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音乐教学净化心灵

时间:2022-10-09 05:47:34

让小学音乐教学净化心灵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方针链条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环节。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制定一些比较符合儿童口味的教学策略,在新课改之下,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小学音乐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的推陈出新,教师应该创造轻松愉快的欣赏氛围,让学生充分融入这个体验过程,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9-0086-01

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育的核心部分,对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创新性教学需要创新型教师, 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创造意识及创新能力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自身教育思想的转变,然后是教学方法的改革。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把音乐教育融入学生的心灵,成为人性美的升华。

一、让学生在歌声中成长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是抽象的艺术,它为达到美育目标服务。它具有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特性,可以给人在广阔的想象天地中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之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代教育的首要任务,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的“活”起来;让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首先要善于挖掘,巧妙设计,精心构思:才能带领学生去开启智慧的大门。所以,要想使学生真正学好音乐,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后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把教师从“教书匠”的角色转变成音乐实践的主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创新能力培养的音乐教学模式,培养出国家需要的开拓型、创新性人才。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才是现代音乐教学的有效方式。

二、小学生个性培养

小学生的音乐心理发展具有差异性特点,在教学上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差异的分类指导,培养学生的个性。张扬学生的个性天赋在小学美术的学习中,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和掌握程度,一定会受学生自身特点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之外,更应该注意的是学生审美个性的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地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养。在教学中,把思想健康,具有艺术性的流行歌曲引入课堂。通过练习挖掘出具有兴趣爱好、特长、天资的学生来,让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并增加这一系列音乐作品的相关知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他们音乐欣赏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个性。音乐教师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地进行音乐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们树立起健康、积极、正确的音乐学习个性心理,促使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有效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要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只有在学生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时,他们才会投入、才会自信。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儿童具有创造的天性,假如老师为学生搭建一个舞台,他们的创造潜能就可以极大地得到发挥。为新世纪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文学人才。

三、教师素养的培养

实施音乐教学的过程,首先是影响学生心理的过程。教学中设置的问题,要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讨论,不同意见可以争论,让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具备深厚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和驾于课堂教学的能力。必须把握各个年级段对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以及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和条件等,领会教材安排意图,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小学音乐教学难点中,运用"重复讲解,反复示范"的方法,有时未必能解决问题。而创造一种巧妙的教学方法往往能使难点迎刃而解。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活泼灵动,对新鲜的事情有着浓厚的好奇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充分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进行音乐教学。帮助学生辨别美丑,使学生在歌唱中确实能做到音乐美、韵律美,演唱时能做到形象美、声音美、表现美;通过美的歌声塑造美的境界,引导学生创造美的生活。每位音乐教师都应尽快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能拿得起放的下的专业音乐人才。教师用优美动听的语言讲解出音乐的意境,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深入,优美的音乐配上优美的语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从心灵深处感受到音乐中呈现出的美,并学到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创造出不畏艰难和敢于拼搏的精神,并且不断生根,发芽。教师应在音乐表演中少些限制,多给自由,让音乐表演者插上想象的翅膀, 音乐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激发创新意识,激活课堂生命力, 在操练中提升自己的音乐的素养,以适应不断深化的音乐教学改革的需要。这种丰富有趣的教学语言,才能让同学们感受到音乐,并真正学好音乐。尽我们的努力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遨游,在音乐的太空翱翔放飞!

教育和指导学生要开阔胸襟。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性格形成的初级阶段,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善于用音乐引导儿童逐渐养成沉着稳重的涵养与谦逊质朴的美德,使他们性格开朗;作为音乐教育者,我们要努力实行有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音乐文化的关注与理解。培养他们健康良好的个性特征和积极向上的行为品德。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情景,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每一个学生在音乐学习上体验成功,享受快乐,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是每一位音乐教育者应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音乐教育不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具的教育功能。音乐不是靠间接的通过文字、图案来说明和解释,而是采用一种特殊的手段直觉和灵感。培养学生乐感最基本的手段就是音乐欣赏,要多聆听欣赏各类优秀音乐作品,通过艺术品本身的美,来进行感受或在美的气氛中熏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音乐创作,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美的感知中健康全面地成长,从而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古汉语文字学知识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