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有朋:必须学会“逆来顺受”

时间:2022-10-09 07:08:27

编者按: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拥有幸福而完美的人生,然而,“天不遂人愿”!很少有人能够一帆风顺、事事如愿。外界环境的变幻莫测带来的不可控制力,以及个人永远都无法修炼磨去的人性弱点,这一切都注定了我们在人生路途中,不可避免地遭遇未知个人危机。有些人也许就此陷入无法自拔的泥潭中,从此一蹶不振;有些人却能在这一过程中,帮自己找到一个释放危机的出口,走出危机。

从我们大家熟悉的演员苏有朋,到自称中国娱乐策划第一人的田金双,以及刚刚从FACEBOOK合作中看到希望的创业者王昕炜,也许他们面对的危机故事并不离奇。不过,面对如何找到释放个人危机的出口这一问题,他们的故事中也许会给您一些启发!

“当你处在事业高峰期时,你就专心致志工作,尽量多挣一些钱;而在事业的低谷期,你可以暂时放下工作,拿出时间多陪陪家人和朋友,多一些时间照顾自己的身体,可以做的事情一点不比忙的时候少,从长远考虑,这些事情有时比工作更重要。”

苏有朋认为,人一生中必然要经历波折与压力,当危机来临时,心态有时候比应对技巧更重要。

36岁的苏有朋看上去依然有当年“乖乖虎”的痕迹,偶像气质丝毫不减。如今他是内地最有实力的影视集团之一―华谊兄弟的签约明星,背靠大树片约不断,事业上已经到了稳定发展的时期。别看年纪轻轻,但苏有朋的“工龄”已经长达20年,这期间他所经历的人生高潮与低谷,足够拍上至少20集的连续剧了。

少年成名迎来巅峰时刻

苏有朋还在上初中的时候,有一天偶然被唱片公司的星探相中,被迅速包装成为台湾地区演唱组合“小虎队”的成员之一。令苏有朋意料不到的是,几乎一夜间他们便在全岛蹿红了,紧接着就是在中国内地、乃至亚洲华人圈大红大紫,“乖乖虎”苏有朋的名字更变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随之而来的是苏有朋也一夜暴富了:买车、买楼、买股票……出手阔绰、大胆,在同龄人眼里甚至有点挥金如土了。“那一段日子”持续了大约3年。18岁的苏有朋忽然意识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该考大学了。

那时候的台湾社会,家长对于自己孩子最大的奢望普遍就是考上一个好大学,挑上一个有前途的好专业,毕业后找到一个稳定的好工作。包括苏有朋自己,虽然成为偶像明星已经好几年了,但他内心深处仍然认为自己在娱乐圈只是“友情客串”,最终还是要走回到跟父辈们一样的生活轨迹中。

在台湾,一名普通高中生如果考不上大学很正常,但作为当红偶像的苏有朋如果名落孙山,那后果将不堪设想……苏有朋回忆说,当时自己真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感,因为三年来他落下的功课太多了。为了考上大学,苏有朋主动停止了和唱片公司的合约,同时“小虎队”也因为各种原因正式解散了。重新成为一名高中生的苏有朋整日闭门在家补课,夜以继日就差头悬梁锥刺股了。功夫不负有心人,苏有朋得偿所愿考入了台湾一所名牌大学,而且是“有前途”的工科专业。终于舒了一口气的苏有朋,来到大学校园后才知道:一场更大的“挑战”正在等待着他。

中途退学遭遇人生低谷

准备考大学的那一年时间里,苏有朋只是一心想着不能丢脸、考上就是胜利,然而等他坐在课堂里才猛然发现:其实自己一点儿也不喜欢这个千辛万苦考进来的专业。硬着头皮学了两个学期后,苏有朋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另外还有一个原因也令他坐立不安:仍被视为偶像的他一旦出现不及格的成绩,后果依然无法想象。

重压之下,苏有朋做出了一个当时看来“疯狂的”决定:退学。从大学校园“逃跑”后,苏有朋选择了到英国游学,一方面换换专业继续深造,一方面他是想躲到没人认识的环境里暂避调整。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半年后,苏有朋从英国回到台湾,“那时候我整个就是一个待业青年,没有学位,演戏也不是科班出身。表演过一段话剧,但不是很景气。”苏有朋回忆说,“小虎队”演唱组合的合约结束后,高额的演出收入一下子中断了,还真是极不适应。那时他除了要负担家里面的开销,还要每月付出一大笔钱供楼、供车,“真的有日子快要过不下去的感觉”。

更糟糕的是,本指望在股票投资上能大赚一笔的苏有朋,又赶上了台湾股票市场的熊市,本来就对股票知之不多、又全权交给亲戚打理,结果他的股票投资损失惨重。人生中锦上添花的事情不多,但雪上加霜的倒霉事却有可能一桩接着一桩。那时苏有朋最惨的情形是:已经卖掉了几部车后,唯一留着自己代步的车子,好端端停在路边也会让人撞坏。人生就是这样的巧合,苏有朋人生最低谷的日子同样持续了三年多。

借《还珠格格》二度走红

1997年,也就是苏有朋24岁那一年,他被选中进入了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剧组。当年苏有朋可没想到(也根本顾不上想)该剧日后能有如此的轰动效应,只是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表演业务,白天现学现卖,晚上抱着书本挑灯夜读。跌跌撞撞般苏有朋拍完了这部大戏,然后做梦般又一次走红了。

接下来,顺风顺水的日子第二次如约而至,当年的“偶像歌手”变成了现在的“偶像剧明星”,一部接一部的电视剧、电影,外加一张又一张的唱片,使得苏有朋迎来了他的事业又一个巅峰状态。

然后,和众多台湾同行们一样,苏有朋又进入了市场更为广阔的内地发展,更加的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在台湾和上海、北京,苏有朋也再一次地开始买房置业,个人积累的财富每年都在递增。

渐渐地,苏有朋进入了而立之年,再继续出演偶像剧的日子似乎也慢慢到头了。苏有朋意识到:他事业和人生的第三次“挑战”到了。但这一次苏有朋似乎从容了很多,他告诉我们,自己的应对“法宝”就是顺其自然和逆来顺受。

“我会相信有些东西是注定的。我没有觉得单凭人力就能够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我是比较随缘的。但我觉得努力也不是完全没有作用,尽管有些结果是人力无法改变的。我不会强求结果,你只能自己尽力。但结果确实不是我努力就能够决定的。”正是凭借着这样的心态,苏有朋终于挺过了自己人生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苏有朋的随缘是一种积极的面对,但却既不争锋芒也不强求,看破了无谓的抗衡与勉强。他既已了解事件内在的因缘性,当然也就不再做不必要的扭转,于是放下。

“我觉得没所谓啊,人生本来就是高高低低的,高的时候有高的做法,低的时候有低的做法。其实人生也不是只有事业,如果你工作不顺利、事业不顺利,那就赶快谈恋爱啊,你可以做其他事情吧,或者正好有机会跟家人相处啊,或者要是我就去旅行啊,我可以做很多其他事情。但是工作运势来的时候,你就只能好好工作,而其他的东西就被牺牲掉了。”苏有朋最后总结说:其实简单一句话,要想生活始终保持愉快,就必须学会“逆来顺受”。

上一篇:真的“不差钱”!差意识 下一篇:对生活,我们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