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预设提问,追求有效课堂

时间:2022-10-09 01:36:50

精心预设提问,追求有效课堂

摘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追求有效课堂的关键环节。课堂提问要有效,预设的问题难易要适中,数量要适度,要体现趣味性,要具有针对性。只要有热情的研究之心,有不懈的实践行动,语文课堂就一定能实现高效,焕发出新的光彩和魅力。

关键词:有效提问;趣味性;针对性;开放性;综合性;有效课堂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追求有效课堂的一个关键。而当前语文课堂提问的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缺乏整体的教学观念,最常见的是只重结论而不重过程,追求环节形式而忽略思考方法的引导。鉴于此,我们通过“小课题研究”的途径,把“对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作为追求有效课堂的重点研讨主题。以下是我们在反复进行课堂实践的行动研究中,对如何预设有效课堂提问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一、问题难易要适中

1.把握文本解读的深浅

语文的根本在文本,对文本解读的“深浅”程度影响着教师对所预设问题的“难易”把握。因此,教师必须深入备课,反复研读文本,在此基础上精心预设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问题。也就是说,问题要有思考价值,既不偏难,也不太易。

2.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

曾听到一些老师埋怨:“这节课又没完成教学任务,都是学生配合不好,我提了问题,伸长脖子等待学生回答,学生却是缩着脖子逃避回答。”出现这种情况时,有的老师着急起来就干脆自己代答。其实,一些问题,对教师本身而言并不难,到了学生中就变得高深了。因此,我们必须清楚自己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起点,要俯下身子与学生齐平,切身处地地考虑他们目前的思考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难易适中的问题。这样,学生对问题可望又可及,跳一跳就摘不到果子,学习兴趣自然大增,学习效率就会提高。

二、问题数量要适度

1.抓主要问题连成学习主线

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恰当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还要做到系统而科学地控制问题的数量。可以说,精心筛选问题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我们在深入备课的过程中,应围绕教学目标和文本特点预设问题,要循序渐进,有梯度,能抓住几个主要问题作为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思考的主线,把握好问题的数量,为解决重难点或为下文铺垫过渡设计问题。

2.抓重点字眼和细节来体会

在我校科组“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中,梁老师和陈老师一同展示《唯一的听众》第二课时,到结课时,梁老师授课内容只完成约三分之二,原因是对学生一百个不放心,特别是品读老人的语言时,句句重点,本来预设一个问题就衍生出一连串的小问题细细咀嚼,时间就在低效的平均用力的分析中消耗了。而陈老师的设计是顺序设计,各环节较简洁清晰明了,善于抓重点字眼和故事细节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品读老教授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感受老教授的真诚无私。课堂教学内容如期完成,课堂效率较高,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三、问题要体现趣味性

1.预设有启发性的问题

所谓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即要求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经过潜心思考,对知识达到透彻理解与掌握,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科学说明文时,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课文内容及说明的方法,应该到了保护地球这份情感激发的时候了。于是,教师及时抛出了一个学生不易猜到的问题:读完这篇课文后,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这滋味是在哪一段中体会出来的?读出感觉来。学生被老师设计的问题带进了文本深处,学习情绪高涨,兴致勃勃、有滋有味地读。

2.预设有探究性的问题

新课程要求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的传授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和引导者,以及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但教师设计的问题如果平淡无奇,学生的思考欲望就不强。因此,课堂提问的预设必须在紧扣教学重难点和保证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富有探究性,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从而掌握求知的方法、途径。

3.预设有挑战性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推动他们潜心会文。当学生寻求到答案以后,就会为获得新知识和形成能力而激动、振奋,为获得探索和创造的成功感到愉快。因此,教师预设的问题,不应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应是饶有兴趣的,具有挑战性的,让大家跃跃欲试的,但必须是学生跃之可及的,即学生通过思考努力可以解决的。

四、问题要具有针对性

1.根据课文类型预设问题

精读课文的教学,在课后习题中基本体现了课文的重难点,因此教师提问如果紧扣课后习题,课文的重难点基本就迎刃而解了。我们绝不可为了追求花巧和求异,而丢掉课后题去设计一些所谓的创新问题。如果我们细心地观察分析,不难发现,课文的重难点问题,就是围绕着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即文章要表达的中心而提的问题,以及体会作者如何表达中心思想的写作手法而提出的问题。而略读课文的教学,重难点问题一般都明示在“阅读提示”中,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根据课文特点预设问题

每一篇课文都有不同的特点,而根据课文特点预设有针对性的问题,对达成课堂效果事半功倍。还是(下转第36版)(上接第35版)以《顶碗少年》为例,这篇课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一件难忘的事,目的是表达对此事的感悟。根据此文的写作特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可接着设计第三个问题:“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场杂技的‘精彩、紧张、感人、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学生圈划句子,品评词句,分析归纳,很快就明白了作者是运用了抓住了人物的动作、神态等具体传神地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课后,学生仿照这篇课文的表达方式把自己最难忘的一件事写下来,大都写得生动具体、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总之,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实现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我们积极深入探讨提问的原则和方式、方法。虽然,这只是我们的实践探索,但我们坚信,只要有热情的研究之心,有不懈的实践行动,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一定能实现高效,焕发出新的光彩和魅力。

(作者单位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实验小学)

上一篇:教学《秒的认识》 渗透与时俱进思想 下一篇:语出精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