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有效数学教学初探

时间:2022-10-09 08:04:06

新课标下有效数学教学初探

摘 要: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对新教程的了解越多,研究越深,实践越丰富,越会感到新课程确实带给我们一个明媚的春天。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扬起快乐的风帆,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驰骋。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132-01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要,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乐园应当是每位教师应努力的方向。那么,教师在教学新教材中,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突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创造者是我在教学中不断摸索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让学生在情境中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天真活泼,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丰富的、富有挑战的情境,置学生于生动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求知的渴望,让学生真正的进行有效学习。

1、创设趣味化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数学是需要深入思考,积极思维的学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数学学习有着重要影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欢听的、喜欢看的实物、实事人手,采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场景、比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自主探索的欲望。

2、创设活动化的情境,促使学生自发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数学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抽象性,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因此,教学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这种思维特点,安排一些操作性的实践活动如“说一说”“练一练”“数一数”“画一画”“看一看”“写一写”……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交流合作的学习。例如,在教学“左右”一课时,我计了让学生模仿青蛙跳、小鸟飞等活动,让学生学青蛙向左跳、向右跳,学小鸟往左飞、往右飞的同时体验左右位置的变化,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丰富学习的体验

现实世界是数学学习的丰富源泉。我们应当把生活实践当作学生认知水平发展的源泉,把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链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的交互中获得直观经验,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1、联系生活实践,感受数学

以往的数学往往忽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数学教学陷入机械记忆的误区,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我注意从学生的角度选择内容,借助其提供的生活素材,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数学的教学不仅要从儿童的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产生兴趣,更好理解数学,还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去看待、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应用意识。

三、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的的过程

儿童对数学的理解常常是稚嫩的,不成熟的,但同时这种理解又最具个性,最为珍贵。儿童思维正以此为契机,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具有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所认识、有所创造,是促进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

1、在独立思考中学,在合作交流中学

合作学习是小学生从个人单独学习转变为同伴学习与个人探索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小学生在合作之前,要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有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能开展最充分的合作交流学习。

2、提供探索空间,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

心理学认为,每个儿童都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这其中包含大量的活动经验与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这种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导致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提供可探究的直观材料,引导学生挖掘出可操作、讨论、思考的数学问题,学生参与了思考,才是有效的教学。同时,我们要注重学生创新潜能的激发,他们喜欢标新立异,喜欢当众说出不同的见解,在课堂上给学生机会,学生完全会说出多种思路。因此,教师必须树立一个思想,只要学生动脑思考,不论结果是否正确,都应鼓励,不必统一思路。

例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在解决“7个星期有几天?”这个问题上,引导学生列出7乘7这道算式后,教师及时问“49这个得数你是怎么得到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由于学生个性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他们想出:(1)7个7相加得49。(2)6乘7等于42再加7等于49。(3)5乘7等于35,2乘7等于14,35加14等于49 。(4)4乘7等于28,3乘7等于21,28加21等于49。(5)3乘7等于21,21加21在加7等于49等多种算法。对每一种创新的解法,都以小朋友的名字来命名此算法。课堂上学生们各显神通,积极主动,从而体验到创新的乐趣。

总之,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对新教程的了解越多,研究越深,实践越丰富,越会感到新课程确实带给我们一个明媚的春天。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扬起快乐的风帆,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驰骋。

上一篇: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浅谈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检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