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短教 构建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时间:2022-10-09 06:02:04

长文短教 构建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摘 要 “长文”顾名思义是指篇幅长、文字多的课文,在高中语文新教材中,很多必修课都是长课文,教师面临教时短、授课内容量大的难题,因此,必须在语文课堂上实行“长文短教”,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 长文短教 效率 语文课堂

针对高中教材中的长课文,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感悟文意,分析遣词造句的方法及表现手法,又要督促学生进行字词的巩固练习,如果每篇课文都面面俱到地进行分析、引导,就无法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完整的课堂教学包括前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划分,如何实现“长文短教”,教师可从教学设计及教学内容着手,功重点、破难点。

一、优化教学设计,确定教学脉络

教学设计是整个课堂的教学基础,对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起主导作用。要做好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是关键,教师要明白在本次教授的长文中,你的教学目的是什么,你要传授给学生什么,通过什么方法传授,整篇课文的重难点是什么,怎么样引导学生去突破这些重难点……再针对这些问题梳理授课脉络,形成优化的教学方案。比如苏教版第三册《肖邦故园》,在分析该文的基础上,教师将教学目标可以概括为四点:1、了解肖邦的生平背景及音乐造诣,2、思考肖邦故园与肖邦音乐、肖邦之间的联系,3、肖邦的爱国主义情操是如何表现的?4、体味作者的语言表现力及景物描写方法。确立了教学目标,在根据教学目标这个主干去理清课堂脉络,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完成目标。如了解与肖邦相关的文化知识,可以通过布置课外预习作业,指导学生通过书本、网络等不同的方式去查找,再在课堂上互相发表;体味作者对语言的运用及描写可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段落来展开,以最大限度地在短时间内达到教学目标等。

二、总结课文特点,寻找切入口

每个教师也许都熟知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解牛之所以神奇,是因为他找到了牛的关节点,根据牛的骨骼构架,顺着关节与关节间的接口来下刀,而不是拿刀与牛骨硬碰硬地切砍。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把每一篇长文都比作一头大牛,教师就是负责解牛的庖丁师傅,亦可借鉴庖丁之法,分析整个课文的脉络,总结课文特点,找到准确的切入口,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在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个主题,每个模块的课文不管是在结构、内容,还是表现形式上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比如第一册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下分“吟诵青春”、“体悟人生”“设计未来”三个不同的主题,不同的主题下分别有不同的文章来表现这一思想,这些主题就明确地点出了该单元所有课文的学习“切入点”,教师可利用这些单元主题对学生进行点拨,在进入每一单元学习之前,引导学生品读单元导语,让他们对该单元的课文主题、文章结构特征、表现方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根据这些切入点,学生在接下来的课文学习中就能够找准方法,触类旁通,教师的教学跟学生学习就会轻松许多。如《体悟人生》里,四个模块都有不同的标题体现了该部分的中心思想,这些标题文眼就是引导学生“窥视“整篇课文的透视镜。而对于没有小标题的课文,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泛读,首先概况出中心思想,通过每部分中心思想的串联,来了解文章整体内容。

三、精选教材内容,开展重点突破

长文长就长在内容,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对整篇课文进行一一解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然会对教材的内容有一定的取舍。如果对课文的取舍方法无度,在内容的选择上肆意删减,随意挑选内容进行教学,都会导致虽有教学过程,但无教学质量的低效语文课堂教学。因此,长文短教在对课文内容的取舍上,就必须明确该文的重难点,结合教学目标,挑选典型的段落或者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解读。比如苏教版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不仅内容长,而且属清代小说,难以吸引学生兴趣,教师可节选具有代表性的段落,如黛玉见熙凤、见宝玉的情景进行重点分析,分析晁雪琴对人物的表现手法,重点人物的个性等。而有些课文看起来内容复杂,毫无章法,但是其实都是围绕着某一个词或者句来展开的,这些词句能够折射出作者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和态度,教师如果正确引导学生找到了这些词句,也就等于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如《肖邦故园》中,写景、忆史、抒情交错进行,文章咋读起来找不着思想,实则只要找到文中的重点句子,便能理清该文的主线及作者的中心思想。该文的一个重难点便是找出肖邦故园与肖邦音乐之间的密切联系,该答案就体现在文中,“诚然,它没有那种招摇的俏丽。但它蕴藏着许多细微的色调变化,只有久居这一带的人才会跟这里的景致结下不解之缘,才能看到这些形、声和色彩的微妙差别,并且给予应有的评价”,“ 谁若真想探究肖邦音乐的精神,理解肖邦音乐跟波兰有着何等密切的联系,谁就应悉心体会欧根德拉克洛瓦所谓的蔚蓝的色调,她是波兰景色和在这大平原上诞生的艺术家的音乐的共同色调”。只要选取文中的关键进行分析,见微知著,就能理解全篇课文的思想内涵。

“长文短教”是目前教改中针对课文长、课时短的现实需要而形成的教学方向,对于在有限时间内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起了重要的作用。所谓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在今后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中,我们应立足学生发展,需找更多的角度与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王家伦.论“长文短教”与“短文长教”[J].中学语文教学,2008,(11).

[3]耿世涛.语文有效教学的几个误叫[J].语文月刊,2009,(6).

上一篇:地理课堂上的肢体语言教学 下一篇:浅谈如何将音乐教学理念在贯穿于高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