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词典 生活造就的一代热词

时间:2022-10-09 09:42:11

桥词典 生活造就的一代热词

重庆人与桥的生活,几乎到了水融的关系。随之,在我们的生活里,也产生了众多与桥有关的趣闻和热词。这是重庆独有的“桥文化”。

踩桥

在古代,一座桥建成了,往往要举行隆重的“踩桥”仪式,然后才能让人通行,这种习俗,与今天的“剪彩”颇有些相似。

那时候的桥,一般都由民间的善人豪绅出资修建。通桥后,也有众多的老百姓来朝贺一番,沾染喜庆。踩桥,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有关踩桥的传说,世代相传,成了古桥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桥多数时候是用来行车的,只有在新开通的那两天,只放人行,不准车过。

山水重庆,修桥疏导交通,每有新桥落成,重庆人就如同过节一样,四面八方地赶来走桥,从这头步行到那头,人在江上走,看看桥上桥下,大桥两头的风景,不辞辛劳,不亦乐乎。人们见了面就问:“你去踩桥了吗?”好象踩桥就是过节。

重庆最“阵仗”的一次踩桥,当属1965年重庆第一座跨江大桥——嘉陵江大桥的建成。那天,数万人齐发发地去踩桥,那个场面可谓重庆踩桥之最。现在,城区内每一座新桥修通之时,依旧还能动辄引发万人“同步”。只是随着江面大桥的日益增多,这种民间约定俗成的习俗,不知还能热情高涨到几时?

路桥费

两江环抱、坡多路陡的重庆,水多山险,主城区方圆6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山丘、江河、农田占掉大部分,剩下的100多平方公里区域则必须要靠桥梁连接才能通行。

在解放后至改革开放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重庆市交通状况不甚理想,只有3座跨江大桥。1984年,国务院作出一项重大决策,允许各省市贷款修路(桥),收费还贷。这为资金实力不足的重庆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政府部门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首先建成了李家沱大桥。而后,黄花园大桥、鹅公岩大桥、渝澳大桥等又相继建成,交通状况突飞猛进。

但由此,山城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收费城”。不缴费路段只是收费路的延伸,用车成本居高不下,部分区县被收费路“封死”等问题也接踵而来。一方面,千军万马挤超期“服役”的3座老桥;另一方面,由于收费价格较高,耗巨资建成的新桥、隧道却无人愿走,长期“吃不饱”。收取的过路费不够支付贷款利息,不仅城市交通资源没能有效盘活,还直接影响到了路桥投资者的切身利益。2002年7月1日,重庆主城八区路桥收费改革正式启动。年票制浮出水面。改革后,统一收取路桥通行年费。设立于多个新建大桥之上的收费亭,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在黄花园桥头的中石油加油站,我们还能看到以前黄花园收费站的影子,不过现在此地已改成加油站的亭子。重庆市路桥收费处也设在这附近。现在重庆城区的路桥费,为每年2300元。

重庆路桥

随着重庆路桥费的出台,重庆为此还出现了一个著名的上市公司,叫“重庆路桥”。

1997年6月18日,重庆成为直辖市,也就是同一天,重庆路桥(600106)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全国首家路桥上市公司。公司设立时,以重庆长江大桥和嘉陵江大桥的帐面净资产值作为注册资本。公司注册资本为9299.5万元。同时,市政府将长江大桥和嘉陵江大桥授权公司经营。

重庆市大桥建设总公司以实现自立经营管理、自筹建设资金、自行组织建设、逐步使重庆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与建设走上良性循环轨道为目标。近年来,公司主要完善和加强重庆长江大桥、嘉陵江大桥的经营与维护管理,突出城市大型桥梁建设的优势;主要负责牛角沱大桥、长江石板坡大桥、嘉陵江石门大桥、南山旅游公路经营维护、管理,桥梁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经营管理。

发展了15年的时间,现在重庆已经不止一家路桥公司(包括城司等)。

巡桥员

重庆的夏天,引用重庆人的话,就是“太阳太大,热惨了。”即便在这样的高温天气下,还是有一群人隔两三个小时就会在跨江大桥走一圈,他们在巡视这些大桥。他们不是别人,他们是这些桥的巡桥员。

“巡桥员”对于住在大桥边的人来说可能不陌生,然而,对于其他人来说,就不一定熟悉了。巡桥员,通俗地说,就是大桥的“保安”,他们负责巡视大桥的安全,检测桥栏杆是否松动、路面上是否有坑洼、路灯杆是否完好等等。 “巡桥员”实行24小时值班,一年365天都要在桥面上巡逻,无论何时,只要在桥面上发现险情,他们就会将情况及时地向上级汇报。

巡桥员除了日常地巡视大桥安全外,每当桥面上遇到交通拥堵的现象时,他们还要作为“临时交警”,疏散车辆,保证大桥通车顺利。不仅如此,如果在桥边遇到轻生者,他们又成为了“消防队员”,劝阻轻生者跳江自杀。

两边有岗亭,桥下还有武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重庆将逐步启用电子视察。

复线桥

为缓解重庆大桥的交通压力,复线桥出现了。它可以被理解为“副线桥”,在主桥边修一个和主桥外形协调、墩位对应、桥型相似的副桥,组成一对“子母桥”。重庆长江大桥和渝澳大桥,是重庆主城区目前仅有的两座复线桥。

复线桥的修建,主要是从提高大桥的通行能力和改善大桥通行压力两方面考虑的。比如说,1980年7月1日,重庆长江大桥就已建成通车;2003年,又在原重庆长江大桥的基础上开始修建复线桥,复线桥和原有的老桥合并就形成了八车道的快捷干道,出城方向车辆走复线桥,进城方向车辆走老长江大桥。这样一来,从重庆南坪到渝中区的交通瓶颈就会被打破,两岸的交通也因此变得更快捷。

复线桥的出现,是一种不得已的状态,它是早期规划问题的一个弥补方案。当年为了修长江大桥复线桥,南桥头的整个山洞都被炸掉以配合其“诞生”。

一般来说,复线桥都由主桥、主引桥、左引桥、右引桥等部分组成。渝澳大桥就是由主桥、主引桥、左引桥、右引桥、牛角沱匝道桥、北引道五部分构成。

公轨两用桥

重庆的桥位有限,为节约资源,过江的桥和轻轨桥两桥合并在一起,成为“公路、轨道”两用桥。 目前,重庆已经通了的轻轨桥是菜园坝大桥和渝澳大桥。两者不同之处在于,菜园坝大桥为上下式结构,而渝澳大桥属于左右式。“公轨两用”桥,也是重庆一道特有的风景,这是立体重庆最具象的体现。

上一篇:100名爱艺术爱生活的“独一代“ 下一篇:酒窖 一定要在防空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