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感培养的几种方法

时间:2022-10-09 01:50:18

谈语感培养的几种方法

语文能力的最高层次是语感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在突出听、说、读、写基础训练的同时,不可忽视语感的培养。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把正确的情感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更好地产生语感。

一、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必要途径

汉语言本身包含语气、节奏、句式和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富有鲜明的听感。加强朗读训练,能增强学生对文字的感知,使之形成鲜明的内心视象来引发语感。朗读,要有轻重缓急和高低强弱的声调,要有喜怒哀乐的感情。朗读的形式有个别读、齐读、自由读、轮读、引读、范读、默读、轻声读、配乐读和分角色读等。选择合适的朗读形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一种美的欣赏。学生在这美的欣赏中,可以感受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象,体会到其中的思想与情感。

二、通过启发想象,培养语感

语感的产生是以“感”为主,离不开具体生动的想象。因而,要得到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不能单靠翻查字典来理解,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体味,而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依据言语对象的描述,进行联想和想象,使语言形成一幅幅画面,感受语言的原始信息。如《飞夺泸定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这类文章,年代较远或与学生生活有距离,教师教学时要抓住环境、人物神态和言行等词句的描写,引导学生联想电影和电视中的有关镜头,将语言文字所描写的具体情景再现出来,获取语感。有些课文可利用插图、板画和多媒体等,创设情景,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三、加强课外阅读,增强语感

语感的强弱与语言材料积累的多少密切相关。通过课外阅读积累语言材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爱看书的学生语感强,表现为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对语言文字的把握非常准确。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使他们在反复、大量感受语言材料的过程中,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各种表象。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以便更好地达到丰富学生语言,增强语感的目的。

积累语言材料需要记忆,需要设法让学生记忆感受到的各种表象。指导记忆,可采取多种方法,如写读书笔记,摘录好词佳句,制作读书卡。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品评文章,鉴赏其精妙之处,使学生语感发展不断深化。

四、注重实践,品味语感

语感是学生学习规范语言长期积淀的结晶,只有强化听说读写,持之以恒,养成习惯,才能形成对文章的感受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的实践活动:听,就是教师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诸如上课听讲、听别人讲话、听电视广播等。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及时捕捉语言信息,了解内容,抓住中心和要点等,这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受,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说,就是在一定的场合中,让学生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一过程就是言语的口头运用,在说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积极地活动,组织语言极快,要求说话的语言准确、连贯、得体。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安排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开故事会、举行朗诵比赛、表演话剧等,在语言运用中增强语感能力。

上一篇:农村留守学生名著阅读情况浅析 下一篇:英语课导入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