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支架置入术的护理

时间:2022-10-09 11:42:45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支架置入术的护理

【摘要】 目的:血管内支架(Stent)是采用高性能医用金属等材料,经高科技手段加工制成的专门置放在血管狭窄式闭塞部位,靠其膨胀力保持 血管腔长期开通的一种管状器具。而采用介入的放射学方法将该种支架置入血管管腔内的过程则称为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治疗发展至今,绝大多数都可以通过采用腔内微创的方法解决,其中尤其以PTA联合Stent置入术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所接受,逐渐成为治疗髂、股、胭动脉闭塞性疾病的重要手术方法,其选用的支架主要是自膨式的Wallstent,不但可以很好的维持PTA的治疗效果,还使得PTA的治疗不再受下肢动脉闭塞长期的限制。而小的动脉闭塞性疾病则主要靠PTA的治疗,一般不放置Stent。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支架置入、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119-01

1 手术适应症

1.1手术适应症

1.1.1髂动脉、股动脉及动脉(中上段)在PTA后出现内膜剥脱、夹层形成等内膜不稳定情况,不能通过PTA进行有效处理者。

1.1.2动脉硬化性狭窄处存在明显的溃疡性斑块者,应先置放Stent再行PTA。

1.1.3病变段管壁增厚明显,虽然PTA成功,但高层存在短期内管壁弹性回缩再狭窄的可能者。

1.1.4在PTA的过程中,已经成功扩张和再通的血管即时发生再狭窄甚至闭塞者。

1.1.5PTA成功后6个月内又发生血管再闭塞者。

2 手术禁忌症

2.1凝血功能严重异常,经内科治疗未能纠正者。

2.2全身重要腔器功能严重不全者。

2.3造影剂过敏者。

2.4大动脉炎活动期。

2.5PTA后造影剂外溢,又没有合适口经的特殊覆膜支架可用者。

3 操作步骤

穿刺部位的选择、局部麻醉、具体操作省略。

4 支架置入术后护理

4.1支架置入术后的观察处理原则上均与PTA的术后处理相同,只是股浅动脉远段及动脉内置放支架的患者,在出院后的日常活动中应尽量注意少做膝关节蹲屈活动,以减少支架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4.2穿刺侧肢保持伸直制动6-8小时,卧床24小时候才能撒除穿刺点的压迫绷带及起床活动。

4.3如果早起床活动,则很可能使穿刺点出血加重,形成周围巨大血肿甚至出现假性动脉瘤,一旦出现假性动脉瘤,则需在B超引导下穿刺瘤腔并注入凝血酶。多可立即使瘤腔内形成血栓并封堵住动脉穿刺口。

4.4由于支架置入治疗必然出现狭窄处动脉内膜不同程度的撕裂,所以术后必须立即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并坚持至少3-6个月。严密观察用药情况。

4.5对于膝下动脉的小支架置入后,必须要加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至少1周。否则将增加动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4.6术后3天尤其24小时内,必须密切观察患肢运端的皮温,血液循环情况,还有动脉搏动,一旦出现动脉堵塞的征象,则应立即经动脉注入尿激酶等溶栓药物,若症状仍不能缓解,甚至需采用手术取栓。

4.7术后12小时内还需密切观察脉率、血压变化,注意有无因为股总动脉穿刺点过高导致的术后腹膜后大出血情况,一旦发生必需立即纠正休克并手术切开止血。

4.8、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不超过3天。

4.9出院后告知病人,每天应坚持2次以上,每次不少于半小时的步行锻炼,以促进侧支动脉的增生及肌肉对逐渐缺氧的耐受,从而减轻因为动脉逐渐在狭窄所引起的临床症状,甚至不出现临床症状。

4.10特别是膝下动脉的支架置入术,因为动脉的再狭窄率较高,更应该坚持步行锻炼。

参考文献

[1] 张培华、蒋米素临床血管外科学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313-327

[2] 汪忠镐、张建、谷涌泉实用血管外科学与血管介入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23-145

[3] 段志泉实用血管外科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7-76

上一篇: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褥疮护理 下一篇:晚期食管癌患者食管支架置入术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