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教材 开展活动 重视指导

时间:2022-05-04 11:37:48

用好教材 开展活动 重视指导

《新课标》指出:要扩大学生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为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规范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增强课外阅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进行了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用好教材,促使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以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在于阅读种种的书,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课外更多阅读的桥梁。

在教学中笔者引领学生围绕主题,深入到故事的情境中,与主人公对话,与作者交流,获得许多真切的感悟。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七律・ 长征》《和他的大黑骡子》《大江保卫战》以及练习6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和《清平乐・ 六盘山》时,笔者先提炼出本单元的主题――歌颂我国革命军人的“大无畏”精神。笔者除了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中,感受我国革命军人们的“大无畏”举动,同时引导学生就“大无畏”这一主题进行延伸。基于学生的学情,小学阶段接触革命题材的诗歌较少,笔者便为学生扩充了一系列革命题材的诗歌,并为学生上了一节阅读指导课。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要起着搭建“桥梁”的作用,在学生与书籍间搭起一座无形的桥,让学生有兴趣、有方向地进行阅读。这样的课内外相结合的主题性阅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质量,使课内外的阅读能够相辅相成,互相服务。

二、开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原生性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活动便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笔者结合平时的语文教学的内容,在班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让学生沉浸在其中,尽情享受读书给成长带来的快乐。

(一)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

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引导学生围绕课本中的某一主题,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收获和感悟记录下来,然后在班级中组织读书交流会,和大家共同交流这一阶段读过的好书,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针对所学课文主题进行阅读,将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在学完《海伦・凯勒》后,全班一起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撰写读后感在全班进行交流。

(二)定期制作读书小报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课内课外阅读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制作读书小报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小报的内容包括美文欣赏、名言警句、读后感等,按照自己的喜好自由排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每月制作一张,然后进行评比。针对课文主题开展全班性的阅读活动,将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感受阅读喜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学会了略读、精读等一些阅读方法,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三、重视指导,丰富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方面,同时能净化心灵,提高素养;课外阅读是生命个体的发展,是生命内在的需求,是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一)学生自主阅读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创设民主、平等、对话的阅读氛围,引领学生自悟、体验,相互交流,指导并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以纠正知识灌输和理性分析式的语言阅读教学的缺损。注重学生学习效果,并让学生从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的活动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和搜集整理阅读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二)师生合作共读

要通过阅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措施。这就要求教师发挥引领作用,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做一个忠实的读者,与学生一起围绕书中的问题展开交流探讨,既交流阅读的感受,又交流各人的读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撰写读书体会,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在共读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感受,一起成长。

(三)亲子共读分享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家庭的影响举足轻重,因此,我们提倡亲子阅读,让阅读真正走近孩子,走近父母,并渗透到他们的心灵。向家长发出阅读倡议,为家长推荐学生喜爱的课外阅读书目。同时,班级构建读书交流的平台,利用班队会,邀请家长进课堂,开展“亲子阅读交流活动”。家长、孩子共谈家庭阅读的做法,交流学习的感受,共抒读书心得,在彼此的交流中分享读书的乐趣,增强阅读的兴趣,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四、重视积累,促进学生写作技能同步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一个人阅读量的大小决定着他的写作水平。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以大量阅读为前提,勤写勤练,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写作水平的提高。为此,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让学生以课文主题为主线进行纵横向阅读,而且在阅读的基础上也非常重视学生写作的训练。笔者在班内提倡学生们准备一个专门练习写作的笔记本,每次读完书后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为了调动学生写感受的积极性,对字数不作要求,少则几句话,多则上百字,只要学生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在班上,还定期进行交流。

有效开展主题性阅读,激发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课外能自主有计划进行阅读,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为语文实践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使知识形成知识体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厚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作者单位: 南京市锁金新村第一小学 江苏】

上一篇: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对策分析 下一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