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实验教学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益

时间:2022-10-09 12:11:21

优化实验教学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益

实验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此,初中物理教师要将实验教学与其他教学活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通过实验教学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益.

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实验准备不充分,实验效率较低

课堂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教师要将每分每秒都利用起来,保证实验课堂的最优化.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物理教师没有做好实验准备工作,没有设计实验课堂的教学环节,也没有明确实验重点、实验难点,这就会影响到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尽管部分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实验,但是却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实验教学意义不大.

1.2实验器材有限,实验教学手段单一

大多数学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来配备相关的实验器材,但是这些实验器材只能满足最基本的实验操作的要求.新课程、新课标要求的实验器材没有增设,学生实验开设不出来,同时这些简单的实验器材让实验教学仅停留在课本上,从而缩小了实验操作的范围.除此之外,部分物理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落后,这就导致物理课堂只是单一的演示实验,因此学生不能清楚地认识到物理现象,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甚至还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能力.

1.3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

在物理实验课堂上,教师演示实验占据核心地位,学生分组实验太少,学生参与到实验操作的机会非常少,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认识到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弊端,革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1.4实验操作失误,缺乏严谨的实验态度

教师准备得是否充分会影响到物理实验课堂的效果.有部分物理教师并没有做好准备工作,他们缺乏严谨、周密的实验态度,也没有认识到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因此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规范的操作,从而影响到物理实验的现象与最终的结论,出现了做还不如不做的现象.老师错误的实验示范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学生的实践操作,并且也不利于学生养成严谨、周密的实验态度.另外,有部分物理教师无法准确地总结出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这就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

2优化实验教学,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益的措施

2.1分组实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没有被激发出来,传统实验教学方式,让物理实验失去了教学价值.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让实验课堂变得枯燥无味起来,同时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这样的实验教学并不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益.为此,教师要按照新课标要求,多进行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对物理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们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在课堂刚开始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随后,教师要让每个小组设计实验方案,相互协作开展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有的成员负责实验操作、有的成员负责记录实验现象、有的成员负责取实验器材等,通过这样做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借助教学辅助工具,提高实验演示效果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实验过程,那么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要做好实验演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实验演示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将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都激发出来.在实验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物理思维来分析实验现象.然而有些实验会耗费较长的时间,这就不利于学生看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实验课堂中,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实验的全过程,看到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

我们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给播放这一实验,让学生通过观看来了解实验步骤,把握实验细节,避免学生在实验中犯错误.在实验演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流体压强与流速这两者的关系,同时学生也迫切想要动手进行实践操作,真真切切地感受这一实验现象.为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巧用多媒体,提高实验演示的效果.

2.3优化实验教学组织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对实验教学组织方式进行优化的时候,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完善实验方案.其中实验方案中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更新实验器材、设计物理实验步骤、猜测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等.当完善了实验教学组织方式之后,学生能够顺利地开展物理实验,并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猜想来进行实验,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物理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发散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2)给学生留下实践操作的机会;(3)确定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我们以“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确定实验方案,在实验方案中学生要确定此次实验所用到的器材,即:电源、开关、导线、小灯泡等,同时学生要设计好实验电路图和实验步骤.当所有工作都就绪之后,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且要将实验现象一一记录下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指导学生,但是教师不要左右学生的想法,而是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开展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2.4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总结,构建物理知识框架

开展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能够运用自身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然而在具体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验问题,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科学分析法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在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会慢慢形成完整的物理知识框架,这就便于学生更轻松地学习物理知识.

我们以“液体的压强”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教师要演示这样一个实验:用手触摸装满水的塑料袋,让学生说出感觉.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液体存在压强.随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与液体压强相关的实验.实验一:将水倒置在实验装置,让学生观看橡皮薄膜是否鼓起来;实验二:在瓶子上打洞,然后往里面装水,观察水是否射出来;实验三:借助压强计,运用压强计U型管的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差来让学生观察液体压强.这三个实验虽然都证明了液体存在压强,但是它们还隐藏着不同的知识.针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分别总结以上这三个实验.在总结的时候,学生可以真切感受到液体对容器底、侧壁都有压强;看到压强大小的不同表现.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教师不能忽略实验总结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实验总结的作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教师要优化实验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相结合起来,以此来丰富物理课堂的实验形式.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上一篇:瓦块内孔加工工装的研制 下一篇:利用电学数字化设备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