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检测题

时间:2022-10-09 02:15:50

《文化生活》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某市充分发挥文化底蕴丰厚的优势,突出特色品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城市发展的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在这里“文化”指的是

①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③高深的科学知识、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过硬的本领④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有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分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2.在《孟子・离娄》中有这样一段话:“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从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来看,与孟子的这一观点蕴含相似道理的是

A.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B.文化竞争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C.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社会的民主法治建设会更加完善

D.随着文化生产的发展壮大,文化领域会出现新兴的产业和部门

3.2015年7月31日,以“走近幸福梦想家”为主题的第六届“幸福深圳”DV大赛举行颁奖典礼,获奖作品从不同侧面记录了深圳普通百姓的精彩生活和追梦历程,给观众带来心灵的震撼。这说明

A.文化由人创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丰富的情感是艺术创作的根本动力

C.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动都是文化现象

D.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产物

4.优良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英国谚语。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约束他更有价值――希腊谚语。上述两句谚语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从善如流是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特征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行为方式

C.传统美德能够在继承中不断发扬光大

D.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5.调查显示,由于文化上的差异,不同国家的网游爱好者对游戏的追求有所不同,比如,中国玩家追求更快的游戏结果,而韩国玩家更看重游戏过程。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表明

A.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

B.文化决定人的价值选择

C.文化差异带来思维方式的差异

D.文化差异带来生活方式的差异

6.“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这一现象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③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④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山东省文物局等部门组织实施了“乡村记忆”工程,对农村历史街区、传统民居院落等物质文化遗产和生产、生活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最原生态的保护。据此回答7~8题。

7.山东省实施“乡村记忆”工程,是因为文化遗产

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是我国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③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财富,必须先继承后发展④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有利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②④B.①③

C.③④D.①④

8.山东省一些地方电视台开办了“乡村记忆”专题节目,挖掘传统文化基因,讲述传统村落的文明故事,抒发人们对故乡的眷恋和美好的回忆。这体现了

A.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正发生改变

B.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是电视媒体的主要任务

C.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文化的功能

D.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采众长的特点

9.2015年8月2日,第十四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在长沙举行,来自97个国家的选手汇聚一堂,触摸中国文化,感受中国魅力。为期一个月的激烈比赛,充分展示了选手们优秀的汉语水平,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和无穷魅力。这说明

①世界各国文化都具有包容性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文化交流能增强文化的影响力④文化对综合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0.传统儒家的孝道文化传承不绝,但也有一些一直被争议的问题,比如“无违”“父母在不远游”等,对于今天的人来说,有的可能做不到,有的被批评违背人性。对此,我们的正确态度是

①传统孝道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应该全部继承②对待传统孝道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要继承孝道文化的实质,行孝的形式要与时俱进④只有保留传统孝道文化的形式,才能继承其精神实质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11.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文化遗产要走出“深闺”,融入现代生活才能得到根本保护,要找到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在实践中传承。这一观点

A.否认了文化独特的历史价值

B.承认了多样性是文化进步的动力

C.强调了传统文化较强的适应性

D.强调了对文化继承的新要求

12.国家主席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需要秉持正确的态度和原则。下面对“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明是民族的,要重点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②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③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④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13.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珠算确实已在生活中不常用到,但由此便摒弃之则是目光短浅的表现,珠算的存在体现了一种文化标签价值。材料告诉我们

A.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B.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区域性

C.要正确处理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D.继承文化遗产是实现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14.目前,城市里的年轻家长对国学教育越来越重视,教孩子从小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儒家经典。这些家长之所以重视国学教育,是因为它

A.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B.被人们称为凝固的艺术

C.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D.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源泉

15.正当北欧简约、地中海风情、美式乡村风行于国内家居设计时,国外的家居达人们反倒把中国元素灵活应用到了室内装饰中,成就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国外的家居达人所使用的“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2015年7月3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家认同”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大学举行。与会专家认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据此回答16~17题。

16.之所以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是因为它

A.具有相对稳定性

B.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C.是中华民族之魂

D.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17.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我们应该

①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②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③恢复民族自信,全面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④作出正确的选择,自觉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和开拓者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把抗战精神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据此回答18~19题。

18.下列与抗战精神体现的内涵一致的有

①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②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③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19.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具活力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奋斗史上最深刻的文化记忆,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根”和“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须臾不能离开。这表明抗战精神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②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③体现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④彰显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③④D.①②

目前,部分课外读物明显倾向低俗化、成人化,个别书籍充斥着恐怖、暴力、色情等内容。不少家长对此十分担忧,低俗课外读物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业,更会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据此回答20~21题。

