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植物的七种重要性概说

时间:2022-10-09 09:10:37

藏药植物的七种重要性概说

摘 要 通过藏药植物的七种重要性的实践性、科学性、关联性,认为在藏药配置工艺中始终不能丢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须依照传统的特色才能实现其疗效。

关键词 藏药植物 七种重要性

藏药植物的七种重要性直接影响着药物的药效和效能,要使药物具备应有之作用,则应注意药物的生长地点、采集时间、晒干方法、以新替旧、加工炮制、找温和、合理配伍等七点。

1 生长地点

凉性药物应生于寒冷地带,热性药物应生于炎热地带,一般向阳地带生长热性药物,阴坡地带生长凉性药物。凉性药物生长在炎热地带,热性药物生长在寒冷地带之药物,其药效不理想。

2 采集时间

根、茎、枝三种属于茎类,能治骨病、脉病及肌肉病,宜在秋季果实干后采集;叶、乳汁、嫩芽三种属于叶类,能治六腑病、骨髓病、骨松质病,宜在发芽及枝叶茂盛之夏季采集;花、果、枝梢三种属于果实,能治眼病、五脏病及头病,宜在秋季果实成熟之时采集;外皮、内皮及树脂三种,属于皮类,能治皮肤病、筋病及四肢病,宜在春天发芽变绿时采集;泻下药宜在果实干后,土水之性能人根至秋末采集为佳;引吐药宜在萌芽之春天火风性能上升之时采集为佳。

3 晒干方法

采集之药物要就地洗净,进行捶打,凉药要阴干,热药要晒干或烘干,已干药物不能风吹日晒及烟熏,也不能沾染其他怪味,则有良好之药效。

4 以新替旧

当年采之草药要当年用完,经年之草药药效降低,必须采新药代替。

5 加工炮制

藏药药材炮制是根据药品配制和药理功效的要求,对药材运用特殊的工艺技术进行必要的加工,从而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减低药物的毒性,改变或缓和某些药物的药性和药效,提高治疗效果。另外,衡量藏药产品是否正宗、合格,是否符合藏药药理,重要的标准就是生产中是否严格、规范、准确地采用了藏药药材传统而独特的炮制工艺技术。

对于植物药材多要进行加工炮制,没有毒的药物是不存在,但各自炮制方法不同,有简单复杂之分。《四部医典》之后续医典谈到,采到的药物要清除毒物,根类药之皮和茎类药之髓有毒,枝类药之节有毒,叶类药之柄有毒,花类药之萼有毒,果类药之核有毒,去毒后的药物性温和,易吸收。

6 找温和

分为从配方找温和、从归经找温和、从对治找温和三种。从配方找温和是把性味相同的药配在一起服用;从归经找温和是加入胃等五脏六腑的归经药服用;从对治找温和是因一切草药会鼓动风势,扑杀胃火及耗损正精,因此加入肉及红糖以压风势,加石榴、荜拨以温胃火,加诃子以滋补正精。一切草药熬成膏剂疗效甚佳。

7 合理配伍

合理配伍须知味之作用、性之作用及消化后之作用三个要领,寒性和热性药分别配伍,不能相混配伍。

总之,对于藏药植物的七种重要性要得到藏医药界医务人士的关注,通过藏药植物药的开发与运用对疑难杂病的治疗起到其它医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收稿日期:2006年5月16日)

上一篇:蒙医药高等教育实验队伍建设的体会 下一篇:子午流注掌上智能系统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