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个人所得税偷逃税问题探讨

时间:2022-10-08 09:29:01

试论个人所得税偷逃税问题探讨

摘要:我国所具备的税种比较多,其中具有最快增长速度的即为个人所得税,属于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与此同时,个人所得税也是诸多税种中流失最为严重的,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个人所得税偷逃税问题屡禁不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文章在介绍个人所得税偷逃税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偷逃税问题存在的原因,探讨了应对偷逃税问题的对策,尽量避免个人所得税偷逃税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偷逃税问题;应对策略

个人所得税的特点表现为分散性、流动性及隐蔽性,税收机关征管个人所得税时,受其特点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再加上纳税者自身纳税意识较差、遵从性较低,导致不断地发生个人所得税偷逃税问题,严重的影响我国税收、财政收入及经济发展。要想有效地解决个人所得税偷逃税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引发该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应对策略,逐渐的杜绝偷逃税问题。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偷逃税情况

现阶段,我国采用的税收制度主要为商品课税,税收收入中,个人所得税占据的比重长期处于比较低的状态中。一直以来,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持续的增长,但其在总体税收收入中占据的比重并未发生较大的变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其全部税收收入中,约15%应为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而从我国现状来看,与15%比重之间的差距还非常大。

2014年,在我国整体的个税收入中,60%左右来源于工资薪金,这说明,个人所得税的主力军已经成分工薪阶层。据一项社科院的调查报告结果可知,我国具有比较高的基尼系数,可达到0.49,该数据表示出,全国财富中,50%左右被10%的富人所占有,而在富人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方面,占据的总比重非常低,仅约为5%,此种现象的存在违背了个人所得税建立的初衷,并不能良好的保障立法的公平。为更好的监管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2006年开始,我国建立了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如个人年所得在12万以上时,需申报纳税,但从制度实践情况来看,并未达到预期的实施效果,高收入者依然存在比较严重的漏税问题。

二、个人所得税偷逃税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纳税人因素

经济学假设中,视人为理性的,各种决定做出的依据为成分收益分析结果。纳税人也是人,因此属于理性纳税人,纳税申报与否的衡量标准为纳税的预期成本及收益。纳税开展后,可以产生纳税成就感,而且在经济方面,可获得一些信誉,这些均为预期收益;同时,纳税后,自身经营成果会被税收分割,形成负效应,导致预期收益减少,当纳税服务并未如预期中享受,负的预期净收益可能会产生于纳税人中。“心理场”理论表明,外在刺激诱导下,人会迸发出潜在内驱力。纳税不遵从动机为纳税人天然所具有的,尤其是缺乏严格的税收监管环境时,更是容易出现偷逃税的行为。我国纳税人缺乏足够的理性程度,再加上相关影响因素的影响,多数纳税人不会做出主动申报的行为,此种现象在社会中逐渐形成风气,随后,纳税人盲从他人行为,导致偷逃税问题的进一步加重。

(二)征税机关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开展税收监管工作时,坚持的指导思想为重视税收制度、轻视税收征管,即对税制的设计、税种的配置工作高度重视,忽略了税收征管工作,导致既定目标永远无法实现。税收稽查过程中,税收征管工作被放置的重视高度也不充足,内弱外软,无法强有力的实现强制征税。随着税收工作的发展,不断地扩大应征税收规模,然而,与其增长速度相比,信息化建设的速度明显落后,二者严重不同步,导致税收征管网络无法实现全国性。税务机关与税务机关、税务机关与行政司法机关之间的网络共享程度非常低,信息共享不能有效的实现。此外,在我国当前的税务机关中,普遍的存在征管稽查人员素质水平不足的问题,这些工作人员均不具备较高的专业文化水平,未能深入地了解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同时,缺乏充足的思想政治觉悟水平,纳税人以金钱贿赂时,自身抵抗力非常低,极易被诱惑,做出违法行为;执法过程中,未按照相关的法律办事,或执法不严,导致偷逃税问题长期存在。

