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Power明里暗里

时间:2022-10-08 09:40:31

近日,华胜天成首款国产Power小型机问世,虽然与OpenPower关系不大,却意外地引发了整个业界关于OpenPower国产化的又一轮探讨。

作为OpenPower关键一年,业界如此敏感也在情理之中:今年国产化的OpenPower微处理器和服务器都将问世,而上述事件无疑从侧面挑动了这根紧绷的神经。

OpenPower生态圈,以开放IBM POWER微处理器知识产权使用许可的模式去挑战英特尔x86服务器生态圈。不过,要在英特尔x86架构已占服务器出货量97%的市场上背水一战,即使“扛大旗”的是IBM和Google,也多少让人捏了一把汗。持观望态度的企业多基于x86产业链的惯性思维,比如IBM inside是否会给更多补贴?技术投入产出比如何?这个成立才一年多的生态圈在美国的响应程度怎样?第一梯队的服务器企业都加盟了吗?……

总之,技术抉择就如一场战略赌局,跟还是不跟?这是个问题。

那么,OpenPower生态圈的具体玩法是什么?

OpenPower自曝“潜规则”:“绝不以对手的方式来与对手竞争。”而且,这次泄露的秘密还远不止这些!

“非主流”企业搏上位的机遇

在x86平台上,硬件产品同质化竞争的现状普遍存在。企业提升利润的出路不外乎两条:一是以软件定义硬件的趋势去发展软硬优化的产品,这也是一体机趋之若鹜的原因。二是以超大的出货量与上游企业议价获取返点,这从互联网市场现状已可见一斑。

但即便如此,在x86架构以97%的绝对出货优势雄霸服务器市场的时候,议价权的筹码显然不在下游企业,这恐怕也是Google当初作为OpenPower联盟创始成员的重要原因之一。更何况那些实力远不及Google的企业,即便技术实力再强,如果没有可以施展的平台,放下心气,安于现状,恐怕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在熟悉的市场、固定的格局当中,OpenPower的出现无疑可以盘活这么一批企业:从营收规模、员工人数来看,它们纯属“非主流”;但从特定的技术和对特定市场需求的把握来看,它们的实力恐怕要远远超出所谓“主流”企业。在OpenPower联盟全球120名成员当中,有一批主板企业、ODM企业,针对特定市场的整机企业,它们在这个生态圈中找到了崛起的机会。

换句话说,在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最活跃的永远都是那些具有技术实力的“非主流”企业。它们在OpenPower上的投入产出,不是规模化营销能力带来的返点,而是技术创新获得的高利润市场回报。这就是交易和创新的区别。

想想看,马云十几年前创办阿里巴巴的时候谁会想到有今天的成就,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当初也只是大学校园中的毛头小伙儿。谁能预料未来三年,服务器企业的第一梯队还只能是惠普、戴尔、IBM、思科、浪潮、联想、华为、曙光……

拼的就是“高手在民间”

相比软件高手借力互联网大势在VC浪潮中的如鱼得水,中国其实还有一大批潜藏在民间的硬件高手,他们也有情怀有梦想,缺的就是大势。OpenPower联盟无疑可以吸引一大批散落在民间的硬件高手,这也是IBM希望看到,并且已经看到的。

在OpenPower联盟中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技术高手也是企业创始成员,他们不愿埋没在大公司中,有独特的见解,敢于技术冒险。OpenPower的内存子卡、加密卡,尤其是与CPU直连的CAPI技术,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创新空间。在产业环境允许的条件下,这些高手还可能继续“自由组合”创立更多的企业,形成人才、产业、市场的正循环。

那么,现在的产业环境允许吗?

由于x86服务器已经造就了完善的产业化环境,不仅BIOS早已不是问题,对于技术高手最难的生产制造门槛也被大幅降低。据悉,现在只要具备设计图纸,200台起货量就可以定制化生产,在以前可是低于一两万片主板不谈的。技术潘磕嫦的机会真的到了?

据悉,这些高手设计的国产OpenPower架构服务器即将问世,不但和IBM服务器不同且在特定领域的性能更加突出。最近一次内部全新主板和原型机的推荐会,吸引了来自整机企业、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甚至企业客户的技术高手。这种产业链各层的自由互动就会产生自主的技术交互,进而形成企业各自的知识产权。值得思考的是:未来,这些贴近客户需求的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是否也可以拥有基于OpenPower的服务器,进而成为服务器整机厂商呢?

只有“万物生长”的生态圈未来才不可估量。

效仿ARM模式但又不尽相同

在商业模式上IBM确实在效仿ARM模式,但质疑者也发现了其中的“破绽”:ARM在移动硬件市场的地位堪称独霸一方,且就总体市场规模而言,2C端的移动设备出货量也要远远超出2B端服务器的发货量,这意味着ARM仅靠知识产权授权就已收入颇丰。此外,对于ARM这家中型体量的公司来说,赚取知识产权授权费的商业模式也活得毫无压力。

对于一向注重高利润高增长市场的IBM而言,这样的方式是否符合企业长期战略?相较x86架构的通用服务器,未来这些基于OpenPower的定制化服务器是否有足够大的客户市场支撑呢?

近年来,基于工作负载来选择适合的CPU和服务器架构已经成为业界共识,这从超大型数据中心的采购中可见一斑。OpenPower的客户对象就是政府、国企和Web2.0客户,它们在中国占服务器采购量的80%。

不过客户可能担心的是,新兴的服务器企业的品牌认知度、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这正是企业级产品和ARM架构这种消费级产品的不同,但也可能就是IBM的机会――IBM可以提供可信的品牌原厂服务。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经过IBM测试合格的服务器贴上相应的服务标签,以提供品牌原厂服务,不仅为新兴服务器企业专注于技术创新和客户需求提供了条件,也为企业客户采用OpenPower服务器提供了质量保证,还将IBM在中国建立的300个城市服务网点,7×24小时、2小时响应的服务平台有效地运作起来。

基于上述判断,也许在这个2015年的春天,OpenPower可以经历“万物生长”的青春。

上一篇:抓住机会有的放矢 下一篇:以BIM设计、施工能力赢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