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方式,打开心灵,放飞翅膀

时间:2022-10-09 09:18:19

改变方式,打开心灵,放飞翅膀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必须打破“讲读”模式,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读书和思考。

一、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是自主阅读的前提,也是一种心理准备

教师应改变居高临下的角色意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自觉地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创设一种平等地对话氛围,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学习内容敞开心扉进行互动交流,每个学生都能感到自主的尊严,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他们愿意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告诉别人,在真诚的沟通中,互相借鉴,互相启迪。每个人都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在参与阅读带来的快乐。因此,教师必须千方百计的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教学氛围中,主动、自由的个性化阅读。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经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学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采用开放多变的阅读教学形式,这是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效果的关键

(1)空间的开放――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等资源,实施自主阅读。每周专门安排一到两节自由阅读课,让学生到学校图书室阅读各种书籍报刊杂志,学生丰富了视听,开阔了眼界,语文学习热情高涨。这种阅读与时间成了一种矛盾,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一方面需要大胆的整合教材,压缩教材课堂教学的时间,把大量的不合适或者学生不喜欢的课文删除或集中处理,并且把教读课文的时间大大缩短,也让学生来一个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避免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繁琐的肢解课文上。另一方面,坚决取缔题海,把做练习的时间放在课外阅读上。同时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在课外抓住一点一滴的时间读书。这样课内外挤一挤,阅读的时间就可以保证了,学生也真正成了课堂阅读的主人。

(2)形式的多变,问题的灵活设置,精心到位的点拨,给学生们的思维插上放飞的翅膀。

首先,设置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在阅读中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阅读既然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活动,那么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在课堂提问的设计上,摈弃了答案唯一性的限制性的问题,让学生从应付老师提问的枷锁中解脱出来,认真读书,积极思考,主动的从课文中吸收各类信息,并结合过去的知识、生活经验、再现各种相关现象,或从一个句子、一段话、或从人物神态、动作,或人文中的插图、环境描写入手,产生答案迥异的见解。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以促进其个性的发展。我们不能武断的将教参上或自己的看法,强加于他们,应该耐心听取他们的见解,尊重他们的评判。

其次,运用多媒体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特点,先关后论,实施自主阅读。在讲《三峡》时,我和学生一同欣赏了“三峡奇景”,在学生的啧啧赞叹、无比羡慕、大有立刻前往的兴奋中,我提出了问题: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如何向游客介绍你正游览的地方?如果你擅长朗读,你把那一段美美的读给听众?如果你有绘画天赋,那你就把你观赏到的美景用你特有的方式展示给大家!如果你文笔不错,那你就把你观赏到的美景用你特有的感受写段导游解说词,根据你喜欢的方式向导游介绍。由于有了学习兴趣,学生迫不及待的直接面对文本,主动的阅读,这时课堂完全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伙伴,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学习方法,老师完全尊重学生的选择,并给他们留下充足、自主的时间和空间进行阅读、思考。学生极强的自主性表现出高涨的积极性,他们不再把阅读看做是一件苦差事,投入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沉浸在自主选择带来的喜悦中。

再次,解读画面,运用联想和想象,发展思维,实现自主阅读。自主阅读的内容,不局限在所学教材的范围内。为了避免枯燥单一的文本形式给学生带来视觉的疲劳,我有意识的找来一些图片或一系列的组图,让学生们面对图片画面,展开联想和想象。或叙述一个故事,或设置一个情节,或描述一个场面,只要从画面中找到切入点,进而不管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哪种表达方式,我都给学生打高分。在这样的自主阅读活动中,学生兴高采烈,畅所欲言,热情高涨,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积极主动的让同学品尝自己解决的硕果,“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在这样的对话中,学生找到了自我,提高了在团体中的自我价值感,增强了自信心。因此,不论优生还是差生,都会在这种自主阅读水平对话中获得丰富的自我实现的可能性,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的。

最后,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挖掘与教材有关的资源,通过自主阅读,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的读本多是从内容、体裁以及艺术手法上与教材有关联内容,认真解读会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不论是内容还是技巧上。如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调动以往生活和记忆中的相关的意象,运用自己的思维,放开眼光,打开心灵,自主体验、自主感悟、自主质疑、自主发表见解,在教师的帮助下形成独立的感知、学习、理解、提高,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通过主观努力,实现主体对外在世界与自我的超越。

总之,在自我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和完善,这是人性的要求,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上一篇:初中写作教学实施分类教学实践体会 下一篇:高中生物实验的探究教学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