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家带口去流浪

时间:2022-10-05 09:54:56

泱泱:带孩子生活在别处

一年中的各种长短假期,泱泱都带着两个孩子在路上。短假国内游,长假和寒暑假就去更远的地方。一年有三个月在陌生的地方,租一套带厨房的房子,买菜做饭甚至上兴趣班,要的就是那种在别处生活的感受。

感受一:旅行要去对的地方

泱泱有两个女儿,分别是11岁和6岁。小女儿不到6个月的时候,泱泱和先生就自己开车带着婆婆在五一小长假去黄山旅游。旅行全程,小女儿都抱在她手上,在旁人看来绝对是狼狈不堪的五一黄山人海战,她却独独记得在西递晚餐时那一锅鲜香的鸡汤。

去年,泱泱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在日本玩了整整一个月,有时借宿在朋友家,有时住在民宿。其间先生飞过来看望她们,她把孩子交给先生带出去,自己在宾馆睡了十几二十个小时,身体累惨了,但心里却十分充实。

“结婚之前我在企划部工作,结婚后离职来到上海,专心做家庭主妇,两者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带孩子出去玩不光是花钱那么简单,去之前要规划好每天的内容,孩子要有东西玩她才会合作。所以我带孩子旅行不逛街,孩子小的时候主要是体能上的内容,玩沙玩水,大了以后看看博物馆,参加当地的夏令营。香港、加州、东京的迪斯尼乐园我们都去过了,可是我女儿却在台湾的一个小型乐园里找到了真正的乐趣,因为里面有很多她可以参加的项目。所以,孩子的快乐不是去的地方越贵越好,而是找到那些对的地方。”

每次出门前,泱泱都会做好功课,租房子住,自己打扫卫生买菜做饭。为了让孩子玩得尽兴,还会想办法带上孩子的朋友。今年夏天他们选择去美国,除了两个女儿之外,她还带上了女儿的四个朋友和朋友的妈妈。泱泱通过美国租房网站租了一栋有五个房间的海景豪宅,同去的四位都是上海妈妈,看见豪宅的照片自然十分兴奋,但听说住进去之后要自己打扫卫生做饭洗衣,一时间还有点不能接受。但面对美国高额的人工费,她们最后还是妥协了。其实凡事自己动手正是住在美国的第一个生活差异,而带着孩子去体验不同地方的差异,也正是泱泱的目的。

感受二:意外让孩子长大

“孩子属于你的时间就这么十几年,跟他们一起去旅行,你会不断发现他们的特点。只有在意外中,你才会发现孩子出人意表的地方。”

小女儿2岁的时候,泱泱带她们去香港迪斯尼玩,为了节省体力,她很有经验地在入园的时候就租了一部童车,然后将一背包的衣服和食品放在童车上。上午11点,她将童车停在专门的停车场,因为车上有孩子的名牌,所以她根本没想过会遗失,又因为一个人带了两个孩子,所以她把背包也留在了童车上。

玩好出来,车居然不见了,车上的背包也没了。那一刻,泱泱的第一反应是——镇定,不要急,东西丢了就算了,不要扫兴。她立刻向园里的工作人员求助。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又为她推来一辆童车让她使用,并安慰她,这种童车是园里专用的,带不出去,一定可以找到。为了不让孩子扫兴,泱泱不再提这件事情,继续带着孩子们玩,一家三口就好像这件事情没发生一样。

下午4点,在等待与卡通明星合影的时候,大女儿拉拉她的衣服,小声说:“妈妈,我看见你的包了。”泱泱说:“大概是一样的吧,没那么巧。”15分钟后,大女儿又说:“妈妈,那真的是你的包。”泱泱顺着女儿指的方向一看,还真的是她的包,因为她在包把手上系着一条自己的丝巾,那只包上就有。

泱泱让大女儿在原地照看小女儿,自己走过去核对,拿她包的是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两个孩子还有一个老人作陪,浩浩荡荡大队人马。泱泱勇敢地上前告诉对方,这是我的包。对方却理直气壮地说,这是我们自己的包。泱泱有点恼火地说:“这真的是我的包,拉开这个外侧拉链,里面是一条毛巾。”她一边说一边迅速拉开了拉链,孩子的毛巾掉了出来。对方一下子哑口无言。年轻的爸爸辩解说:“刚刚我们的孩子走不动了,我们就用了一下童车。”说完就跑开去找被他们扔在别处的童车去了。孩子的妈妈和外婆却一点歉意都没有。孩子的外婆还说:“我们把你的包拿走,是怕别人把你的包拿走。”“那你们现在是不是可以还给我?”虽然对方的回答漏洞百出,泱泱却不想纠缠,因为两个年幼的孩子还在一旁等她。

更让人生气的是,口口声声只是帮她暂时保管包包的人,已经把自己家的东西全部塞在了包里,等他们把东西拿出来,把包还给泱泱以后,泱泱发现里面的水果已经被吃光了。年轻的妈妈很强硬地说:“我们家小孩看见了要吃,我们只能给他吃了。又不值几个钱。”孤立无援地面对一家不讲理的人,泱泱觉得十分无助,气得失去了章法,只会说:“这样不行,你们一定要给我一个说法。”

