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胀中国 第6期

时间:2022-10-09 08:07:05

滞胀中国 第6期

近期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的经济涨速有所放缓,不过通胀形势依旧严峻。

纵观经济数字、央行政策和市场现状,中国国内经济状况无疑开始降温。

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活跃期之后,中国经济涨速总算是放缓了步伐。

不过,统计数据并没有表明经济涨速的下降能缓解通胀压力,尤其是此时此刻,中国人民银行每周还在大量地投钱,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更快地上扬。

中方决策者现在面临着一个很微妙的平衡协调问题:人民币的升值势必让中国生产的产品在全球市场上丧失竞争力,在此之前,他们必须准确预测出中国繁盛的出口产业能承受住多大程度的货币升值。

中西方的经济学家一致认为:少印人民币,多购入美元,将会是中国对付通货膨胀的最直接手段。虽然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出口市场形势大好,但决策者还是担心这么做会加速人民币升值,进而拖累出口品制造商。

相对于3月份而言,消费者物价水平和生产者物价水平的升速有所下降,其减速程度也远远小于许多经济学家的预期。消费者物价指数从上个月的5.4个百分点,缓缓滑至5.3个百分点。

零售业和建筑业四月份仍有快速发展,不过并不像三月份那样迅速。工业生产上个月的增长变慢,这部分是由于工厂扩张过快,用电量超过了当地的电力供应量,也是由于日本的地震、核泄漏所造成的原料供应短缺。与此同时,采购经理人指数略有下降,这将预示着经济的增长。

世界经济正在从萎缩态势中恢复,期间造就了大批就业机会和大笔财富,中国企业在攫取这些资源方面的异常成功,不免让印度、新加坡和巴西这样的国家黯然神伤。

中国在出口方面取得成功的基础,就是大力干预货币市场。在第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每个星期都会花掉大把人民币买入价值150亿美元的美钞或是其他等值币种,这让中国的外汇储备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

通过以低利率向其他银行出售债券,央行试图以此控制住货币干预措施带来的通胀恶果。央行强制要求其他银行将约五分之一的资产存入到自己这里,减少经济运作中的货币数量。这样,央行就能拿着大把钞票购入美元了。

但是,统计数据也暗含着对央行这一微妙的平衡举措的警告:银行借贷增长比预期要快,银行正在快速使用未置于央行的现金。

有迹象表明:许多家庭认为,在利率低于通胀率的时候存款是不划算的,不如投资高价的房地产、黄金和其他有形资产,即便这么做会增大通胀压力。

来源:《纽约时报》2011年5月12日

作者:Keith Bradsher

编译:严格

上一篇:投奔大陆老板 下一篇:高调开幕,黯淡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