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研究

时间:2022-10-09 10:14:58

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研究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和产粮大区,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小兴安岭余脉与松嫩平原结合地带,位于北纬46°19′~47°09′,东经126°25′~127°22′之间,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海拔高度自北210米向西南倾斜至150米。幅员面积27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1万亩,土壤类型80%为黑土,其次为黑钙土。全区粮食常年产量10亿公斤以上,三大主栽作物常年播种面积:水稻近100万亩、玉米70~80万亩、大豆60~70万亩。耕作制度为在“三三轮耕制”(即:三年深耕一次,三年轮作一次)的基础上,实行“以深松为主体的松、翻、旋、耙、碎相结合”机械耕翻制。2009年全区拥有拖拉机33000台,其中80马力以上拖拉机546台;拥有配套农机具1590台,其中大型农具1200台;全区综合机械化程度达75.3%,其中旱田机械播种程度达90%,机械中耕程度达96%,机械收获程度达30%,机械运输程度达98%,机械整地程度达100%。

黑龙江省十年九春早,北林区位于黑龙江省腹地,近年来干旱程度不断加重,春早、夏旱连续发生,影响粮食产量的稳定性,加之能源紧张,油价上涨使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加重了农业生产负担。旱灾、水土流失、多耕等因素成为制约农业高效发展的主要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进行了两年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研究。

1 实施地点

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研究实施地点在绥化市北林区太平川镇二排村,另设两个辐射展示区,分别在西长发镇正黄一村和绥胜镇胜利四村。示范面积10200亩。其中集中展示区10000亩,辐射区(两个)各100亩。

对比试验田落实在绥化市北林区太平川镇二排村、西长发镇正黄一村、绥胜镇胜利四村,面积均各10亩。

2 主要技术内容

2.1 留高茬越冬一春季原垄免耕施肥播种一化学除草与机械除草结合一苗期垄沟深松一追肥封垄。

技术环节:第一年作物收割后留茬越冬,起防风积雪保土作用;次年在原垄上直接开沟接墒下种,同时侧深分层施肥,播种后合垄复土、镇压,待苗出齐后,适时中耕(一般两遍),于苗期(6月初~6月下旬)雨季来临前进行垄沟深松。

2.2 留高茬越冬一春季灭茬扶垄镇压一施肥播种一化学除草与机械除草结合一苗期垄沟深松一追肥封垄。

技术环节:秋季作物收割后,不进行灭茬、整地,原茬越冬,次年春季灭茬、扶垄、镇压,为播种创造良好的种床,为使灭茬后土壤不失墒,随即进行施肥播种、镇压:中耕时进行垄沟深松、苗期起垄培土。

2.3 秋季机械收获玉米一机械粉碎秸秆抛撒地表越冬一春季免耕播种一苗期垄沟深松一中耕培土一化学除草与机械除草结合。

技术环节:秋季对玉米采用机械摘穗收获,收获机安装秸秆粉碎装置,收获的同时粉碎秸秆均匀抛抛到田间,覆盖地表越冬,次年春季直接免耕播种,一次完成播种和分层施肥作业。苗期垄沟深松,采用东北农业大学研制的圆盘刀式限深组合深松机,对玉米中耕培土一次,追肥封垄一次。生育期间采用机械与化学除草相结合。

2.4 秋季机械收获玉米秸秆站立田间覆盖越冬春季灭茬免耕播种苗期垄沟深松中耕培土化学除草与机械除草结合追肥封垄。

技术环节:秋季对玉米采用机械摘穗收获,秸秆站立覆盖越冬,次年春季灭茬,随后进行免耕播种和分层施肥作业。苗期垄沟深松作业时,因秸秆覆盖量大,应采用东北农业大学新研制的圆盘刀式限深组合深松机。对玉米中耕培土一次,追肥封垄一次,生育期间采用机械与化学除草相结合。

3 研究效果

通过两年的示范研究,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增强土壤调解水分能力,提高农业的综合抗旱水平。实行免耕播种作业,减少了土壤水分散失,抗春旱效果明显,加之地表有秸秆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同时在作物苗期进行垄沟深松,增加了雨季的土壤蓄墒能力,增强了土壤调解水分水平,可以明显提高农业综合抗旱效果。

二是减少水土流失,培肥地力。保护性耕作在播种前对土壤不进行耕作,表面有秸秆和根茬覆盖减少了土壤的程度,提高抗风蚀、水蚀能力,减少了水土流失;秸秆没有被焚烧或清除,腐烂后变成肥料,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三是作业成本低,利于增效。保护性耕作实行免耕播种减少了播种前的整地作业,减少机械进地次数,明显降低机械作业成本。

4 研究结论

经过两年的示范研究证明:保护性耕作技术产量稳定,机械作业成本降低30%,根茬还田率100%,秸秆还田率20%~30%,土壤有机质略有增加,增加水分利用率10%~20%,每亩节约成本20元以上。亩增收20~40元。同时。还可以解决秸秆过剩给人们带来的麻烦、提高耕地的利用率。

通过示范保护性耕作技术,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可以减少土壤的程度,减轻对土地的破坏;秸秆覆盖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即培肥了地力,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劳动投入,达到了低投入高产出且改善生态环境的良性耕作模式。

上一篇:沼气池的管理及利用 下一篇:丹江口市四措并举 加强清洁能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