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县古树名木现状调查及其保护管理措施

时间:2022-10-09 08:27:01

伊川县古树名木现状调查及其保护管理措施

摘要:依据伊川县林业局古树名木普查建档调查成果,概述了伊川县古树名木的数量、种类、树龄、分布、生长等情况,结合伊川实际,对全县古树名木生存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一树一策,提出了保护措施。

关键词:伊川县;古树名木;现状;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S757.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建设生态文明和谐社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体现。古树名木是林木资源中的瑰宝,是自然界的璀璨明珠。从历史文化角度看,古树名木被称为“活文物”、“活化石”,蕴藏着丰富的政治、历史、人文资源,是一座城市、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标志;从经济角度看,古树名木是我国森林和旅游的重要资源,对发展旅游经济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价值;从植物生态角度看,古树名木为珍贵树木、珍稀和濒危植物,在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古树名木遭受破坏现象严重,数量急剧减少,因此对伊川县古树名木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建档,实施必要的保护和复壮措施,合理开发利用,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伊川县林业局的同志们付出大量艰辛劳动,对全县的古树名木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掌握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初步摸清了伊川县古树名木资源的家底和现状,建立了系统的档案和地理分布数据资料库,并对全县古树名木生存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一树一策,提出并制定了保护措施。

2 古树名木的概念和分类

古树名木,据我国有关部门规定,一般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而那些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则可称为名木。古树分为一、二、三级:一级古树树龄在500年以上;二级古树树龄在300~499年;三级古树树龄在100~299年。

名木指外国朋友赠送的礼品树、友谊树,有纪念意义和具有科研价值的树木,不限规格一律保护。其中各国家元首亲自种植的定为一级保护,其他定为二级保护。

3 伊川县古树名木概况

伊川县地处中原豫西浅山丘陵区的伊洛盆地,古为京畿之地,居天中之利,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这里气候温和,降雨适中,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当地的植物种类丰富,古树名木众多。这里有参天苍翠的柏树、雍容恋旧的槐树、树荫如盖的皂荚、坚韧耐瘠的柿树、淡雅俊朗的枣树、平凡随性的栾树,还有高直庞大的黄连木、坚韧不屈的橿子栎、缠绵紧密的紫藤、华贵大方的牡丹……历尽沧桑但仍枝叶繁茂、久沐风雨却生机勃勃的古树,体现着不屈不挠、历久弥坚的精神品格。

此次调查,共调查古树名木2490株,其中散生古树825株,古树名木群树木1665株。

3.1 散生古树名木

此次调查,伊川县散生古树有825株,825株现存古树分属19科,22属,23种,以皂荚、国槐、侧柏、柿树、黄连木、栾树居多,占98%,按古树级别分类:国家一级古树88株,二级古树228株,三级古树509株。生长势旺盛249株;一般376株;较差140株;濒死60株。[1]

3.2 古树名木群树木

3.2.1 范园及范园古柏群

范仲淹陵园简称“范园”,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今伊川县彭婆镇许营村北约半公里处,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墓地,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格言,传承古今,远播海内外。

墓地现仅存2.33hm2左右,包括前域0.87hm2,后域1.47hm2,古柏998株,平均树高8.1m,胸围66cm。

3.2.2 程园及程园古柏群

程园是北宋著名哲学家、河洛理学奠基人程颢、程颐及其父程珦之陵园,位于伊川县城西1km的白虎山下,属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墓园东西长205m,南北宽138.7m,面积约3.33hm2。现存古柏537株,其中树龄500年以上56株,300~500年110株,100~300年371株。平均树龄250年,胸围250cm,树高8.5m,冠幅5.5m。园内最大一株古柏,传说树龄900年,位于程园东南角,树高7.8m,胸围350cm,冠幅7.4m。

3.2.3 伊川书院宋柏、伊川书院及理学传说

伊川书院始建于北宋,原名伊皋书院,是北宋中原三大书院之一,是当时著名教育学家、理学主要奠基人程颐及其兄程颢创办并著书讲学的地方。因《诗经》“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而闻名,留下了许多动人故事,其中流传千载的“程门立雪”典故即发生于此。 伊川书院古柏生长于伊川县鸣皋镇伊川书院内,是一颗刺柏。此柏三人合抱,胸围达440cm,树干挺拔,树势雄伟,枝条遒劲,高耸入云。主枝梢头干枯退枝,东部枝条象蛟龙腾空,西部枝梢如凤鸟鸣叫,当地称为“龙凤呈祥”,传为美谈。古树历经近千年风雨,阅尽岁月沧桑,见证了世事变迁,是宝贵的活文物。

3.2.4 邵园及邵园古树名木群

邵园即宋代著名哲学家、易学家、史学家、诗人,“北宋五子”之一的邵雍陵园,属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平等乡西村西,邵园内原有数百年的柏树47株。现有树木是远古树伐后重栽,共130棵侧柏,平均树高6.5m,胸围20cm,冠幅2.1m。

3.2.5 永庆寺及寺内古树群

永庆寺位于伊川县平等乡马回村。至今已有900余年历史。古寺在洛南曾小有名气。 现只剩5株柏树和一株丝棉木。

古树名木群树木因有管护单位,1665株生长势均比较旺盛。

园林与景观

4 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措施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通过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使广大群众了解古树名木的珍贵价值,明白保护好古树名木是关系保护环境、保护文化遗产、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建设“生态伊川、绿色家园”的一项重要内容。

(2)建档立卡,分级管理。按照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对每一棵古树名木位置、树高、树龄、冠幅、立地条件、生长势、特征情况等进行登记造册,拍照保存,数据电脑化处理,依据科研价值、历史价值、生长情况、纪念意义和点缀作用进行分级,实行不同级别的管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图文并茂的档案资料。并编纂出版了《伊川古树名木》一书,对每棵古树名木的资料都详细记录,设立围栏或划定禁入范围,设立保护和宣传标志,做到挂牌保护。

(3)落实措施,加强管护。根据古树生长实际情况,及时地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落实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和工作职责,落实奖惩措施,使管护工作落到了实处。

(4)加强检查,严格考核。伊川县林业主管部门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的方式,加强对各责任保护单位的监督管理,通过考核,增强了各责任保护单位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5)严格执法。依法严厉打击非法砍伐、采伐、破坏古树名木的违法违规行为。

(6)加大资金投入。用于管护单位或个人对古树名木进行复壮、设置保护栅栏、病虫害防治等保护措施。

5 结语

保护好古树名木,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无论是对于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还是对于接续县域历史、留住伊川之根,都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因此珍惜和保护古树名木,是对历史的尊重,对人性的反思,对文化的发展,对生态的博爱,更是对和谐的演绎。

参考文献:

[1]王艺伟.伊川古树名木[M].沈阳:白山出版社,2011.

上一篇: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康复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 下一篇:让环保污染者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