受了伯牙与子期的相知相惜。

3.4语用点设计可以从文章结构入手

如《颐和园》一文是按照移步换景的顺序写的,在指导学生抓注文中关键表示方位转变的词句后,可以试着让学生运用这种记叙方法来描述一处景点。

3.5语用点设计可以从修辞手法入手

如:《花钟》一文的第一自然段大量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描述花开的景象:“牵牛花吹起紫色的小喇叭,睡莲也从梦中醒

来……”,可以让学生像作者一样用拟人句的方式说说向日葵和梅花这两种花开放的姿态。

3.6语用点设计可以从片段入手

教材中的选文是学生语言学习的范本,对文章中作家个性化言语的品味,除了结合语境细细揣摩之外,就是进行形式仿写,仿写有利于学生把握言语运用的本质和规律。如在教学《落花生》时,在给学生引介了“借物抒情”的语文知识后,鼓励学生模仿这样特殊的表达方式“既不……也不……”,写一种事物。学生在课堂上“用笔思维”,融会文意,展示想象,模仿语言,又有创造。

3.7语用点设计可以从文章空白处入手

《老人与海鸥》一文中,老人与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十多年的冬天,几千个日子,几万里路程啊,老人每天都来到翠湖边和海鸥相依相伴。第二天,老人没有来。第三天,老人依然没有来。很多天过去了,依然不见老人的影子,我想此时此刻,大家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老人诉说。如果你就是鸥群中的一只海鸥,你最想对老人说些什么呢?请你写一写你的语言,如果你能把动作、语言、神态结合起来写,就最厉害了。通过这种空白处补写,学生不但从写话中感受到海鸥与老人之间的深情,同时还学会如何让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写作方法。

3.8语用点设计可以从文章写作方法入手

每一篇课文,在表达方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因此,写作方法看似是一种表达方法,而实质却体现为一种思维方法。如《草船借箭》一文运用大量人物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学生在充分品读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鲁肃的忠厚老实,周瑜的嫉妒,曹操的多疑。我又给出一段《水浒传》中武松吃酒的片段,让学生自读自悟,抓住语言描写感受武松的性格特点,将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让我们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又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让我们的学生全面地提高语文素养将是我们的宗旨,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一篇:创设灵动的小学语文课堂 下一篇:删繁就简,化整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