20.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多样文化载体

B.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C.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D.大众文化的多样性

21.针对上述现象

①国家必须加强市场管理,引导企业发展先进文化②文化生产企业需要把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放在首位③文化工作者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④读者要提高辨识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22.2015年7月,中国电影市场和天气一样火热,电影的单月总票房创下54.9亿的新纪录,也创下1.6亿的最高观影人次,在这一个月,每9个人就有1个人走进影院。电影市场全面繁荣有利于

①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②提高文化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③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④抵御外来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

A.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B.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C.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

D.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4.内蒙古实施了“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利用互联网、无线WIFI和3G网络,在全区范围内构建了广覆盖、高效能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为广大农牧民提供24小时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这有利于

①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②提高群众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③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④促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25.多次强调,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对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之所以要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它

①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②能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决定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方向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前进方向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之源

A.①③B.①②

C.②④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材料一长期的粗放式发展令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一些地方空气、土壤、河流污染景象触目惊心。如何应对沉重的环保压力,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课题,2015年7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四个文件,表明了中央在加强生态建设方面的决心和信心。

材料二美丽中国既包括山清水秀和蓝天白云,更包括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等多重指向。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是党和政府的责任,生态文明理念也在逐渐深入民心,不少普通民众正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能量。

(1)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的知识,分析生态文明理念深入民心的原因。(8分)

(2)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人们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能量的意义。(8分)

2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保证传统文化不能断代、不能断档,要继承其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但是,我们不能食古不化地继承传统文化的表面形式,要善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与时俱进的基因,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

(1)运用文化创新的作用的知识,说明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意义。(6分)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在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青年学生应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8分)

28.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唐代的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提出,“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将饮茶这样一种日常生活内容明确提升到精神层面,中国古代茶精神文化至此得以确立。“最宜”一词并不是陆羽认为只有专一践行自律品德的人才能饮茶,而是希望人们通过感悟茶内敛淡泊的特性,获得一种自律的道德自觉。“茶德”亦需与时俱进,我们要对中国古代“茶德”说进行新的认识,在沏茶、赏茶、饮茶中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

(1)运用我们的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中国茶文化的特点。(6分)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中国古代“茶德”说的原因。(6分)

29.互联网催生了新的文化形态,娱乐化成为网络文化的主流,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的网民已占到35.7%,呈递增趋势。互联网为满足内容需求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新的选择,但宽带互联网的发展使网上内容贫乏的问题凸显,网上的内容资源从数量到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丰富了文化的多样性,但文化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不同文化、文明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某些强势文化的渗透将危及我国的文化安全。

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怎样应对互联时代的文化冲击。(8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①④是对文化内涵的正确理解。文化不是物质成果,②错误。③缩小了文化的外延,错误。

2.C孟子的观点体现了文化对政治的影响,C符合题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A错误。B体现的是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D体现的是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均与题意不符。

3.A“记录了深圳普通老百姓的精彩生活和追梦历程”说明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A符合题意。

4.D谚语体现了人们受到环境的影响,D符合题意。

5.C

6.C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都要“舞龙”,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①正确。“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舞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特征,③正确。②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7.A8.C

9.B外国人学汉语,汉语走向世界,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正确。“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是文化交流活动,这一活动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和无穷魅力,体现了③。

10.B11.D12.C13.C14.A15.D16.D17.B

18.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②③正确。“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体现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④正确。①体现了要重视知识修养,不符合题意。

19.A“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具活力的精神基因”体现了①。抗战精神体现了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③正确。“我们须臾不能离开”体现了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②错误。

20.C21.B22.A23.C24.C25.A

26.(1)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沉重的环保压力,党和国家把保护生态纳入干部管理体系,让广大民众意识到保护生态的迫切性,自觉接受生态文明理念。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给予一定的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生态文明理念深入民心,有利于发动民众监督环保工作,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能量,有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人们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能量,有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境的文化氛围。③文化塑造人生。人们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能量,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7.(1)①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有利于提高民众的文化修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繁荣。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有利于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和活力,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2)①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其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②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使传统文化得到发展。③深刻认识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正确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28.(1)①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始于宋代。②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人将饮茶提升到精神层面,成为传承民族精神的载体。③中国茶文化具有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2)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重新认识中国古代“茶德”说,有利于适应时展的要求,体现时展的新特点。②文化发展要取其精华、推陈出新。重新认识中国古代“茶德”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③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重新认识中国古代“茶德”说,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茶文化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9.①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新特点。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③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④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上一篇:急诊PCI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 下一篇:不同手术时机和术式治疗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