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源”的发展源

时间:2022-10-08 09:16:50

“鹿源”的发展源

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拥有鹿场1966家,规模以上鹿场180个。鹿只饲养量10.8万只,存栏8.9万只,占辽宁省的78%,占全国的20%。年产成品茸20余吨。有各类经销及加工户287家,其中大型9家,年加工和经销成品鹿茸300余吨,是世界鹿茸及鹿副产品的集散地,年经销量约占国际鹿茸产量的50%,占全国经销量的80%。2008年5月,西丰县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命名为“中国鹿乡”。2011年11月,辽宁省政府正式确定西丰县为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

质量源,企业发展

西丰县近年来为了做大鹿产业,不断加大力度鼓励加工企业进行产品升级,涌现出多家鹿产品加工企业。成立于2004年的辽宁鹿源参茸饮片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与西丰的鹿产业一样,现在的辽宁鹿源企业在辽宁省乃至全国都已小有名气。近日,记者见到了这位与北京同仁堂合作了二十几年的鹿源掌舵人马秀。谈起与北京同仁堂的合作,马秀介绍说,北京同仁堂在西丰考察了很多合作伙伴,这其中就包括自己。最终北京同仁堂决定与马秀合作,让很多业内人士跌破了眼镜。因为马秀一直不怎么会经商,做事太过认真,甚至有些死板。但是马秀有着自己的经商道理。认真是对自己的产品负责,也是对合作者消费者负责,这正是百年老店同仁堂最终选择马秀的原因。而今,马秀的这种执着与认真也带到了鹿源企业。

为保障原材料的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辽宁鹿源不定期指派技术人员深入鹿场、中草药材基地,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以保证所收购原材料数量充足、品质纯正。这些很多企业不愿意做的工作,在鹿源成为了一项产品必修课。正如马秀与北京同仁堂的合作一样,鹿源企业过硬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市场的认可。辽宁鹿源拥有的“鹿源”、“鹿源堂”、“野草王”、“野鹿王”四大品牌200多个品种的产品销售份额已覆盖辽宁、河南、河北、山东、广东、浙江及北京、上海等全国15个省市,与北京同仁堂、永安堂,河南张仲景,辽宁成大,沈阳天益堂等中华老字号集团建立了成熟的供货渠道。

现今的鹿源企业,集鹿茸、鹿副产品、人参等中草药材生产、销售、科研、服务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级林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同类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科技源,产业发展

2010年,辽宁鹿源企业投入巨资成立了自己的产品研究中心——辽宁省参茸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马秀介绍说,建立自己的产品研究中心,并不是盲目扩张。其一,公司现在拥有18人,包括副高级以上职称4人的人才基础;其二,拥有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共11项的专利基础,并且完成科技成果转化3项,省级科技成果鉴定2项,研发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行业空白。有这样的基础作为支撑,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研发能力,经过辽宁省科技厅、辽宁省财政厅联合批准,研发中心才于2010年组建成立,这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省级参茸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投资3950万元,参照GMP标准10万级净化环境建设。中心内部设立多个专家教授工作室,配有能满足中药研发、中试车间和各种实验室所必需的专用设备系统。中心主要以鹿产品、人参、灵芝等中药饮片生产技术和新产品开发为科研方向,承担生物研发创业基地、生物医药信息平台、科研成果转化、培训体系及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等社会公益服务体系建设功能。

当然,马秀也看到了自己现阶段在科研力量上的不足。鹿源这几年又依托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辽宁省药物研究院、西南大学、沈阳中医药大学、大连工业大学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多次产学研技术联盟合作。辽宁鹿源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级研究项目,其中所研发的“鲜鹿茸粉活性胶囊”被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通过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第9批认定。借助这些科研外脑,辽宁鹿源最大化地提高了自己的科研力量。

一个产业要发展起来,最终依靠的将是科技源泉。辽宁省参茸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成立不仅为企业,同时也为整个产业的大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力量。参茸生物研究中心首先将有效整合科研院所资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中药饮片技术,实现产品精深加工及标准化生产,提高自主品牌意识,实现技术上互动创新、资源上互补共享的合作创新机制;科研中心也极大地促进了地区医药保健品产业集群内的技术合作和信息交流,为集群内鹿产品及中草药材加工企业提品生产工艺流程、人员培训、检验检测、中试、放大等各项服务,成为辐射东北地区的现代生物科技研究开发、人才培育、信息服务和生产基地;所有的这些,将是辽宁省参茸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带给这个产业的最大改变。

采访结束前,马秀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依托参茸研究中心的成果,仅辽宁鹿源企业所用的产品原料就将新增鹿养殖户2000户、新增中草药材种植面积100万亩。现在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的利益联结形式,每年以订单方式采购原材料,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其实,这些对于辽宁鹿源来说仅仅是个开始。

上一篇:纱帽绿村“绿”起来 下一篇:三门有个“杨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