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年早逝,谁之过?

时间:2022-10-09 01:11:46

洪昭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卫生部心血管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心血管病防治科研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养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社会的财富总量在不断增加,我们却越来越多地听到各个行业中的中年人才英年早逝的新闻。事业和健康,难道是一对冤家?

只要接触媒体,总能听到这样的消息:正当英年的企业家,事业做得如火如荼,健康却出了大问题。最后“无可奈何花落去”,令人扼腕叹息。才华横溢的中年学者,为了赶进度发表学术论文,连续三天昼夜奋战,最后被发现猝死在实验室里……这些猝然而逝的中年精英,年龄大都在35~60岁之间。他们的英年早逝是整个社会的“痛中之痛”。这不仅让亲人痛苦万分,更是国家的人才浪费。

努力不过力,

拼劲不拼命

人是很聪明的。但是,一些聪明的白领、骨干、精英,却因为无知过度透支自己的身体。最后,他们成了真正的“白骨精”。

很多人无奈地感叹:“不拼命怎么行呢?社会竞争这么厉害!”甚至有人认为,事业成功就必须放弃健康。用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中岛宏博士的话来说,抱着这种观点的人,真是有可能要“死于无知,死于愚昧”了。

俗话说:“少做多活是多做,多做少活是少做”。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事业的成功当然是以勤奋工作为基础的。但是,没有必要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一项事业少了谁都有后来人。所以,勤奋一定要适度。为事业而奋斗的标准应该是:拼脑、拼劲、不拼命。

健康预防的观念最重要

很多青年人、中年人认为自己还年轻,能吃能睡就是没病。有了病,坚持一下就挺过去了。结果,病入膏肓时才如梦初醒。但是,这时一切都晚了。

1981年我去美国,专搞预防医学研究。导师是世界级的权威斯丹姆教授。有一次,他带我到芝加哥的一家公司参加午餐会。公司老板告诉我,今天开会是给10年当中不得病的员工发奖。每人发一件T恤,一个网球拍,一个信封――里面有少量象征性的奖金。后来,我回到北京一看,我们的工会主席、支部书记一到过年过节,探访的都是老病号。而且,往往是病越重越去看他。健康的人反而没人关心!

想一想,美国的那个企业家真是太聪明了!因为他的员工10年不得病不花钱,可以省下很多医药费。每人不过奖励一件T恤,一个网球拍。但是,健康的员工为他创造了多少财富?这家美国公司里有游泳池、健身房、网球场,都是为了鼓励员工运动,不要得病。

可惜的是,目前我们的观念还是重医疗轻预防。等得了大病,医疗费花5万、10万都没问题。但是,对慢病的预防投入却很少。中岛宏博士曾经指出:“只要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减少一半的死亡。”我国的一项研究表明,1元的预防投入可以减少859元的医疗费用支出。相比之下,很多中年精英都是“40岁以前拿命换钱,40岁以后拿钱换命”。这不是聪明人办了糊涂事吗?

英年早逝――

都是“躁”字惹的祸

中年精英英年早逝,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个人对健康生命的漠视和糊涂是主要原因。但是,还有社会因素。

在一个转型期的社会,随着人们物质欲望的升级,很多人开始变得急功近利。结果就是人们思想浮躁、心情烦躁、工作急躁。这反映在我们的身体内,必然引起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失调,造成一系列生活方式疾病。

面对物欲诱惑引起的“虚火”,想想白居易的故事,也许是一剂清凉药。

白居易在当杭州太守时曾经请教一位高僧“佛的真谛”是什么?高僧说,就8个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说:“这不太简单了吗?连3岁孩子都知道。”

高僧说:“是的,3岁孩子知道。但是,80岁老人却做不到。”

高僧一句话,道出了一些中年精英们英年早逝的本质原因“知道,做不到。”其实,中年人健康的最大对手是自己。只要能战胜自己的弱点,真正做到科学工作,科学生活,疾病就很难侵犯到您了。

本文精要:

英年早逝多是“死于无知”。

采取预防措施能减少一半现在的死亡。

为事业奋斗要拼脑、拼劲不拼命。

上一篇:运动让延缓衰老不仅仅是个梦 下一篇:不健康的“健康食品”连载之三 最后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