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高职化工工艺专业课程体系衔接探讨

时间:2022-10-09 05:32:46

宁夏中高职化工工艺专业课程体系衔接探讨

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衔接是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要,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通过分析目前宁夏中高职化工工艺类课程体系衔接存在的问题,在借鉴美国社区学院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就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进行分析与研究。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指导性文件指出构建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教育间的协调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要。目前,中高职课程体系设置各自为政,相互分离,课程内容重复,实践能力不衔接等问题,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解决好“中职”与“高职”课程体系衔接问题是当前中高职教育必须认真实践和研究的课题。

美国社区学院教育对象入学不设门槛,没有年龄限制,面向社会和社区各类有业、无业、退休居民提供相关的学习服务。且教育目标多样化,教育机制多元化,升学、就业、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教育,可以满足各种人群不同的求学目标,很好地解决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学习目标的教育衔接问题。

本文以宁夏中、高职化工工艺类专业课程体系衔接为例,结合美国社区学院办学经验,进行宁夏中、高职化工工艺专业课程体系衔接探讨。

1 目前中高化工工艺专业课程体系衔接存在的问题

1.1 中、高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复严重

目前对不同生源(中职、高职)采用同样的教学计划,中高职课程之间教学内容重复、交叉现象普遍存在。

调研宁夏高职学院化工工艺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与某中职学校化工工艺专业的教学计划发现,从课程内容来看,高职课程的内容都包含了中职的课程内容,两个层次的知识点重复率较大。如中职化工工艺专业和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主干课程进行对比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几乎包括了中职化工工艺专业所有主干课程,同名率90%以上,甚至所选用的课程都是同一教材。根据调研结果,相同主干课程高职的教学内容包括了中职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重复严重。

1.2 中、高职课程基础知识体系衔接不通畅

目前,我国高职的生源一般包括职业高中、中职、普通高中毕业生三类生源。职业高中和中职的毕业生在普通文化课与普通高中毕业生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当前,我国的一些学生初中毕业后直接进入中职或职业高中学校学习,学校虽然开设了高中的普通文化课程,其中包括数学、语文、英语等,但学习的内容、深度、课时数都不能满足高职类相关专业的学习。如,数学微积分、立体几何,物理、化学等普通文化课方面的知识不全面、不扎实,在升入高职类工科专业,中职学生在学习上都感到力不从心;中职学生英语水平远不及普通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面对高职的英语考级,中职学生的合格率很低。因此,保证一定普通文化课的课时数,为接受高等教育奠定基础是必须的。

1.3 中、高职实践能力教学没有阶梯性,存在技能倒挂

目前,中高职在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方面,实训教学内容重复,实践能力培养没有阶梯性,出现中高职技能倒挂现象。中职化工工艺类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经过长期积累,有自己一套成熟的经验,培养的学生基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高等职业教育在普通高等教育的惯性作用下,专业实践课程开设的数量和质量普遍达不到化工工艺类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如在进行化学检验工工种培训中,宁夏中职一般用2个月的时间进行集中培训。但高职一般在工种鉴定前2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造成化工类高职与中职实践技能课程“倒挂”的现象。特别是化工总控、电工、化学检验工工种技能方面,高职实践技能培训的质量还不如中职。

宁夏中职化工工艺专业与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工种证书行对比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在职业资格等级上,中高职在职业资格等级证要求层次不分明,培养规格雷同。

2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探讨

2.1 建立中高职教育联盟,解决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有明确规定,如宁夏中职化工工艺专业培养化工生产过程中进行生产操作的技能型人才,是生产和服务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技能性人才。宁夏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培养能从事本专业领域化学和化工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宁夏化工工艺类专业高职的人才培养规格高于中职,在专业骨干课程设置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是目前中高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复严重。笔者认为,要办出中、高职专业的特色,顺利完成中、高职的课程衔接,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建立中、高职院校联盟和产学研联盟系统,吸收行业企业参与,不仅只是宏观政策方面的调控,还要在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实施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打破原来中职、高职两个阶段各成系统的教育形式,建立阶梯式的培养目标,按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

2.2 加强中高职教材建设

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教材的衔接。由于中职和高职的课程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使得教材内容重复、各自为阵、衔接困难。教育部应加强对中、高职教材的统筹,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各自的培养目标,组织专家(这项任务需要职业界、中职、高职、本科院校协同完成)。根据每门课程的职业岗位群、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科学组织设计教学单元,将不同的单元设计成学历层级,明确哪些是中职必授或选修的单元,哪些是高职必授或选修的单元,然后进行统编及选用。同时,各地区政府鼓励职业学校教师自编校本教材,按照区域经济的不同特点开发不同类型的教材,来配合教学计划的完成。这样能较好地解决中高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复问题。

