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路上 静待花开

时间:2022-10-09 07:08:05

育儿路上 静待花开

前不久,陪儿子一起种下一小盆驱蚊草。没隔几天,钻出几株小嫩芽,小小的,样子傻傻的,高矮也不整齐,弱小得看上去似乎难以存活。

因为是买的那种半成品,就是一个易拉罐样的小铁桶里已经装好了现成的锯末一样的土,有个小小的塑料袋里装了二十来粒种子。按照说明在锯末土上用牙签戳几个小坑,然后把种子撒在里面轻轻埋上,再用喷壶把土喷湿就可以。

在铁桶花盆的外包装上有图片显示它应该会开出一种很灿烂的粉色小花。尽管之前这样的花已经种过两次,效果并不理想,但是当我们再次种下这盆花后,儿子仍然会每天按时给它浇水,对着它说话,盼望它快点发芽长大。起初儿子每天一从幼儿园回来就会跑到阳台看他的小种子,然后守在那里。因为有了这盆花,儿子好像多了份守望,守望绿满盆间,守望鲜花绽放。

今天中午突然想起最近几天气温骤然升高,白天阳光暴晒,几天下来似乎未看到儿子浇水,冲到阳台拿起那小铁桶的花盆,果然,零星钻出的几株小苗蔫头耷脑地歪在那里。我的心为之一震,居然有些小心痛,又在担心儿子回来若是看到他的花如此的垂死状态,会是如何反应?于是急忙取来水,缓缓注入,浸透盆中的每一粒土。静静地坐下来,突然觉得自己有些好笑,它只不过是一盆小花,我为什么会这样着急呢?细细思量,可能它承载了我太多的希望、太美的梦想了吧?因为这样,希望就不自觉地让人感到压力和紧张,对花如此,对孩子更是如此,总是小心翼翼,可仍然担心在不经意的懈怠放松时,花会枯掉,孩子也会无法按照我们的寄望去成长。

这让我想起前不久在一次育儿讲座中,老师给家长们放的动画片《安的种子》,讲的是一个寺庙里,老和尚有三个徒弟,分别叫本、静、安。冬天大雪纷飞的时候,有一天老和尚给了三个徒弟一人一颗千年莲花的种子。

三个徒弟拿到种子后,本想:我要第一个种出莲花来。静想:怎么才能把莲花种出来?而安什么也没说,收拾好自己的种子就起身离开了,他只是很高兴自己有一颗种子了。

大雪的清晨,安像以往一样挑着水走在寺庙的山路上,挑完水又去清扫积雪。而静捧着种子茫然地来回奔跑着,本倒是很忙碌,准备好种花的工具,也不管外面还是三九严寒,冒着鹅毛大雪就在院子里挖了一个坑,然后把种子放了进去,他把种子埋在雪地里还浇了很多水。

静一直想着:我一定会种出千年莲花的。夜晚,静点着蜡烛,在昏暗的烛光下翻看种植方面的书籍。每天,安依然去挑水,而静在房间里看上去很忙碌地东奔西跑。最后终于有一天他找到一个很漂亮看上去很名贵的青花瓷花盆,把种子小心翼翼地种了进去。此时本正焦急地等待着他的种子发芽,可是等了很久也不见种子发芽的本,最后失去耐性不干了,气得一脚踢飞了凳子。

此时的安跟往常一样照旧每天早起做着斋饭,而静也开始焦急地等待着,每天看着他的瓷花盆。终于有一天,静的种子发芽了。静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然后静把它当成了宝贝一样, 用罩子把发芽的种子遮了起来。由于得不到阳光与新鲜的空气,静的种子最后枯萎了,静很伤心,连鸟都嘲笑地在他头上拉屎。

在本和静忙着种花的过程中,安每天依然按部就班地过着原来的生活,照常挑水、做斋饭、诵经、去集市买东西。一直等到冬去春来,冰雪融化,春回大地的时候,安直接把种子轻轻放到池塘里,夏至的时候,安的千年莲花盛开了……

简单的一个故事,却给家长们太多的启示。我们的孩子不就正像那千年莲花的种子一样?比起家长们精心备至的呵护,孩子更需要的是按照他们自己的速度和方式来成长。而本、静、安刚好像极了三种最有代表性的家长。本代表的是那种急于求成,缺少耐心等待的家长,不管孩子的实际情况,也不管周围的条件,一心求快,什么都不能落在所谓的起跑线上,可是最后却让孩子输在终点线上。而静代表的是那些凡事照本宣科,照搬死教条,又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保护过度的家长。这样的家长对孩子的爱很盲目,他们虽然会在物质上尽其所能地给孩子提供一切所能给的最好的东西,却偏偏忽略了孩子需要什么,适合什么。就像静尽管给了他的花无微不至的照顾,却偏偏忘了种子最需要的就是阳光和空气。只有安一样的家长,懂得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种下种子,不急躁、不攀比、不焦虑,以平和的心态,耐心地等待着他的种子静静地发芽、长大、开花……

生命的成长需要过程,孩子总是有他们自己的成长时间表,当孩子准备好时一切都会顺理成章。就像我对麦子和玲珑的养育过程,有太多方式上的不同让我深思。麦子是我的第一个孩子,初为人母总是对什么都充满了希望和热情,自然总不免迫切地想看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和成长。同样在学步年龄,老师的指点和育儿经的参考让我们还算按捺住了内心的渴盼,没有像有些家长那样7、8个月就开始训练孩子走路,而是直等到麦子终于可以独站,才开始每天扶着他的腰来回走上十几二十分钟。还特别买了学步带,可实际上也没用几次,大概只练习了半个月,觉得大人整日弯着腰太累,便停止了这种辅助练习。而麦子差不多12个半月时终于可以迈步走了,大概1岁5个月左右可以自己上下十厘米左右高的矮台阶。那时为了麦子运动细胞的快速发育,心里充满了喜悦和骄傲,所以当玲珑没有练习过一天行走,却在周岁前一天的某一时刻,突然从地上站起来开始满屋溜达时我们完全惊呆了。而且到了1岁3个月时,同样高度的台阶只需要给玲珑一根手指就可以辅助她上下了。两个孩子都是自己的,所以也就没有了比较的那份心,可是对孩子养育方式上的不同却足以让我明白,原来孩子的成长是不需要“教”的。家长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耐心等待,等待孩子的茁壮成长,等待孩子像鲜花一样绽放的明天……

上一篇:爱情是点心 婚姻是饭 下一篇:细数身体不同部位偏爱的蔬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