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时间:2022-10-09 11:48:08

房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摘要:混凝土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材料在建筑工程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促使其在房屋和高层建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就更加重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结合工作实践,对防止裂缝的发生的具体措施进行总结,并列出有关房屋混凝土的几种施工技术。

关键词:混凝土 建筑材料 施工技术裂缝处理

Abstract: the concrete as the main material of buildings in building engineering has reigns position, led to the houses and high-rise buildings in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mbining the working practice,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crack the concrete measures to carry on the summary, the house for a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several.

Keywords: concrete building material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rack processing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根据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房地产经济带动了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但由于施工技术和建筑材料存在着诸多问题,造成住宅工程不断出现质量问题,居民生活受到影响。楼板裂缝导致渗漏是目前最为严重的建筑问题之一,不但解决难度大,而且引发的后果严重。

一、房屋设计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在施工前期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建筑房屋的受力情况,最好采用中低强度的混凝土材料,强度等级控制在C20~C35范围为最佳,尽量避免使用高强混凝土。为了能够在设计源头对混凝土薄弱部位控制裂缝形成,在进行抗裂计算时需充分考虑抗裂薄弱部位。对于跨度大、体积大的梁,纵向构造钢筋的设置应适当改善,通过合理地改变梁纵向截面的配筋率,较为准确地估算施工荷载、温度变化、应力大小等,这对于构件抗裂性的提高很大的帮助。

二、选择符合标准的建筑材料

在施工过程中选择建筑材料必须要把好质量关,不仅要选择质量好的材料,还要材料满足建筑需要。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可以有效地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形成。

2.1 水泥

水化热是水泥材料中的常见问题,是造成混凝土温度裂缝的重要因素。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运用到的水泥应当选择大厂生产的水泥,为确保水泥的质量完整,应当积极选用低热水泥。

2.2 骨料

房屋建筑中使用的骨料(砂、石)要求比较严格,所选骨料应当满足高质量、高强度、物理化学性能好、无有机杂质的要求。料骨料最好采用自然连续级配和碎石,碎石最大粒径应小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小于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3/4。细骨料最好采用中粗砂。根据相关的建筑材料试验得出:每立方混凝土可降低水泥用量2025kg,减少10kg水泥,温度降低1℃。

2.3 外加剂

为减少混凝土开裂需要选择合适的外加剂,这是避免裂缝的有效措施。在所有的外加剂中,粉煤灰对于混凝土的防裂效果是最好的。粉煤灰的使用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干缩性和脆性,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

2.4 配合比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好坏将直接关系着混凝土的质量,如果配合设计出现问题,最终配制的混凝土将无法满足房屋施工的要求。配合比的设计应当首先要满足强度等级、混凝土性能等基本要求。

三、多种原因引起房屋形成裂缝

混凝土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自身的脆性和不平衡、混凝土结构混乱是导致工程建设中形成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因素,其次还有: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差、模板变形的不均匀沉降等。水泥在混凝土硬化期间释放出大量水化热,不断提升了内部温度,使得拉应力在混凝土表面产生。在后期降温过程中,其他部分的约束使得混凝土内部又产生拉应力。此外,气温的降低会引起较大的拉应力。当所有的拉应力集合起来,到达一定的程度时给房屋带来过大的承载,就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对于钢筋混凝土而言,钢筋承担了拉应力,压应力由混凝土承受。如果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土周边出现了拉应力,则完全由混凝土承担。按照标准的建筑设计,对于拉应力是应该避免的。但施工中存在的各种因素,导致拉应力很难避免,尤其是温度原因引起的拉应力几乎无法消除,给施工技术带来很大的困难。

四、进行处理裂缝的施工措施

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对于整个房屋建筑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大大降低了建筑的施工成本,还能优化资源配置,在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的基础上,发挥出最佳的建筑效果。

4.1 浇筑方法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混凝土浇筑;自然流淌、水平分层、斜向分段、持续推移、一次到顶等。若混凝土不合格必须退回搅拌站,浇筑过程中绝对不能向已搅拌好的混凝土中加水。

4.2 振捣方式

在混凝土振捣时应当将进行三道振捣,三道设置要求为:第一道为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为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为混凝土的坡顶。只有三道设置的位置符合要求,并进行合理地配合才可保证振捣覆盖整个坡面,达到预期的效果。在采用振捣棒振捣时必须要把握好振捣棒的插入深度以及振捣时间,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订控制在50以上,振捣棒移动的间距控制在400左右,振捣棒操作施工中要快插慢拔。

4.3 温度控制

建筑施工中对混凝土温度控制的方法较多,目前工程建筑中通常采用改善骨料级配来避免产生混凝土温度,具体做法为:选择干硬性混凝土,加入混合料,这样可以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除此措施外,在拌和混凝土时,采取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的方法,也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在采取措施的过程中,也要随时准备好温度散发,创造更多的散热途径控制混凝土温度。

4.4 改善约束

如果混凝土温度大于气温,就要准确地把握好拆模时间,避免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早期裂缝。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水化热的散发会在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就会提升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如果将模板拆除,就会大大降低表面的温度,让混凝土的表面附加拉应力,当水化热应力相互叠加后就会出现裂缝,这对于混凝土的使用性能的影响是很大的。为了使模板的周转率得到提高,在混凝土的施工中通常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可能较早的拆模。

4.5 施工管理

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施工技术,护筋工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改板筋的位移、松绑、踩筋,避免出现踩筋现象。而加强施工管理又是必不可少的措施,施工管理主要是针对施工过程进行的,其目的在于保证整个建筑施工能够按照一定的规范有序进行,避免出现施工事故。施工管理还要对钢筋工程的隐蔽验收工作进行加强,这样能够保证混凝土楼板的厚度、强度、钢筋高度和锚固长度能符合建筑施工的要求。

4.6 敷设线管

对于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使用放射形分布,最好不要采用紧密平行排列,这样对于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起到帮助作用。预埋线管铺设的同时一定要采取相关的固定措施,尽量使其从板件中部穿过,防止立体交叉穿越,采用线盒安装于交叉分布线处。在实施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需要对其进行定期养护,让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在养护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屋面的养护,由于屋面板的表体比大,位置高,风速过大会加快水分蒸发,增大了浇筑早期的失水收缩。压平混凝土表面后,首先要向混凝土表面洒水,然后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或者保温材料进行养护。如果表面不宜覆盖,应相反设法进行覆盖,防止“冷桥”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后的12h以内,应禁止踩踏;24h以内,除了检测设备及覆盖材料,同样禁止踩踏。当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时,或者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低于20℃时才可进行拆除。只有当混凝土的温度达到规定的强度后才可实施拆模,施工过程不能过早拆模,这样会造成构件将重力荷载施加于自身,引起各种受力裂缝。

结语

综上所述,裂缝问题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解决好裂缝问题既可以保证房屋的使用性能,也可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在选择裂缝的处理方法时,需要根据房屋的实际情况,并且结合现场的施工方法以及建筑房屋的构造特征进行选择。不仅在施工过程采取一定的措施,当施工完毕后还要加强各个方面的管理,做好养护工作,双方面进行才能使裂缝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参考文献

[1] 潘琴芳.高层房屋建筑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施工技术措施 [J].工程技术,2010(5);11.

[2] 丁捷.混凝土裂缝成因与控制 [J] .建筑设计管理,2009,33(18);163-164.

上一篇: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下一篇:我国县城老年设施适宜性配建体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