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与文化建设

时间:2022-07-05 12:37:56

文化生活与文化建设

【真题回顾】

1.(2013・山东文综卷・21)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91.4%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因此,文化建设应当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 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材料体现了互联网对未成年人的消极影响,所以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质。所以①②正确。③④与材料主旨不符。答案选A。

2.(2013・重庆文综卷・8)近年来,“央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孝心”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获得公众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最美”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②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 ③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 ④主流媒体能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不会削弱大众文化的影响,故②不选;主流媒体的宣传会影响,但不是决定文化的发展,故④不选,①③均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

3.(2013・安徽文综卷・8)古人以“桑梓”代表故乡,以“椿萱”代表父母,以“棠棣”代表兄弟……可见古人对自己生存的环境何等亲切,他们能够把周围的事物伦理化。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B.认识世界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C.要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D.要发挥意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要批判继承发展,A错;认识世界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错;材料主要说明意识在认识世界方面的能动性,并没有说明改造世界方面,故D错误。答案选C。

4.[2013・广东文综卷・37(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三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会急剧增加。2012年,广东人均GDP约为8570美元,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仅占13.2%,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这一比例更低至6.26%,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未能充分释放。

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就政府如何拉动居民文化消费提出合理建议。

参考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交融,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要大力发展经济,从而拉动文化消费。②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面向世界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多样文化,提高对居民文化消费的吸引力。③教育在传承人类文化中具有重要功能。要通过教育,培养居民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习惯。④政府要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和正确引导,为居民文化消费创造良好的环境。⑤政府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逐步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推动居民文化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

【考点精讲】

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1)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

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多种选择。

拓展分析

文化生活的多样性,实质是文化生活消费的多样性。一方面,生产决定消费。文化生活消费的多样性,根本上取决于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教材的第1点原因就是从这一方面展开分析的。另一方面,消费引导生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生活消费需要会表现为市场需求,通过市场引导文化生产,配置经济资源,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教材第2点原因即从这一方面展开分析的。生产力的发展使文化生活多样性成为可能,市场的调节使文化生活多样性成为现实。

(2)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化,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②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要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现阶段我国人民文化生活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拓展分析:如何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①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真正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②创新大众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要求成功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中。

③加强对大众文化传媒和基层文化活动场所的管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坚决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渗透。

④加强对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引导,提高大众文化消费者的辨别力与审美能力。

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1)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①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含义、表现、应对措施。

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

(2)文化激荡看主导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①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

②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③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②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3)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培育“四有”公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措施

①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②必须大力发展科学事业。

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族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坚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③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

④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应试策略】

结合高考真题和考点知识,我们在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高频考点看,重点把握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

第二,从命题关注的社会热点看,以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为主题,考查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具体措施。

第三,从能力考查看,既要重视选择题,也要适度关注主观题,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创新演练】

1.多年来,“春晚”逐渐成为中国人必不可少的文艺大餐。但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对“春晚”的评价也会有所不同。“春晚”众口难调说明

①人们对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②人们文化生活的选择比较单一 ③国家对流行文化必须加强管理和引导 ④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2.近年来,流行歌曲、小品等大受欢迎,交响乐、歌剧、民族戏曲则有些受冷落,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现象。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文化艺术领域也需要生态平衡”,因为

①不同文化艺术形式共同发展,可以满足不同层面大众的需求 ②在文化艺术领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样重要 ③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适当限制通俗文化艺术是当务之急 ④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才能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3.相对于印刷媒体的单向传播,互联网技术使得信息交流更便捷、更充分。互相网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话题的多种观点、多种链接、多种选择。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这表明

A.网络技术加速了新旧传媒的更替

B.文化发展依赖于网络技术的进步

C.科技进步促进文化传播方式变革

D.大众传媒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

4.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91.4%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因此,文化建设应当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 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刚要》指出,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立足当代中国实际,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推进文化创新,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

材料二 201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教育和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要断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目前我国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今后还要断续增加,必须把这些钱用好,让人民满意。要进一步深化教育质量,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上述要求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哲学启示。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的理由。

参考答案:

1.D “春晚”众口难调,一方面说明人们对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一台“春晚”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说明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故选项①④符合题意。除夕看“春晚”已成国人习惯,而不是只有“春晚”可看,因而不能得出“人们文化生活的选择比较单一”这一结论,选项②应排除。选项③与题意没有联系。

2.D 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出现不平衡现象,是文化市场自发配置资源的结果:流行歌曲、小品等通俗文化经济效益好,大受欢迎;交响乐、歌剧等高雅艺术经济效益差,受到冷落。但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是面向全体大众的,不能单纯为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一部分群众的需求。为满足不同层面大众的需求,应促进不同文化艺术形式共同发展,故选项①正确。在文化艺术领域,应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选项②错误。选项③说法有违文化政策,排除。维护文化艺术领域“生态平衡”,有利于多种文化艺术形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选项④符合题意。本题答案为D。

3.C 材料解释了网络的作用,即科学技术对文化传播的作用,C符合题意;没有涉及新旧传媒的更替,也没有涉及大众传媒对文化资源内容的优化作用,A、D不选,B说法错误。

4.A 材料说明了网络对未成年人的消极影响及其对文化建设的启示。③和④与主旨不符,①和②符合题意。

5.(1)发展文化产业要遵循文化发展和艺术创作规律;要立足当代中国实际;要大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艺术创新、科技创新、经营创新和管理创新,借鉴世界优秀文化;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要突出中国特色,发挥比较优势。

(2)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推进教育优先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提升我国综合国力。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优先发展教育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③教育成就人生,推进教育优先发展能够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有利于培养各种高素质的人才,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

上一篇:腔镜下甲状腺切除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 下一篇:小儿手术的巡回配合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