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外贸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10-09 03:42:46

浅议我国外贸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摘 要]国际贸易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然而其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缺陷和弊端。分析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和结构,指出我国其中存在问题。

[关键词]贸易规模;贸易结构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6-0019-02

一、规模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加速,在GDP连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对外贸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统计,从1979—2007年的29年间,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基本上持续扩大,仅在1998年对外贸易规模微幅缩小。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仅为292.6亿美元,到1997年对外贸易总额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并首次跻身世界十大贸易国的行列。2001年底我国加入WTO后,开放程度加大,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对外贸易规模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也大大超过了世界贸易的增速。从2002年开始,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以每年20%~40%的速度增长,其中2003年贸易总额的增长速度为37.1%,到2007年,我国外贸增长速度达23.4%。按照改革开放以来外贸规模年均增长16.7%的速度估计,2013年我国将以43900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预计2013年美国外贸规模将达43500亿美元)。伴随着对外贸易额的增大和占世界贸易比重的提高,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也处于上升的趋势,到2000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上升到43%,超过了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的对外开放水平,2007年这一指标超过了60%。外贸依存度的上升,说明对外贸易已成为我国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从世界贸易发展的进程看,世界贸易形势主要受少数贸易大国影响和主导。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迅速增长通过影响国际市场供求关系从而对国际局部市场造成强烈冲击,它是建立在廉价生产要素所带来的成本优势基础上的,但由此形成的经济畸形发展使得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困难加大。

从我国的贸易方式看,我国巨大的对外贸易额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但是,我国加工贸易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因此只能赚取低技术含量的加工费用。此外,对外贸易规模的飞速发展也无法充分反映出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我国的对外贸易还不具备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而一国的国际经济竞争力大小是由国内产业与其对外贸易的关联水平决定的,换句话说,国内产业的发展能决定其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

综上可以得出结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已成为对世界贸易有着重大影响力的贸易大国。但是,依靠廉价的生产要素所带来的成本优势所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造成了落后的产业结构,由此形成了竞争力不强的贸易结构。因此,我国要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依靠的不仅仅是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还要通过贸易结构、贸易竞争力等综合因素的改善和提高。

二、结构方面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体现在优化产业结构上,对外贸易通过提升要素禀赋结构进而优化产业结构。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初期,贸易出口中初级产品占很大比重,工业制成品占比重较小,这一问题目前基本得到有效的解决。我国的贸易结构正在不断改善和优化,劳动生产率提高、技术发展是促使我国贸易结构逐步改善和优化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外资企业和加工贸易的发展。我国贸易结构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得以增加,但是外资企业在生产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过程中的主要生产环节依然是劳动密集型的。表面上看,我国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在提高,但实际上增加的却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并且,对于那些能够真正体现资本技术含量和竞争力的关键设备和技术,我国也还需要进口。所以,这不是我国贸易结构的真正升级。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加工贸易的增值率反映了生产加工环节的附加值程度,若加工贸易链较长,则该增值系数较高,反之则低。目前我国加工贸易的加工环节大都还处在劳动密集型且技术含量不高的水平上,仅有的少量高技术深加工产品的出口也往往存在加工过程短、增值率低的问题。

综上可以看出,我国的贸易结构正在不断改善和优化。但是,我国对外贸易出口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技术含量低,产品增值率也较低。

三、结语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出口竞争主要还是依靠劳动力价格优势,贸易利益与贸易规模不对称,企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弱,市场抗风险能力较低,综合效益和增长质量依然不高。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贸易发展模式问题。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过大,过快增长,是一种表面现象,内部实质性问题不解决,发展模式不调整,则规模和速度可以调整的幅度范围将十分有限;我国的对外贸易出口很大程度上依赖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出口竞争主要还是依靠劳动力价格优势,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环节较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贸易竞争力不强。从根本上看,这些问题源自依靠劳动力发展形成的粗放型贸易增长模式。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阻碍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首先,粗放型的贸易增长模式导致贸易摩擦增多,反倾销数量增加。由于我国劳动力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由低成本优势所带来的便是商品的价格优势,这使得我国低技术含量的商品大量出口,但同时也导致欧美国家对我国反倾销数量的大量增加。欧盟对我国纺织品的反倾销便是最好的例证。在遭遇反倾销调查数量增加的同时,欧美国家制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也在不断增多。其次,发展粗放型贸易增长模式的代价就是大量的资源消耗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发达国家将许多“夕阳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虽然可以借此发展本国产业,但与此同时,大量的能源消耗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也同时被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点在我国体现得十分明显,我国出口商品中相当一部分用于高耗能、高耗原材料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粗放型的贸易增长越多,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就越多,对环境的破坏就越严重。所以,我国粗放型的贸易增长模式是不能保证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因此,如何在利用较低能源消耗、较轻环境污染条件下,从根本上优化贸易结构,提高对外贸易的竞争力,是我国对外贸易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牟世生.关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以及顺差问题的一些思考[N].经济日报,2007-04-06.

[2]乔真真.产业结构变迁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D].西南交通大学,2003:34.

上一篇:人民币汇率对中国物价影响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基于区位理论的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