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似山穷水尽 实则柳暗花明

时间:2022-10-09 02:47:23

摘要:语文教学出路在哪,本文就语文教学需要用审美的眼光和激情,挖掘课本中的美育资源,教师自身需要具备较高品位的审美素养三方面论述新课程下语文该如何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和激情;挖掘美育资源;教师审美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0-0033-03

语文老师中流行这么一句口头禅: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牢骚中透出的是不满和无奈。从多年语文教学的实践来看,语文教学现状确实令人担忧,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真让人感到语文教学的路啊,越走越窄。不知不觉语文教学似乎走进了“迷魂阵”:一方面,在高考这根棒子的指挥下,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学生刚刚进入“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境,老师一句“这是千古名言”又将其拉了出来。我们好像习惯于戴着镣铐跳舞,习惯了拿着剖刀解剖僵死的语文、静止的语文。语文课堂上有几个学生能够坚持45分钟认真听课或者积极主动参与语文活动的?另一方面,在“课改”的光环下,尤其是一些“展示课”上,更是五花八门,老师使出浑身解数,刻意求“新”,无所不用其极,把语文课堂弄得花花哨哨,热热闹闹,播音乐,放图片,编剧本演出,搞正反辩论,却不曾听见朗朗读书声,学生如同没学一样;另有有识之士举起改革的火把奋力前行,想引领我们走出“迷魂阵”,但一直收效不大。是什么原因使本应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变成机械的试题训练,枯燥无味?

“从总体上说,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未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医治;过于强调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依然普遍存在”。

语文到底怎么教,学生究竟怎么学,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们。语文教学的出路在哪里?虽然大家都知道当今的考试方式和教学评估的滞后已经严重地阻碍了语文教学的发展,束缚了语文教师的手脚,要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考试方式和教学评估方法,但这不是一个普通教师可以做到的。所以笔者认为根源在于语文需要用审美的眼光进行教学。语文是美,如果我们用审美的眼光来看语文教学的时候,就会发现语文教学路在脚下……

一、语文教学需要用教学激情引导学生发现美

激情教学是美的教学,用教学激情引导学生发现美。文以言情:语文教学应是涌动激情的小河。

语文是用以表情达意的工具,好的作品都能引起读者的美感。好的作品能让我们眼前浮现出海市蜃楼般的梦幻,在我们耳边洋溢着荡气回肠的乐曲,在我们心中蕴涵着意味深长的诗韵……刘勰曾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认为文章必须借助艺术形象,才能感染读者。教师应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细致地品味大自然的蜂飞蝶舞,赏析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体验人类丰富的思想情感,感受深刻的生活哲理,欣赏作品中各具特色的建筑、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美,领略不同风格的语言美……让学生以审美的方式感受和认识世界,感染熏陶,潜移默化,从悦入、感人到育人,就能使他们培养起高尚的审美情趣,从心灵深处产生一种追求崇高、美好、文明的强烈欲望,从而使人的思想精神产生质的飞跃,较好地达到德育所企盼的目标。而这个审美过程需要有激情的教师来引导完成。“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有激情的教师。”这句话让笔者悟出了一个道理:教学需要激情,有激情的课堂方能泛起微澜。有了激情,学生们的情绪才会受到感染;有了激情,教学活动就能生动、形象,富有情感性,增强教学效果。

从人文的角度看,语文的内容极为广博,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美,自然美、人情美、精神美、艺术美、语言美、风格美、结构美等等,可谓异彩纷呈、美不胜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足以长才”。高中生感情丰富,易受感染,只要指导得法,效果会很理想。每当学生在学习中领略了一处风光,品味了一个意境,认识了一位典型人物,悟出了一条生活哲理,或是明白了一点科学原理,都会感到一种愉悦和满足,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美的情操,丰富了思想,增长了才智。要使学生精神饱满、全神贯注,教师首先应该神采奕奕、激情满怀。在教学中,只要教师能时刻涌动激情,或运用简洁、精炼、幽默、生动富有激情的语言,或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激发学生情感,诱导学生时时体验美,处处感受美,悉心地鉴赏美,努力地创造美,毫无疑问,就能引起学生共鸣,就一定会培养起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把“苦读”变为“乐读”,在赏心悦目中掌握语文知识,开拓视野,领略人类丰富的思想和文化精粹;语文教学将会像枯枝抽绿或锦上添花那样孕育着生机和活力,展示出一幅灿烂的前景,就有可能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师要用仁爱、宽容、民主去激活学生的思维,催生质疑和探索的欲望;用学识、智慧去解放张扬学生个性,抒写充满活力的美。而这正是一个激情教师的基本特征。

