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新授课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时间:2022-10-09 06:31:14

关于提高新授课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课堂学习获得发展,本人对提高高中生物新授课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在新授课的重点把握和难点突破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一系列尝试。在实施的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领会新课改的教学精神,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不断进行反思,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新授课;课堂教学;有效性;趣味课堂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新授课是最常见最主要的类型,新授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新”。课堂内容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因此学生在每一堂课上对重难点的掌握都非常关键,甚至将会影响到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在新授课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突破重难点。那么,怎样才能在一堂课中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在新授课中提高课堂有效性这一层面展开阐述。

一、善于利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在课堂上引入一些肢体上的小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复杂的内容是难能可贵的。但在真正引入课堂之前,我以为务必明确以下两方面:

1.保证引入的活动与课堂内容贴切,对学生理解知识有帮助,切忌为了活动而活动。比如,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这节课中,教师可以选择左右手相碰的小活动。引导学生伸出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左手在下代表反应物的初始状态,右手在上代表反应物的活跃状态,两手之间的高度代表活化能,右手位置不动,左手向上与右手相碰代表反应发生。通过改变左右手之间的距离(即改变活化能的大小),来模拟加热、加无机催化剂和加酶几种情况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

2.小活动不仅要选得好,更要用得巧。还以上面提到的小活动来说,如果学生没有明确活动目的是在帮助理解“活化能”概念以及各种改变反应速率方法,又不能交代活动各环节所代表的含义的情况下,那么,活动就真的只是形式主义了,活跃的课堂却显得空洞了。

二、恰当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大中小学的课堂,其中,高中生物课堂也不例外。毫无疑问,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我想强调的是,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应适时、适度,并做到不用则已,要用则应充分体现课件的价值。

1.适时。所谓适时,就是当课堂知识确需引入多媒体帮助理解的时候,而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了接受的基础。如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这节课中,学生通过第一部分的实验已经掌握了几种情况下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而此时对所给出的抽象概念“活化能”并不能完全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展示多媒体动画,学生会有目的地从生动的动画中找到答案,从而充分利用了资源。

2.适度。所谓适度,就是说一节课的课件务必要少而精,一些课本上现成的知识点或完全可以用语言描述清楚的内容,就没有必要大篇幅地在课件上出现。因为幻灯片看多了,学生们就会产生视觉疲劳,等到真正值得他们注意的时候,就达不到多媒体本应有的效果了。为了实现有效率的课堂,我们教师应努力做的就是适度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把学生接收到的信息有效的结合到他们头脑的思考中去。

三、贴近生活实际,举丰富恰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内容

举贴近生活实际的例子能帮助理解抽象难懂的知识,使学生在倍感亲切的同时,能更容易接受,并且也更能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的潜力。他们还可能会迫不及待地将自己搜寻到的恰当的生活实例展示出来,从而成全了学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比如,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这节课中,把高考分数线比作活化能,考上大学比作反应发生,那么通过降低分数线考上大学就可以比作加酶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或者不降分数线的情况下,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增加自己的能量考上大学,这就好比给反应加热,提高了反应物的自由能而使反应发生。又如用钱去商场买东西,努力多赚钱原价购买,打折购买,特价购买,分别代表加热、加无机催化剂、加酶的条件下反应的发生。还可如体育活动投篮、跳高、跨栏等等。我认为,只要生活实例举得合适,这种教学方法是最方便朴实却最有效的设计了。

四、努力开发教具资源,鼓励学生动手建构生物学模型

生物学科中涉及很多微观的结构和生理过程,如果仅仅用语言描述和空间想象,那恐怕再形象的语言和再丰富的想象也难以达到最佳的目标。这个时候,我们就想到了教具。生物学教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对学生学好生物学、理解生物学知识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还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当学生真正动手,利用教具去建构生物学模型的时候,其实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已经上升到了一个高度。不管是在建构模型前的准备,在建构模型中的思考,还是在建构模型后的整体性理解,学生其实都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收获。比如,用儿童玩具磁力棒做成染色体,来建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模型;用矿泉水瓶盖穿上两根铁丝代表磷脂分子,去建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用磁性纸做成核糖体、RNA、氨基酸、DNA,来模拟基因的表达过程当中的翻译……总之,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善于思考,我们总能找到好的教具充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

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对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成功的课堂,应该尽力让每一堂课精彩。因为一堂成功的生物课,不仅在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难点的突破,还需在带领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并突破难点的同时,使学生感到身心愉悦。因此,努力地灵活设计教学突破难点,创趣味生物课堂,并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易逢春,《对高中生物几种有效教学方法的探讨》.《文理导航》,2010.10

【责编 张景贤】

上一篇:用心对待工作,用爱教育学生 下一篇:浅析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