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心理档案 促进学生发展

时间:2022-10-09 12:28:58

建好心理档案 促进学生发展

我校是1992年9月正式创办的一所普通初级中学,现有学生1450名。从刚建校起我们就确立了“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办有特色”的办学思想,并从当年10月开始,在名誉校长、著名心理学专家燕国材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了区级心理课题的研究工作。1997年我校被命名为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协会实验学校。多年来,为深入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克服了时间紧、人手缺、工作量大等困难,坚持为每届学生建立心理档案,逐渐走出了一条通过建立心理档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道路。

一、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重要性

1.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建立心理档案的过程是学校领导、教师不断了解学生的共性和个别差异的认识过程。它能帮助领导、教师比较客观地了解学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打下基础。

自1997年9月中学取消了重点初中,小学取消了升学考试、留级制度以后的三年多里,我们连续三年测试预初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测试结果表明,预初年级学生的平均智商高于以往3~4个百分点,智商在120以上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虽有所增加,但幅度不大,智商偏低的学生所占的比例也有所增加。这个测试结果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目前初级中学的生源情况,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课题。这几年,我校正是在科学的心理测试的基础上,开展了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分层教育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2.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

学生的心理档案对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来讲,可以起到了解学生的“窗口”作用。通过学生心理档案,教师能充分掌握班级学生总体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个体的能力、性格、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特点,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据此,教师也能帮助学生按照自身的发展水平确立努力方向,预防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3.为学校领导客观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从测试情况看,心理健康的学生是占绝大多数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总体水平呈正态分布,但班级之间特别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时,不能以绝对的标准来衡量,应进行纵向的比较,考虑同一个班级在原有基础上是否有所提高,不同层次特别是后进学生是否有所提高。这样的评价标准才是比较客观、公正的。

4.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德育工作的基础。

在心理测试中,我们了解到目前不少学生的抱负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理想,约有20%~30%的学生对学习缺乏自信心和好胜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加强了对学生的理想包括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教育。我们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请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学校举行的大型心理辅导活动,在肯定成绩的前提下,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了心理剖析,从学生努力学习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关系入手,要求他们克服自卑或无所谓的心理,先树立一个近期目标,然后逐渐再向高一级目标努力。这样的心理辅导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

5.有利于个案研究

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特殊的学生。对此,我们逐一加以分析,推进个案的研究工作。对一些心理不太健康的学生,我们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和调试,帮助他们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二、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在建校的九年中,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方面,我们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2年10月~1995年9月(基础阶段)

在此阶段中,我们自行设计了学生心理档案表,表内包括五项内容:(1)家庭情况,其中包括家庭结构类型、学龄前教育类型以及家长对子女在工作能力及学习方面的期望等,(2)学习情况,指学生从进校测试到初三毕业,每一学年的成绩及年级的名次,(3)心理情况,包括不同时期的智力水平、个性心理特征等;(4)心理调试,指通过调查及平时的观察,对学生心理进行调试并跟踪的记录;(5)择业记录,综合分析学生四年的心理健康、学习、生活等情况,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择业建议。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的过程中,我们引进了一些在本市范围内广泛应用的科学性强的心理量表,保证测试的科学性。

第二阶段:1995年10月~2000年9月(发展阶段)

在初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基础上,我们对预初年级进行了16PF人格及学习动机等方面的测试,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个性特征。

第三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学校购买了心理测试的电脑软件,充分利用计算机对学生进行多项心理测试,提高了测试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学校还在预初、初三两个年级测试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做了年级、班级之间的比较分析,为深化学校教改,培养学生良好素质,开展分层教学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三、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应遵循的原则

1.积极性原则:建立心理档案的过程,是教师不断了解、发现学生特点的积极认识过程。心理测试的目的不是对学生进行总结性的评定,而是为了了解学生心理素质的特点,认识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为他们设计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对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要尽量发掘他们的长处,使他们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获得新的发展和提高。

2.能动性原则:建立心理档案,不是单纯地把学生看作被管理的对象和客体,而是把他们看成管理的主体,看成是积极的活动者。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想方设法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能力,引发他们的自我激励机制。在教师适当的咨询辅导和引导后,学生能成为积极的活动主体而不足消极的适应者。

3.发展性原则:心理测评的结果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的心理绝不是一个静态的系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因素影响下,人的心理会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是,每个人变化的方向、速度各不相同。所发生的变化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向积极进步的方向变化,另一种是向消极退步的方向变化。因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必须坚持动态、发展的观点。

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都是十分有利的。通过心理档案,学校领导、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加深入,有利于学校富有新意地开展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上一篇: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实验研究方... 下一篇: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