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09 09:48:39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很好地实现养成数学思维习惯、建立数字计算基础、培养实际运用能力等教育目标,因而需要培养知识迁移能力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特点,分析了目前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性,分别从学习方式自导化、教学目标具体化、知识结构归类化和教学活动系统化入手,提出小学数学教学的革新措施,为培养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知识迁移能力提供一定的理论性建议。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继续深化和人们对子女教育的持续重视,提高小学教学质量成为公众的重要诉求。数学学科作为小学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应用性等特点,历来成为众多学生学习的难点,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的重点关注。知识迁移能力是在新旧两种情景下学习知识、应用技能和态度反应等之间的相互作用,狭义上一般指积极作用,即知识正迁移能力。获取知识迁移能力有助于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建立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丰富联系,将数学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因此,培养小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训练数学思维方式的一种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在取得较大进步的同时,在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方面仍然存在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对知识结构掌握不完善,考核情况达不到设定目标要求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学习方式自导化、教学目标具体化、知识结构归类化和教学活动系统化四种教学优化途径,并进一步提出未来改进方向,为培养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知识迁移能力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二、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性

查阅并分析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与应用,结合小学数学的授课及学习特点,归纳出知识迁移能力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是小学数学抽象性高的特点。小学数学是学生认知物质世界的基础之一,其中的符号、公式和定律等往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高度抽象性和简洁美,而学生要想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数学思维模式,则往往需要知识迁移能力对数学进行具象化,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记忆,为知识结构打好扎实基础;

二是小学数学具有逻辑性强的特点。数学的解题思路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由因至果形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条。而小学生思维一般容易空泛、发散,且遇到新问题不太能产生有效联想,很难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而需要知识迁移能力对新旧问题进行归类化和逻辑推理,训练将新问题转化为已解决的旧问题的能力;

三是小学数学具有应用性广的特点。数学与其他学科和社会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小学数学题型也往往涉及较多生活场景。知识迁移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将知识点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激发其成就感和学习兴趣。

三、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的建议措施

1.建立教学激励机制,促使学习方式自导化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一般分别作为主体和客体,教师起主导传授知识作用。而培养知识迁移能力需要教师建立合适激励机制,在掌握学生个性基础上因材施教,通过例如理想激励、目标刺激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勤奋思辨、有意义学习、终身快乐学习的理念,锻炼独立自学能力,以形成自导化的学习方式。

2.合理分配授课内容和作业,实现教学目标具体化

小学数学知识点较多且难理解,学习过程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与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进度,合理分配每堂课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使学习知识点能够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并做到具体完整。此外,还可以采用多元化、灵活性的教学形式,如选取实物化教学、生动化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式,提高数学知识的形象化和趣味性,最终促进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3.鼓励逆向和发散型思维,引导知识结构归类化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之一即是逆向性和发散性,该特点的消极影响是分散了课堂注意力,难以形成正确解题思路等,而积极作用则是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视野,有利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教师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数学思维模式的基础上,还应合理鼓励逆向发散思维,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入良性发展通道上,使其成长为一个有序性、归类化的知识结构网络。

4.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合作,重视教学活动系统化

教学活动是一个由多个节点组成的系统工程,受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形成的合力影响。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合作,需要以学生成长为核心,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保证家长沟通通畅,增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经常布置一些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的活动并讨论会并进行点评建议,家长则在学生实践环节进行正确引导,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完成。

四、结语

总之,对于刚开启终身学习航路的小学生而言,知识迁移能力不仅有益于发展以数学学科为代表的逻辑分析思维,而且有利于培养以语文学科为代表的艺术审美思维;不仅对小学阶段取得优秀学习成绩、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今后中学或大学时期完善知识储备、将来研究或工作生涯解决实际问题均有重要帮助。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知识迁移能力,需要学校和教师、家庭和学生等多因素有机结合。对于学校和教师,应该适当利用教学激励,合理优化授课知识结构,积极鼓励逆向发散思维,重视学习信息反馈,积极与家长学生配合。对于家长和学生,则需要树立踏实的学习态度,制定灵活可行的学习计划,严格监督执行学习任务,充分理解学校教师的工作。

【作者单位:深圳市罗湖区东昌小学 广东】

上一篇:用好教材 开展活动 重视指导 下一篇:自然之美 美在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