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FDI促进广州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10-09 12:58:12

充分利用FDI促进广州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以其特有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外资特别是外商直接投资对促进广州制造业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广州FDI(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状况分析

(一)投资方式

2004年,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在广州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利用外资额中的比重分别为21.5%、7.1%和70.6%,外商独资企业占绝对优势,广州FDI呈现独资化倾向。截至2004年末,广州共有外商投资企业7933户,注册资本286.3亿美元,其中中外合资企业1627户,中外合作企业1841户,外商独资企业4456户,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9户。

(二)投资规模

1979―2003年,广州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利用外资额累计481亿美元,其中2000―2003年累计达100亿美元,占21%;2000年为15.3亿美元,2003年猛增到35.1亿美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速为33%,这说明从2001年底我国加入WTO以后,广州FDI流入速度明显加快。

2005年1―9月广州累计外商直接投资新批项目(合同)、合同利用外资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为814个、24.99亿美元和20.03亿美元,分别增长5.6%、13.2%和8.6%。与全国5个主要城市(上海、北京、深圳、苏州、天津)相比,合同利用外资额、实际利用外资额绝对数均居第六位;增速分居第四位和第五位。

(三)行业分布

多年来广州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行业是制造业,其次是房地产业。2004年,广州市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利用外资额的比重分别为68.1%和10.4%。2005年1―9月累计,制造业合同利用外资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均居全市首位,分别为16.96亿美元和13亿美元,分别增长9.3%和13.5%。

大量FDI流入广州制造业,铸就了广州制造业的辉煌,同时也增强了广州制造业发展对外资的依赖。2005年,广州工业全年自始至终都感到增长压力很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一批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产值大户的产值下滑较大或增长缓慢。

二、促进广州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为实现广州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就要充分发挥存量FDI和新流入FDI的作用,进一步提高FDI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提升制造业本土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和本土企业平衡发展。

(一)改善FDI的质量、结构和效益,大力发展广州新型制造业

广州制造业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沉痛的教训。中法合资广州标致汽车公司成立于1985年,产品一度很受欢迎,1993年下半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汽车市场供过于求,广州标致车型落后、质量不高、油耗大、配件贵、服务差等问题一起暴露出来,产品开始积压,最终于1997年倒闭。广州标致的失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广州引进外资的主导思想着重于扩大外资的引进,有单纯追求数量的倾向。

广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首当其冲是大力发展新型制造业。新型制造业需要具备三个特点:一是经济创造能力强;二是科技竞争能力强;三是环境资源保护能力强。对应这三个特点,可以分别设立一系列经济指标对制造业企业或项目进行评估。以前,广州在引入FDI时,主要着眼于FDI的经济创造能力,而对其科技竞争能力和环境资源保护能力的考虑则偏少。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环境资源保护需求日益迫切的现实条件下,广州必须树立数量、质量、结构和效益并重的引进外资主导思想。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设定科学的评估标方法和标准对制造业FDI流入进行过滤和筛选,逐步培育和发展广州新型制造业。

(二)促进制造业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加强自主研发,提高技术学习能力

利用外资生产出口的产品日益增多,但是掌握的专利技术和核心技术很少,这是我国在大量FDI流入后不得不面临的现实,广州制造业也不例外。为了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努力促进广州制造业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加强自主研发,提高技术学习能力,对促进广州本土制造业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意义。

一是促进发展与跨国公司具有生产联系的本土零部件生产企业或分包商,培育高科技产业集群。本土零部件生产企业、分包商通过与跨国公司配套或合作,可以获得最大程度的技术溢出收益,从而带动广州制造业整体技术进步。近年来,广州市为壮大汽车产业,在引进广州本田、东风日产和广州丰田等整车生产企业的同时,注重引进境内外汽车零部件企业与整车生产企业配套,已经初步形成了零部件产业集群,集群效应正逐步显现和放大。对比汽车产业,广州在电子信息、石化、机械等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的产业则缺少跨国公司支撑,也较少形成产业集群,特别是高科技产业集群,需要通过产业布局调整、产业园区规划和招商引资等举措寻求改善。

二是加强广州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跨国公司对东道国企业,特别是供应商的技术溢出程度取决于东道国的技术能力。随着当地技术能力的改善,技术溢出也会增加。加强广州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既是提高本土企业学习、吸收跨国公司先进技术能力的需要,也是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的需要。2005年,广州共有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国共有330个),2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全省共有104个),这相对于广州的制造业规模和中心城市地位而言,数量偏少。因此,广州有必要从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中拿出更多的资金,扶持本土制造业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

(三)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在对外资实行国民待遇方面先行一步

当前,广州的电力供应紧张和土地资源短缺尤为突出,成为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要从根本上解决广州电力供应紧张问题,首先要“开源”,其次要“节流”。更重要的是持续推进广州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粗放式向内涵、集约式转变。为解决土地资源短缺问题,就需要市政府加强土地利用管理,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盘活存量土地,使城市存量土地纳入市场经济轨道,培育和完善城市土地市场。

国民待遇已日益成为国际投资的重要原则。然而,我国仍未正式对外资实行国民待遇。我国外资法中所规定的给予外商投资企业的待遇,要么高于内资企业,如在税负、进出口权等方面,要么低于内资企业,如在投资领域、审批手续等方面。广州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应该在对外资实行国民待遇方面先行一步,从审批手续、税负和进出口权等方面对内、外资企业逐步实行统一的待遇和管理。这样既有利于广州经济与国际接轨,降低经济管理成本,使FDI流入更加顺畅,又有利于广州本土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平衡发展,减少广州制造业对外资的依赖。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经贸委)

上一篇:农地流转制度改革模式分析 下一篇:品牌延伸的关键因素与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