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勤工俭学大学生的管理

时间:2022-10-09 08:32:54

论图书馆勤工俭学大学生的管理

摘 要:通过在图书馆勤工俭学,大学生不仅能够缓解自己的经济压力,还能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但不少高校图书馆的勤工俭学都存在@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必须从制度规范、人员培养、技术等层面完善对勤工俭学大学生的管理,同时采取人性化的方式对待勤工俭学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关键词:图书馆;勤工俭学;大学生;管理

一、图书馆勤工俭学是大学生实践锻炼的重要途径

目前,随着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借书和还书都已经采用自动化机器操作。但很多工作比如拣书、分类、上架等,还必须通过人力手动完成,流通部工作尤其繁重,这就需要聘用一部分学生来帮助老师完成任务。因此,在高校中,图书馆是学生勤工俭学的重要场所,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不仅可以减轻自己的经济压力,还可以通过图书馆工作掌握图书管理与分类技能,并有效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1],是大学生参加实践锻炼的重要途径。不仅如此,勤工俭学学生是读者与图书馆沟通的桥梁和纽带,通过他们获取需求信息,图书馆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2]。但在具体操作中,不少高校图书馆的学生勤工俭学工作往往不够完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导致学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没有达到应有的锻炼效果,因此有必要对该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

二、图书馆勤工俭学中存在的问题

1.招聘过程不够规范

据统计,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现有勤工俭学学生近200人。我所在的文学书库就有十多个勤工俭学学生。根据我所了解的情况,勤工俭学的招聘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是图书馆主管部门通知各部门招聘勤工学生的人数,由各部或各书库的老师自主招聘学生。其次是各部或书库的老师通知自己熟悉的学生或在自己的工作场所招聘启事,与报名的学生交谈以决定是否录用。最后是通知已录用学生上岗,给学生分配具体工作。

这种流程看似很合理,其实存在不少问题。如主管部门在通知各部门招聘学生的时候,往往只下达数量指标,没有对学生的素质提出明确要求。老师在招聘学生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是谁先报名,先跟老师沟通,谁就会被录用。而后报名的学生即使很优秀也未必被录用。在一个部门,工作人员都是同事关系,招聘的事往往是由某个老师负责,而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招聘学生时甚至不与同事商量,往往擅自做主。这样做的结果是所录用的学生未必真正适合图书馆工作,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差别很大,部分学生存在混日子的情况,且有的学生只听招聘自己老师的安排,对其他老师安排的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2.人员变动过于频繁

由于招聘过程不够规范,加之有些学生对图书馆工作了解少,或者并不是真的喜欢图书馆工作,导致一些学生被录用以后,干一段时间或者领了几次工资后就不再来了。有些学生并非贫困生,到图书馆勤工俭学仅是出于挣些外快或谈恋爱的目的,他们总觉得待遇低,一旦达不到自己的预期目的,就会随时退出。如果这样的学生比例比较高,就导致勤工俭学学生频繁变动,一方面不便于管理,另一方面也会增加老师的工作量。

3.部分学生不够敬业

有些学生上岗以后发现工资低,就对工作应付一下。如老师在的时候多干些,老师不在的时候就少干或不干。还有些学生,即便老师在场――如果不是招进自己的老师,也不认真工作。更有甚者,干脆坐在那里玩手机,还有的学生把自己的男(女)朋友带过去聊天。还有些学生因为不用心,对老师传授的分类、上架等图书管理方法不认真学习,很久了还上不了手,结果老师还得自己干。此外,迟到早退、擅自让别人代班,以及无故缺岗等情况也时有发生。老师若想辞退这些学生,还需要顾及招聘老师的感受。同时,老师也无权奖先罚后,学生干好干坏一个样,导致一些真正实干的学生心理不平衡。

三、完善图书馆勤工俭学大学生管理对策

大学生勤工俭学,看似不重要,但它能反映一个图书馆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是否高效,也体现了各个学校图书馆服务能力的高下。为了更好地推进图书馆工作,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勤工俭学大学生管理。

1.从制度上规范大学生勤工俭学的聘用流程

高校图书馆必须有一个勤工俭学学生招聘和录用的完善制度,规范聘用流程。建立勤工俭学学生管理中心或聘用小组,对应聘学生采取集体面试方式,择优录用。在学生录用之后必须有专人管理,给学生至少一周的试用期进行考察,对学生的表现做好记录存档,以作为对学生进行用退奖惩的依据。

2.做好勤工俭学大学生的奖惩与差别对待工作

勤工俭学的工资比较低,但劳动量并不大,劳动时间也比较短,一般一周只有一天工作时间。有必要结合学生表现采取奖惩方式,并在待遇方面区别对待。如把学生的工资分为两块――基本工资与绩效工资,绩效工资体现差别,鼓励敬业爱岗、能力突出的学生做好本职工作。

3.做好勤工俭学大学生教育工作

大学生本身就是被教育者,在图书馆勤工俭学过程中,教师仍需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教育,让学生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图书馆工作,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3]。勤工助学大学生教育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工作技能教育,一般学生只要用心,都能掌握;二是敬业态度教育,凡是在勤工俭学中敬业守规矩的学生,走上社会也一定会敬业爱岗,这其实是一种入职前教育;三是协调能力教育,学生既然参加劳动,难免要与老师和同学打交道,老师要教育勤工俭学的学生掌握服务同学、解决与读者的纠纷等技能。这就需要图书馆抽调专门人员不定时对勤工俭学学生进行培训。

4.从技术上实现管理的便捷化。

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勤工助学工作的管理效率。如某高校建立了勤工助学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信息传递与挖掘、数据处理与统计、信息报表与查询、计划控制与优化等功能,这样不仅能提高勤工助学学生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知识交流平台[4]。通过计算机技术,将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工作情况汇总建立电子档案,作为对学生进行考核与管理的工具。同时还可以利用电子档案对勤工助学的大学生进行信用分级。如果某学生信用等级高,那么该学生在申请其他勤工助学岗位时应优先考虑。若某学生信用等级很低,则予以辞退,同时把该学生列入黑名单,避免在校内其他勤工助学岗位上录用。

除采取以上措施,还有必要增进人性化管理,工作人员不要一味地把勤工俭学学生当劳动力使用,双方要加强沟通,增进感情,互相尊重,发挥勤工助学学生的潜力。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相信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都相应提高,同时勤工俭学学生也能得到更好的锻炼,有效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

参考文献:

[1]杨 梅.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对于大学生素质的影响[J].图书馆学刊,2010(9).

[2]刘云惠.浅析对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的管理[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9).

[3]王继征.浅谈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科学管理[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0).

[4]沈晓梅,钟远薪.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8(5).

上一篇:水蛭的人工育苗技术 下一篇:蟹池中水草的作用与科学种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