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建:做人要有精气神儿

时间:2022-10-08 11:15:23

2008年,是张新建大丰收的一年。

由他担任总导演的大型电视连续剧《闯关东》红遍大江南北,在第七届金鹰电视艺术节上力压群雄,一举囊括七项大奖;在山东省的首届“泰山文艺奖”上,张新建荣获艺术突出贡献奖,电视剧《闯关东》则获得特别荣誉奖;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表彰张新建荣立二等功。

《闯关东》火了,张新建也火了,而这把火也点燃了人们对“闯关东精神”的认可。

“闯”进导演生涯

张新建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从小就带了一股子“闯”劲。

1969年,只有15岁的张新建响应国家号召“闯”到新疆当了兵。到处是茫茫戈壁,没粮、没菜、没房住的艰苦条件没有吓倒张新建,他们一群年轻人,靠着“闯”劲盖了营房、养了猪,闲暇之余唱歌、跳舞、说相声。《家》、《春》、《秋》、《雷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及中国古代四大名著,都是张建新在别人玩乐的时间读的,而这段特殊的经历为他后来考上大学奠定了基础。

张新建在新疆呆了5年,回到济南,他被分配到济南炼油厂。1976年,中央戏剧学院来炼油厂招生,厂文艺队队员没考上,而对“中戏”、“导演”、“小品”一无所知的张新建,凭借浑身的艺术细胞稀里糊涂地“闯”过了考试。命运就此转折。

而这次考试还成全了一桩姻缘。当年中戏在山东只招收两名学生,一男一女。男的是他,女的后来成了他妻子。

1984年,而立之年的张新建第一次独立拍片――《晁盖》。此后,他就跟历史剧结下了不解之缘。1992年,《孔子》的问世,让张新建声名鹊起。

《孔子》让张新建触摸到了中国文化最核心的本质,怎样把这位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甚至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文化巨人以一种博大的人文精神表达出来,是摆在张新建面前的一大难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需要创作者的视角是历史性、世界性的。为了把《孔子》的创作任务圆满完成,张新建潜心两年,阅读了大量孔子的著作和与孔子相关的历史文献。

“黑暗轮回中与孔子进行历史的对话,光明世界里对孔子进行文化的审视”,两年的准备,十个月的拍摄,当《孔子》封镜的那一刻,张新建也完成了他由“电视剧《孔子》的导演”到“孔子文化”研究学者的升华。

从《晁盖》、《宋江》等水浒系列人物,到《孔子》,再到如今遍地开花的《闯关东》,张新建通过多年的实践,驾驭起这些历史题材的作品可说是游刃有余了。

怎一个“闯”字了得

《闯关东》,一个新颖的题材,一部时间跨度近30年,人物众多,场景复杂,故事容量极大,思想内涵非常丰富的电视剧作品将要全方面考验导演的制作实力与创作功力。

对于这样一部大作品,怎样才能抓住它的“灵魂”?

“我家就在济南,是地地道道的山东人。10年以前,我就有拍闯关东这段历史的想法。我觉得这个东西是好东西。”张新建说。在他的脑海中,这段历史是一幅大的画卷,和真实的历史有关,和曾经千千万万山东人的命运有关。

“闯关东”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内,山东人乃至中国人有着独特的生活态度与行为,在不同历史时期内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而这种人生追求就是“闯关东精神”。

这部戏要挖掘和表现的就是“闯关东的精神”。

对这样一部他期盼已久的剧作,张新建用“闯”劲再一次挑起了旗杆。

“几千万先人创造出闯关东这段传奇历史,这背后隐藏着数不清的故事。在影视行业工作,拍好这部戏是后世的责任。将这部作品优质地完成,至少可以弥补这个题材在影视界的缺失空白,至少可以通过现代媒体的广泛传播,引起人们对闯关东这一历史现象的关注。”

张新建对工作的要求是近乎苛刻的,无论是剧本的策划还是大纲的修改、剧本的确定、导演工作台本的确定,张新建都把工作的细节要求的很严谨。他刚柔并济、诙谐幽默的领导方式,太极拳式的语言特点,一个个“包袱”逗得大家前仰后合,让剧组人员在轻松的工作氛围中完成了疲劳、繁重的工作。

张新建始终相信一句话:“人活着,要有精气神儿。”在《闯关东》剧中,这种精气神儿凝聚在人物身上,在工作中这种精气神儿凝聚在工作人员身上。带领着这样一支团队的张建新说:“闯关东的成功是全剧组人一起‘闯出来的’。”

一路“闯”下去

无论是金鹰节上一举揽下7项大奖,还是获得“泰山文艺奖”殊荣,在张新建眼中,这些都只是一个契机。作为山东的影视名人的他,希望《闯关东》能对山东影视文化行业起到推动作用。

“《闯关东》创造了一个平台,让山东更加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近几年‘鲁剧’正逐渐形成自身的艺术风格:以正剧为主,以主旋律为主,题材严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创作时就牢牢把握这一点,周密策划,精心打磨,给老百姓奉献更多有故事、有内涵、有艺术性的好作品,把‘鲁剧’推向全国,甚至走向国际影视市场。”这是张新建衷心希望看到的。

《闯关东》的第二部还在紧张的筹备中,张新建也没有闲着,他拉着“张家军”又在创作另一部历史巨作――《北大荒》。据介绍,《北大荒》取景于北大荒壮阔的自然景观,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10万转业官兵克服北大荒恶劣气候条件,立足脚跟,打出了一片新天地的英雄事迹。

又一部极具历史意义的片子要横空出世了。我们期待着。

Zhang Jianxin: Be a Vigorous Man

In 2008, Zhang Jianxin reaped the harvest of his energetic work.

The TV series he directed, Migrating to the Northeast, was popular in China and won seven prizes at the Seventh Golden Hawk TV Art Festival. At the first “Taishan Art Award” of Shandong Province, Zhang Jianxin was awarded the prize for a special contribution. The TV series Migrating to the Northeast was granted the special honorary prize. The CPC Shandong Provincial Committee and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of Shandong cited Zhang Xinjian and granted him the merit citation class II.

With the popularity of Migrating to the Northeast, Zhang Jianxin has become very famous.

“My home is in Jinan. I’m a native of Shandong. Ten years ago, I had the idea to shoot a series about the history connected with the Shandong people migrating to northeast China, a subject worth filming” said Zhang Xinjian.

In the history of Shandong, “migrating to the northeast” was something that happened during a special period when the Chinese people lived a poor life. To make a living, many people had to migrate to the northeast where it was easy to get enough food.

Zhang Xinjian believes that “One should be vigorous when he is alive.” Therefore, in Migrating to Northeast, every role looks vigorous. “Migrating to Northeast created a platform for Shandong to develop the cultural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the TV series created in Shandong have formed their own artistic style. Therefore, when shooting the series, we should endeavour to produce interesting and artistic products for the audience,” said Zhang Xinjian.

上一篇:走进明清圣旨博物馆 下一篇:七月全运榴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