2.3 加强通识教育,以人文本解决中高职课程基础知识体系衔接不通畅

美国社区学院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学组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个性发展的办学理念。美国皮尔庞特社区学院对新生入学进行能力测试,了解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补习中学课程;建立学生辅导制度,20人左右的小班教学,随时可以联系一对一单个进行辅导。规定教授每周要有10个小时在办公室里随时接受学生的咨询和求助;针对每个学生的“个别化课程”,按“能力分组”的课程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教学。社区学院普遍重视基础课程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学习要求从学校设定的30门课程中学择,来满足自己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求。

鉴于美国社区学院办学经验,为了解决中高职课程基础知识体系衔接不通畅的问题,笔者有如下建议:

1)第一学期,根据高职学生生源,以系为单位分班制教学。目前,我国高职的生源主要为职业高中的毕业生、中职的毕业生和普通高中毕业生,对这三类学生在入学后进行普通文化课程和基础知识测试,然后根据能力的不同,分数的高低,以系为单位(不以专业为单位,一般一个系的专业有相近性,大一第一学期课程设置有一定的趋同性)进行分班教学。对基础知识较缺乏的一些学生,要加强基础文化课程的教学。

2)增加基础文化课的选修课程。目前,高职的选修课一般是专业课,或专业拓展课,几乎没有基础文化课程作为选修课。笔者建议,高职院校应增加基础文化课程的选修课程,学校要求,职业高中的毕业生、中职的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学习要求进行选修,并占有一定学分。

3)注重全面发展,加强通识教育。随着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全面教育等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变化,从业者一生变换数次工作,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宽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教学课程不是以培养某个具体专业领域内的职业能力,而是培养广泛的职业或专业都需要的一般技能、知识和理解力。在美国社区学院,基础性通识课程的总分比专业课程学分多;且范围非常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美国社区学院的课程设置有转学课程(以毕业后升入四年制学院或大学的学生为对象),大多开设普通一年级、二年纪兼容的普通教育课程,一般包括:语言、数学、自然科学、人文艺术、社会和行为科学等领域。转学性课程通常不强调“专”,而强调“宽”,其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寻求更多的机会和择业自由。

目前,许多学校为学生的就业考虑,专业目标制定过于狭窄,只注重专业能力培养,而忽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只对鉴于美国社区学院的教学经验,我国高职应加强通识教育,加强基础能力(基础理论知识是全部知识最稳定、持久、也是学习一切专业知识的基础)的培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就业竞争力,为学生继续深造打下理论基础和增强后劲。

2.4 加强高职学生实用能力培养,体现中高职人才培养的阶梯性

中职是培养是生产和服务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技能性人才;高职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填补高级创造发明人才和中初级技术人员之间的空缺,满足经济发展对多层次人才的需求。中高职人才培养规格应具有阶梯性,特别是在学生实用能力培养方面。

美国社区学院以强调实际应用,要求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在社区学院,为了获得生物技术的学位,学生需要上生物学、化学、免疫学以及药物生产等基础课程,这些课程讲授基本理论,但更主要的是如何把这些理论用于实际工作中。这样学生可以直接从学校过渡到实验室或工业企业中去。

社区学院在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上,都突出地体现出其实践性。一般院校每年约有32周授课时间,1400学时左右,而实践时间可达到全部学时的40%~60%。侧重培养熟悉工艺设备、懂得操作维护的工程技术人才、应用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3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模式

鉴于美国社区学院教学经验,我国高职在保证基础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应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特别是加大在应用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实践教学力度。笔者认为,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取得一些好的教学模式值得借鉴。

3.1 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做中学等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做中学”等实践教学模式。将专业教学和企业的生产过程有机结合,提高学生专业实用能力。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育学生、联合科技攻关等举措,逐步实现了教学空间从课堂向生产车间、田间地头、服务场所的转变,角色从学生到员工。

3.2 以“能力”为基础来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彻底改变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真正以“能力”为基础来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是特定的工作过程知识。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3.3 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实训项目来训练学生

为了满足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实训基地的训练项目应来自生产实际,但并不是所有来自实际的产品都可以作为训练项目,而是要从生产实际中选取一些典型的、具有能够达到学习目标和要求的项目。以来自专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实训项目,并按照产品生产的实际技术与工艺路径进行教学设计,形成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综合实训项目,应成为生产性实训基地训练项目的主体。

通过加大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拉开中高职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档次,实现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阳琇.美国社区学院课程设置特点及其基本理念[J].比较教育研究,2004(3):68-72.

[2]李华.美国社区学院课程设置及其对我国高等职业学院的启迪[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3]赵桦.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7.

[4]谭川.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观念变革与课程体系构建[C]//高职院校领导能力建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15-426.

[5]徐建平.美国社区学院的课程特点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C]//高职院校领导能力建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26-435.

[6]刘端海,谷道宗.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立交桥构建的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5):16-19.

(作者单位:1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2 宁夏大学)

上一篇:多媒体CAI课堂应用及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下一篇:浅谈如何实现职业院校计算机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