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如何做好学科队伍建设

时间:2022-10-09 12:01:13

教研员如何做好学科队伍建设

一个县区某门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这门学科教师队伍整体的教学、教研能力。县区的学科教研员应是这支队伍的领头人,如何充分发挥教研员的引领、研究、指导、服务等职能并建设好这支队伍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指导能力。作为一个教研员,

“指导”是其很重要的一个职能。要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指导者,教研员必须从理论到实践都走在教师的前面,必须比教师站得高,这就要求教研员必须坚持不断地学习。一方面,教研员要经常阅读教育理论和本学科教学理论书籍,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让自己的指导能站在一定高度,能深入问题的实质。另一方面,教研员要透彻理解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教材,学习新课程课堂教学原则、方法、策略、艺术等,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使指导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此外,教研员还要学会透视课堂,掌握评课的方法和艺术,能让教师既看到自己的问题,又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并改进,促进教师的发展。

二要定期组织活动。搭建交流平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竞争具有一种促进功能,它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为此,教研员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每学年开展一次教学论文和案例的评比活动,促进教师积极思考、总结经验;每学年组织一次学习交流或培训活动,通过学习和培训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是推广好的教学经验,或是帮助教师提高专业认识;定期组织研究课、优质课竞赛活动,赛课不是目的,其主要目的在于集一个学校的学科教师之力,去研究课堂,再通过比赛,让全体教师共同交流学习,从而提高教师整体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艺术。

三要善于运用驱动策略,树学习、研究之风。教师只有在学习和研究中才能不断成长,教学只有在研究中才能不断提高。教研员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策略,为教师的学习与研究提供指导方向。例如:结合教师和学校的实际,安排研究课题,让教师围绕课题进行学习和相关研究;要求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类书籍、写一篇论文、写一篇教育叙事、命一套试题、制作一个课件等,并认真落实,让业务学习、教学研究、教学反思逐步成为教师的习惯。教研员还可以采用成功驱动策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研员应积极地帮助教师把学习、研究所得转化成成果,如把好的教学及研究经验在县区内推广,或向上级教研部门、教育网站、教育报刊等推荐,这样教师就会获得成就感,其学习和研究会不断深入。

四要深入教学实际。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研员应充分利用下学校的机会,深入到课堂,深人到教师、学生中间,充分了解学校教与学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找准教学中的问题,与教师共同研究、探讨,帮助教师把新的教育观念、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和学生身上,使教师能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教学策略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实践能力。

五要充分利用网络。实现多维互动。一方面,教研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资源中心,即通过互联网搜集优秀的教学资源,如案例、课件、试题、论文以及学习资料等,或是把教师的优秀作品进行收集和整理。另一方面,教研员可以利用网络和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网络把各种资料和信息与教师进行及时共享,主要途径有QQ群、电子信箱、博客、教研部门的网站等。

六要培养骨干力量,发挥辐射作用。首先,教研员要紧紧抓住一批本学科的骨干教师,对于学科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不定期地组织研讨,使之成为学科教学的决策组织。其次,教研员要重点培养一批教师,使他们逐步成为学科教学、教研的中坚力量,力争使各校至少有一个本学科的教师成为骨干。然后通过这些骨干力量来辐射和影响其他教师,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

上一篇: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的品质 下一篇:农村中小学课题研究的“慎”与“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