二、我们要挖掘课本中的美育资源

教师是审美化教学的实践者,他担负着引领学生去发现美,在师生互动的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责任。为使审美化教学落到实处,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教材,挖掘内在的审美资源,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及课堂效率。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一般都是专家千挑万选从浩如烟海的经典中遴选出来的,大都渗透着主题美、人物美、语言美、结构美、环境美等,其语言学习,生活领悟,哲理透析的含金量都很高。语文教材中处处蕴育着美。纵观中学语文课本,就是一个美不胜收的大千世界。每一篇散文、每一段杂文、每一句诗歌,都是美的极端表现。这几乎涉及了美的各个领域,从不同角度呈现了美的各种丰姿。我们要站在美育的高度,重新整合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融入审美情感,挖掘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活形象有机统一起来,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之中也揉入动情的美感体验。

学习语文就是畅饮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的琼浆玉液。教学过程中挖掘教材中牵动着学生进入用词生动的句段、句式精美的句段、词格丰富的句段、描写细腻的句段、情感丰富的句段、意蕴深刻的句段,师生共同品味深藏于语言文字中的含义与奥妙。如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幽微的香气化作渺茫的歌声,飘忽不定,忽浓忽淡,时断时续,似有似无。“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黑白相间的光和影构成的画面化作和谐的旋律,小提琴的名曲,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给人以视觉兼听觉的感受,美不胜收。读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流泉的动来衬画面的静,以流泉的声衬环境的静,色彩分明,有月的银白、松的墨绿,还有想象中树的倩影(黑)、天的黛青和石的各种颜色,组成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幽静图景,体现着一种含蓄的美。

文以载道,语文教学是点燃情思的火把。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融入文本,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通过人物形象的赏析深入认识生活的美,并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情感。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享受滋养,还要点燃他们的情思,使之与华夏文化相融合、相碰撞,迸出思想的火花。当情思燃烧,思维驰骋时,创造力定会登峰造极。记叙性作品,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如未觉悟的阿Q、忠贞的刘兰芝、勇敢的刘和珍、不屈的窦娥等。个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而呼之欲出。同时,作品中还表现出人类丰富的思想感情,如同志情、朋友情、夫妻情、师生情、父子情、思乡情、忧国忧民情等,使人受到教育和感染;议论性文章,如《逍遥游》里悟人生、《六国论》中总结历史教训,都让人受到启迪;即便是说明某种事物或事理的说明性文章,也能使人增加知识,这也是一种功用,而功用是能让人感到愉悦和满足而产生美感的。学诗读散文,让他们感悟“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豪情,认识“上善若水”的真谛,品尝“断肠人在天涯”的乡愁,要使之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而欢呼,为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赞叹……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语言之美、结构之美、力量之美、过程之美、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审美个性、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师自身需要具备较高品位的审美素养

作为在美育化教学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师自身需要具备较高品位的审美素养。本着让学生博学、善学、美学、乐学的宗旨,以身示范。学习美育化教学理论,以美的环境熏陶学生,以美的言行感化学生,达到以美育人。

有着高品位审美修养的教师,他会在教书育人的每个环节都要展示出潇洒自如的风范。他应该是身怀绝技,满腹经纶,一个身怀绝技、思维敏捷、激情奔放、知识广博的教师一定会让学生惊叹不已,百般信服。他能写一手漂亮规范的粉笔字;能画一幅生动形象的简笔画;能使教学呈现节奏感、旋律美而充满诗情画意,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但不游戏课堂。他不会用分数来评判学生,不会在学生面前随意叼起烟卷、浓妆艳抹,更不会为一个“顽劣生”的恶作剧而刻意回报。他会画龙点睛地为学生指点迷津,他会娓娓道出让学生如梦方醒,他会使课堂高潮迭起,生动活泼,他会让学生高扬创造性思维风帆,千帆竞渡。这里完全不必考虑是用“启发式”还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也不必去刻意追求“演员式”的哗众取宠,尽可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从而取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最佳效果。所以说真正具有高品位审美修养的教师,是能在他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中透出卓尔不群的魅力而去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使之受到感染和熏陶。一个优秀或想成为优秀教师的人,要“身怀绝技”,征服学生,要“满腹活水”,折服学生。那么他应该看看罗丹、徐悲鸿的画册,谈谈巴尔扎克、鲁迅的著作,听听《蓝色多瑙河》、《春江花月夜》……以自身艺术修养去开发学生智慧的心灵,同时,还应读读“美学概论”、“美学原理”等书籍,增长美学理论知识,使自己对美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达到不仅能欣赏美,而且能创造美。

总之,语文课堂应该是美的,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真正寻找到精神家园,放飞自己的梦想,这应该是所有语文教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景中华.关于语文教学出路在于美育[J].魅力中国,2011,9.

[2] 刘坚,余文森,徐友礼.“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深度调研报告[J].人民教育,2010,(17).

上一篇: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初中地理教材之版本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