就这样僵持着时,大女儿带着小女儿走过来,很镇定地对妈妈说:“叫公安。”两岁的小女儿则走过去,很气愤地说:“你们为什么拿我妈妈的包?”虽然矮小但还蛮有气势的。女儿的声援让泱泱的不良情绪迅速化解,她忍不住蹲下来把两个孩子抱在怀里,这一刻,真的有母女同心的感觉。有趣的是,一听小孩子说要叫公安,对方立刻泄了气,腆着脸不停地道歉,一桩意外有了愉快的结果。

“那一瞬间,我意识到了孩子长大了,可以做我的朋友,还能给我帮助,所以,带着孩子出门越来越成为一种享受。”

施政: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孩子

还是学生的时候,施政就喜欢出去旅游,结了婚生了孩子这个习惯更是“变本加厉”。去年一年他只有两个月呆在上海,孩子们也已经养成了习惯,只要一放假,就会跟着爸爸妈妈出去旅行,似乎这样才是放假。

孩子就是两件“行李”

施政夫妻俩一个是摄影师一个是画家,、甘肃、云南、青海,都是他们喜欢去采风的地方。女儿出生后,他们亲力亲为,即使是需要离开上海的时候,他们还是不想把孩子交给老人照顾。于是孩子成了另一种“行李”,跟着他们浪迹天涯。

女儿小时候出行,住哪家酒店是由她决定的。她因为怕水,卫生间里的花洒一定是要可以拿下来洗的那种,如果不是,就不愿意住。儿子才2岁时,就跟着他们上路了,因为有了经验,就把小澡盆塞在后备箱里,洗澡问题就解决了。要是车子停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就支起帐篷一家人睡在里面,这对于孩子来说倒比住酒店有趣。住在帐篷里无法洗漱,小孩子倒是一点也不在意。

施政的女儿在家吃东西就有点挑食,远行时更吃不惯当地的食物,所以洋快餐是他们的首选。她们也因此见识了三四线城市的山寨餐厅。有一次开了很久都没有见到村镇,好不容易找到服务区,只有烤肠,女儿居然一口气吃掉四根。可见,只要肚子饿了,什么都会吃,这也许就是旅游对孩子的历练吧。

上厕所也是路上最大的难题。相差5岁的姐弟俩,上厕所也有时间差,姐姐会在服务区上厕所,弟弟却横竖不肯去,可车子刚开上高速没多久,小男生又闹着要尿尿。后来,爸妈就找了个瓶子当流动厕所,没想到小家伙却很喜欢,为了可以在瓶子里尿尿,他会故意喝很多水,喝完以后大尿一泡,乐此不疲。

渐渐地,孩子们完全适应了自驾游的生活,饿了吃些干点心,困了就在车上睡觉,感冒发烧就去当地的小诊所配点药,爸爸去拍照片的时候就自己在一边找乐子。没有作息时间表,也没有每天的营养标准,随意地在旅途中生活,只要跟爸爸妈妈在一起,哪里都是家。

去过的地方都叫服务区

很多父母喜欢带孩子去旅游长见识开眼界,带着孩子自驾了几万公里的施政却对此不以为然。

“我们带孩子出门是因为我们自己要出去,又不想把孩子留给老人,所以不得已而为之,至于小孩子能长什么见识,不是我们的目的。”

施政的小儿子已经上幼儿园大班了,跟着父母在青海湖边骑过自行车,在景德镇画过瓷器,甚至还在尼泊尔的大街上发过呆。可是你问他,我们去过的地方里,你觉得哪里最有意思?小朋友居然回答说:“服务区。”给10岁的女儿看照片,对于去过的那些美丽风景地,她却十分茫然全然不记得了。

“不过孩子大了会渐渐产生一些能力。比如在国外,我是完全不会说英语的,我女儿却会一点,可她不好意思跟人家对话,我就让她站在我身边为我轻声翻译。”

施政的车尾上有架子,可以把自行车带着走,到了一个目的地,就把自行车卸下来给孩子骑。小孩子都有点人来疯,在陌生的小县城,没什么人,骑一骑就没什么兴趣了。可在青海湖边骑车的时候,骑行的人很多,见他们有趣,会跟他们打招呼,姐弟俩一直骑一直骑,最后晒得黑乎乎地回了上海。

踩下刹车想到我是父亲

施政喜欢单车出行,更喜欢去荒凉的地方,开车也会遇到险境。有一次在大凉山,山路上两车交会,车速不过40码,但因为不熟悉路况,一脚刹车踩下去,车子居然漂移了,最后在山崖边停下来。车上儿子在睡觉,女儿见车子居然飘起来,兴奋地尖叫。听见女儿的叫声,施政第一次意识到——我不是一个人在路上,我的整个家都在车上,我是一个父亲啊!

从那以后,每次出门他会更多地考虑安全因素,认真保养车子,在荒凉的地区,见加油站就会加满油。以前他还曾经自驾去过老挝,如今这种带点刺激的行程他会仔细考量了。

当城市里的孩子把挖沙子当成一种奢侈的游戏时,施政的儿子在内蒙的沙漠上玩得一身都是沙;当城里的孩子在儿科医院排队四五个小时看感冒的时候,他们却在农村的小诊所里遇见和蔼可亲的医生,感受亲切的医患关系;当城里的孩子坐在空调房里挑肥拣瘦不肯吃饭的时候,他们家的大女儿跟着藏民一边转经一边吃饭。

一家四口浪迹天涯,完全无目的,但对于孩子来说,在成年离开家之前跟父母一起的这一段经历,珍宝俯仰可拾。

上一篇:进个圈子 锻造自己 下一篇:盘点十大美味焦糖甜品文/亨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