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细节扮靓数学课堂

时间:2022-10-08 09:49:45

用细节扮靓数学课堂

“老板不是这样收钱的”

为了给学生讲加减估算的数学题,课前准备时,我信手在小黑板上写下了下面这道例题:“商店里挂钟28元一个,脸盆13元一个,烤火炉57元一个,奶奶买这三种商品,带100元钱够了吗?”出此题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懂得个位上比“5”小的要舍去(四舍),个位上大于5的要向前进1(五入)。

上课时,学生对将挂钟的价格看成30元这一方法很快就接受了,但对将脸盆的价格看成10元这一做法,无论我怎么解释,他们怎么也不能理解,纷纷说:“老板不是这样收钱的,买13元的东西,手里没零钱时,你要么给15元,要么给20元,他才给你找钱。”我一下子明白“瓶颈”所在,平时购物,即使买11元的东西,手里没零钱时就要给15元或20元,再让老板找零,难怪学生不会把13元看成10元呢!

接着,我迅速另写了一道题目:植树节那天,三年级去了46人,四年级去了43人,五年级去了57人。六年级去了52人,带200份饭够了吗?由于这道题不存在类似买东西遇到没零钱而必须多给钱再找零的问题,无论是“四舍”还是“五入”,学生都能接受,很快就作出了正确解答。

“早餐的品种太单调了”

几天后,我给一位同事代班上课,内容是复习小数的加减法。我在小黑板上列出了一个“早餐价目表”:包子0.5元,鸡蛋0.7元、米粉4.8元、面条2.5元。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两种早餐,先求和,再求差。我把写好的小黑板放在办公室,数学科代表进来拿作业本时,看见了小黑板,说:“小数加减法最难的就是退位与进位,您出的题目数字太简单了,而且把4.8作为被减数还不需要退位,您可以改复杂一些。”一会儿一个进来打扫卫生的学生见了小黑板也说:“只有包子的价格是真的,老师‘卖’的早餐品种也太单调了。”

听到学生的建议,我拨通了一位在街上开饮食店的朋友的电话,仔细询问了各种早餐品种的价格,马上对小黑板上的价目表作了修改:茶盐蛋1元、水饺5.5元、牛肉粉4.5元、绿豆稀饭0.8元、豆浆0.8元、油条0.6元、油煎马铃薯1.2元、锅饺0.2元。课堂上,学生对我的“早餐”兴致极高,大部分学生不光“吃”了两种,有的还“吃”了三四种。在津津有味地“吃”的过程中,他们熟练地掌握了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还强调要密切联系生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往往想当然地闭门造车,导致教学内容看似联系了生活,但在一些细节上却与生活“隔靴搔痒”,这两个例子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第一个例子中,我本想用学生常见的事例引起学生的兴趣,但生活中的买东西不同于黑板上“买东西”。生活中的买东西无论个位上是几,如果没有零钱。就要付给卖家“满十”或“满五”的钱,卖家再找零。教学目标中的“四舍”,在生活中买东西时,根本行不通。改成植树的人数后,学生在个位数上的取舍就毫无顾忌,进而熟练地掌握了加减估算。

第二个例子的“早餐”,看似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可学生实际接触的早餐花样繁多,数字复杂。前一个价目表不但数字简单,在数字上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退位、进位的计算技巧,而且品种单一,吊不起学生学习的胃口。修改后的价目表,在数字上能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使他们跳起来摘到“果子”,有效地凸现了知识难点,可编退位减法6道;在表现形式上,学生仿佛真的走进了早餐店,面对品种繁多的“早点”。馋涎欲滴的他们“胃口”大开,纷纷选择自己的至爱大“吃”起来。在盎然的兴趣中,学生的知识、情感、价值观得到了协同发展。

细节决定成败。数学课堂上一个好的细节,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石门县楚江镇二完小)

上一篇:探究性学习结果必须经过数学化 下一篇:把数学课上得别致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