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分析

时间:2022-10-09 03:56:09

磁共振成像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临床证实为剖宫产瘢痕妊娠的MRI图像5例,分析其MRI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 5例瘢痕和孕囊均显示良好,瘢痕位于子宫体下部前壁,表现为T1WI及T2WI条样低信号。5例孕囊均呈囊状,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囊样长T1长T2信号影。瘢痕处肌层明显变薄,肌层厚度平均3mm,其中1例向膀肌方向突出生长,瘢痕处肌层厚度1mm。本组中4例在超声引导下行清宫术,而瘢痕处肌层厚度1mm者行腹腔镜监护下清宫术,所有患者手术顺利。结论 MRI能很好地显示剖宫产瘢痕妊娠,有利于临床处理方式的选择。

关键词:剖宫产术;瘢痕;妊娠;磁共振成像

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最早由英国医学文摘在1978年报道,是指孕囊、受精卵或胚胎着床于剖宫产术后的切口瘢痕上。CSP由于病理滋养层的入侵可以导致相关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如严重的出血、前置胎盘、胎盘增生和子宫破裂口。经阴道超声被广泛应用于CSP的诊断,而磁共振成像(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及多方位扫描的优势,通过多序列扫描可以显示子宫内膜、结介带及肌层三层结构。本研究旨在探讨CSP的MRI影像特点,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详实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月经临床证实的5例CSP病例的MRI资料,患者年龄26~43岁,中位年龄35岁;临床表现:5例患者停经时间为35~53d,中位时间46d;所有患者均有1次剖宫产史,距离前次剖宫产时间730~1947d,中位时间为1271d。

1.2方法

1.2.1主要仪器与设备 患者均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A-vanto1.5超导磁共振机进行检查,采用体部相控阵线圈。

1.2.2扫描方法 患者均行MRI平扫扫描,扫描前嘱患者饮少量水,使膀肌充盈,仰卧位,平静呼吸,扫描范围包括整个盆腔。扫描序列包括T2WI矢状位抑脂(TR5270ms,TE83ms,FOV32x32cm,层厚4mm,层间距1mm)、T1WI横断位(TR610ms,TE11ms,FOV32x32cm,层厚5mm,层间距1mm)、T2WI横断位抑脂(TR4040ms,TE72ms,FOV32x32cm,层厚5mm,层间距1mm)、T2WI冠状位(TR4770ms,TE95ms,FOV38x30cm,层厚5mm,层间距1mm)。

1.2.3图像分析 由2位MRI室高级医师先双盲法单独阅读MRI片,再协商后得出结果;观察内容包括孕囊影像特征、前次手术瘢痕影像特征、孕囊与瘢痕的关系。

2 结果

2.1子宫下段切口瘢痕的影像表现 4例CSP中手术瘢痕位于子宫下段一子宫峡部前壁,MRI表现为局部子宫肌层连续性中断,局部向内凹陷或变薄,T1WI及T2WI均表现为横行低信号。

2.2孕囊与瘢痕的关系 5例孕囊均呈囊状,孕囊最大径线10~40mm,中位径线25mm,孕囊在T1WI上表现为边界小清圆形、椭圆形低信号影,在T2WI上表现为一边界清楚囊状高信号。5例未见囊内出血,1例有宫腔内积血,T1WI序列上见条状、点状高信号。5例囊性孕囊位于瘢痕处及宫腔内,孕囊大部位于瘢痕上方的下段宫腔内,小部分深入瘢痕处,1例向前方膀肌方向突出生长;瘢痕处肌层明显变薄,肌层厚度1~4mm,平均3mm。

2.3治疗过程 本组中4例行米非司酮、甲氨蝶吟杀胚胎治疗和超声引导下行清宫术,1例行腹腔镜监护下清宫术,治疗经过均顺利。

3 讨论

CSP的发病机制目前不完全清楚,最可能机制是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愈合不良,导致在剖宫产瘢痕及子宫内膜间存在微管通道或者裂隙,孕卵在此裂隙或其附近位置着床,胚胎在发育过程中滋养细胞逐渐侵入甚至穿透子宫肌层。瘢痕部位的裂隙的形成可能与前次的创伤有关,如剖腹产、刮宫、子宫肌瘤剔除术、宫腔镜、甚至用手剥离胎盘等。瘢痕组织与正常的子宫肌层不同,其纤维排列紊乱,缺乏弹性,一旦孕囊着床在瘢痕处,早期终止妊娠而盲目刮宫时,局部不能有效的收缩止血,容易发生大出血;而中晚期又容易发生胎盘早剥,发生大出血。

本组5例病例中MRI均清晰显示孕囊,以矢状位抑脂T2WI序列显示最为清晰,5例孕囊均呈囊状,孕囊在T1WI上表现为边界不清圆形、椭圆形低信号影,在T2WI上表现为一边界清楚囊状高信号。文献曾报道尚有另一种包块型孕囊,可能是刮宫时未将绒毛组织完全去除,导致残余的线毛组织继续生长与血块融合,表现为小规则包块影,T1WI呈等信号中夹杂局限性高信号,在T2WI上呈等、高混杂信号,多数有囊内出血,但本组病例中未见到该种类型。

本组5例中4例瘢痕处肌层厚度>3mm,采用超声监护下清宫术,手术顺利;1例囊性孕囊向前方膀肌方向突出生长,与前方膀肌之间间隔明显变薄,最薄者间隔仅为1mm,对于此类病例,由于子宫前壁非薄,随着妊娠发展极易发生子宫破裂,须立即终比妊娠,自目清宫术会有子宫破裂的危险,本组中该例采取腹腔镜监护下清宫术,而小是常规的超声监护下清宫术,手术顺利,MRI能帮助临床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以防范风险。

4 结语

总之,MRI能很好地显示子宫瘢痕、孕囊着床位置和该处子宫肌层信号及厚度,可正确诊断CSP,为临床提供准确信息,帮助临床更好地选择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范丽,黄光荣,高霞,等.孕囊型子宫瘢痕妊娠治疗方法的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0:392-395.

[2]章梦薇,张国福,韩志刚,等.剖宫产瘢痕妊娠磁共振影像分析[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2.180:436-438.

[3]石华亮,庞倩芸,卢再鸣,等.剖宫产瘢痕妊娠的MRI特点及MRI对其诊治指导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22b):51-54.

上一篇:构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活动能力... 下一篇:1例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的高龄急性心肌梗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