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从培养自学能力开始

时间:2022-10-09 03:35:12

阅读教学,从培养自学能力开始

【摘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其次,要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第三,要交给学生学习方法;第四,要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充分地自主感悟文本。学生会学,才能乐学,学习效率才能提高。

【关键词】学习;备课;学习方法;自主感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教师只有不断地多方汲取教育教学的营养,用知识的琼浆滋养自己,提升自己,才能真正在教学中“游刃有余”,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除了阅读一些教育名著、教学理论、教育期刊等书籍外,还要加强学科学习,了解语文教学中涉及到的基础知识、阅读知识和写作知识。

二、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一)研读课标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因此,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研读课程标准。

我们在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可以学习于永正老师的做法,把自己所教学段的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复印下来,贴在语文书上, 经常看一看。

(二)钻研教材

教师备课时,首先要精通教材,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从整体、从深处吃透教材。只有对教材把握透彻,才可能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

1.解读文本,充分与作者、编者对话。

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内化教材的精神,充分与作者、编者对话,走进作者和编者的心灵。

2.读《教师教学用书》,“站在编者的肩膀上”看教材,与编者对话。

3.联系实际,活用教材资源;合理重组,优化教材资源。

(三)了解学生

1.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

教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兴趣和愿望。如,深入地想一想,这篇课文学生哪里能够读懂,哪里难以读懂,哪些内容学生学起来容易感到枯燥,学生在课上可能出现什么问题,课上怎么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等等。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去设计教学活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问题,使问题具有启发性,学生有参与的热情;要研究学生的心态,看他们真正需要什么,真心实意为学生着想。

2.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

如,通过学生的生活环境、预习反馈等方面,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

3.为“学困生”提供特殊服务。

备课时,要考虑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也要考虑少部分学生的学习困难,为学困生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同样一篇课文,学困生应该掌握哪些最基本的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老师要提供什么帮助,都要提前准备好。

(四)设计教法

备课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爱学、乐学。

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设计具有启发性而有悬念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质疑的欲望,还要预设出课文可能生成的问题和需要指导朗读的段落。

(五)查阅相关材料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教师要事先查阅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以备上课时用。

三、交给学生学习方法

教师要交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通过自学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掌握基础知识,找出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初步的欣赏、评价。

(一)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学生预习课文前,教师要教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阅读知识和阅读方法,如:

1.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主要有:合并段意,区分详略,抓住要素,扩展标题,抓住主要事件等。

2.归纳中心思想的基本方法有:抓住主要事件,联系课文题目,抓住中心句段,抓住故事的寓意,分析开头和结尾等。

概括中心思想常用的基本句式有:“表现了……品质” “赞扬(歌颂)了……精神” “表达了……思想感情”“说明了……道理”

3.常见的表达方法有:分析结构特点,分析叙述顺序,分析详略关系,分析照应关系,分析修辞方法,分析描写特点,分析说明方法,分析静态和动态等。

4.质疑的方法有:抓住课题质疑,从课后精心设计的问题学习质疑,抓重点词句质疑,从矛盾处质疑,从文章开头质疑,从课文写作特点上质疑,对文中标点符号质疑,对课文插图质疑等。

(二)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教师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扎扎实实训练到位。

读书时,先把课文读熟练,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不懂的地方画上问号。读熟课文后,再默读课文,思考需要学习的内容,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好词、好句、好段,在旁边简单写上自己的看法。

四、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文本

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后,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课文。自学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一课时。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充分对话。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般要完成以下任务:

(一)读熟练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每个学生至少要读三遍课文,并自学生字新词,以便扫除阅读障碍。自学生字词时,学生需要读准字音,理解词语,写一写不熟练的字词。

(二)概括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总结表达方法

学生要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读完一篇文章,要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采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来表现中心。

这三项内容的概括,都需要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并结合实际课文加以灵活运用。

(三)质疑

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激起探求新知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自学过程中,学生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怀疑问题。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鉴赏、评价课文内容

学生读了文章后,将自己对文中的形象、情感、语言的感悟写下来。可以欣赏最能表达中心的段落、句子,可以抓住有关段落、句子谈自己的看法,也可以从全文的角度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受。这一环节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是一次小的写话练习,也是最能挖掘学生潜力的地方。

(五)查阅相关材料

自学时,学生要搜集与课文相关的一些材料,选其精华写下来,如介绍作者的有关资料、与文章有关的内容、课文的难点等。可以通过网络、工具书、课外书等途径查阅。

学生会自学以后,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为第二课时的合作和探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课内阅读的成功体验,激发着学生如饥似渴地读课外书,丰富自己的知识。

重视阅读教学,就让我们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始吧!

【参考文献】

[1]于文森,黄国才,陈敬文等著.《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上一篇:初中英语备课环节体现学生主体性的策略初探 下一篇:开放的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