(三)税收环境、税收文化因素

尽管我国具有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但由于不能均匀的分配收入,导致不断地加大贫富差距。个人收入类型多种多样,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且大量现金交易,在各种关系网作用下,多数高收入阶层通过化整为零、偷梁换柱等方式偷逃税,使得税收负担落在工薪阶层肩上,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而工薪阶层为了增加自身的收入水平,采取逃税的方式,造成社会中普遍的存在偷逃税问题。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也随之大量的增加了网民的数量,并产生了电子商务这种新型的交易方式。随着电子商务不断发展,正在逐渐的降低传统贸易中的较易数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行的税基,同时,短时间内,税法具有稳定性,与电子商务发展步伐相比,税务部门信息化建设速度落后,导致征税盲区的出现,加剧了个人所得税偷逃税问题。

三、应对个人所得税偷逃税问题的对策

(一)大力宣传个人所得税法

以往税收宣传工作中,仅对奉献片面的强调,加之传统文化的影响,导致纳税人普遍的抵触个人所得税。基于此,在宣传个人所得税法时,可将“税收价格论”引入其中,促使人们正确的认识到税收属于公共产品价格,政府通过合理的配置个税收入,使公共产品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纳税后最终的受益者为自身。因此,纳税行为并非仅仅是履行公民义务,更是对立统一权利与义务,能够将实质利益获得。经过此种宣传,可促使纳税人改变以往的看法,逐渐的发展为自愿、自觉纳税。

(二)完善个人所得税税制体系

对个人所得税税制体系做出完善的过程中,首先应转变现行的分类所得税制,变为混合所得税模式,其中结合分类征收与综合征收。在混合所得税制体系中,综合征收项目中纳入了个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个体生产经营所得等,这些收入的连续性、经常性比较强,纳税时采取综合申报的制度,预缴工作按月进行,汇算清缴年终开展,坚持多退少补的原则;而在分类征收项目中纳入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等,扣缴工作依照来源进行。个人所得税税制体系完善后,税务机关的工作量可以有效的减少,从而有更多的精力开展个税检查,促进监督力度的增强。

(三)强化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

首先,应对自行申报制度作出完善。一方面,正面宣传税法,改变纳税人错误的意识,促使其能够主动申报纳税;另一方面,对个人收入申报法规及相关的制度作出完善与健全,提升其可操作性,在客观上促使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其次,健全代扣代缴制度。对于代扣代缴者,其权利和义务应由政府予以明确,奖惩制度务必严格的制定,同时,与其签订具有法律效益的协议,当其扣缴义务不认真履行时,给予相应的处罚,并对相关责任人员从法律层面做出追究;最后,处罚偷逃税行为的力度增强。加重处罚力度后,纳税人偷逃税的成本会增加,而且与预期风险收益相比,预期风险成本提升,使偷逃税行为得到有效的治理。

(四)有效监控税源

建立纳税人信息大n案时,账号应具备唯一性及永久性,即实施个人经济身份证制度,编制纳税人的税务编码时,采用其身份证号,在此税务账号下,记录纳税人的各项经济活动收入、支出等,以对个人纳税申报进行有效的控制与审核。现阶段,我国普遍的存在现金交易量大的现象,这使得难以开展税源监控、税款征管,将金融基础设置改善后,对非货币化个人收入结算制度强制推行,使现金流通减少,增加银行卡及支票的使用量,杜绝隐性收入的存在,防止偷逃税问题的存在。

四、结论

偷逃税是税务机关征收个人所得税时普遍存在的问题,与纳税人自身纳税意识薄弱、纳税机关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密切相关,政府应大力的宣传个人所得税税法、建立完善的税收征管体系,提升纳税人主动纳税的意识,避免偷逃税问题的存在。

参考文献:

[1]刘华,王婷,伍岳.个人所得税税收遵从行为与纳税人收入来源的关系研究[J].税务研究,2016(05).

[2]王婷,刘华,陈力朋.国外个人所得税税收遵从研究的文献述评[J].税收经济研究,2016(01).

[3]黄春元,张战平,金玉珊.中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税务与经济,2014(02).

(作者单位:重庆市双福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上一篇:最低工资如何影响低技能劳工 下一篇:浅析如何有效加强冶金企业成本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