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退化?转化!

时间:2022-10-08 08:59:49

摘 要:本论文从动物的进化、人类生存本事的退化为出发点,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山区农村家庭教育和社会不良影响度对学校教育、学生发展的带来的弊端。进而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环境教育的角度,思考了转化这种弊端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111-02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举世闻名。尽管“进化论”的内容十分复杂,但历经世人的概括、归纳,实质还是不难理解:生物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漫长的衍变过程,就是生物进化的过程。但是,我发现,作为目前最高级的动物――人,其实有很多东西不如普通动物,尤其在当今不当家庭教育和不良社会行为的影响下,是进化?还是退化?孰难定论。

一、进化?退化?转化的例子:

1、人类对自然灾害、疾病的抵抗力不如动物。人体其实是非常脆弱的,稍有不慎,将导致终身的残废或生命的终结,可很多动物却具有器官的再生能力,它们具有比人类更强大的抗拒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这是人身的本质属性。

2、由于动物的进化、驯化,多数能力恰好得到了退化(当然,除开自然因素之外,更多的还是人为因素,便于人类实现某种目的)。譬如说,蚂蚁能举起比自己重几倍的重物,就是被风刮走好远,落地依然能够生存;企鹅可以舒适地生活在零下六十多度的极地,但那里却没有人烟;候鸟的迁徙能力、猛禽的捕食能力,都是人类所无法比拟的。这是人类的弱势。

3、 我相信人的智慧是无穷的,但人的智慧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与利用,较之一些动物,反而相形见拙。蜜蜂可以舍弃蜂针甚至生命以保全尊严,人类却常常忍辱偷生;蝙蝠可以凭借声波辨明方向不致碰壁,人类却常有睁着眼睛跳火坑的事例发生;动物的群体性“自杀”绝对与气候、环境有关,蝼蚁尚且“偷生”,人类的自杀绝大多数是脆弱的表现。这是人类的心理缺陷。

4、基于科技的发达(交通的便捷、计算机的普及、各种机械的广泛应用、化学药品的不断推广等),人类生活逐渐走向小康。但是,人类的诸多能力却飞速退化:①、健康状况备受世人关注――除却主观因素,就是人们不再“安步当车”,而是“以车代步”,一箭之地也懒于“高抬贵脚”,人们的行走、奔跑能力普遍减弱;各种农药、化学药品的广泛使用,让人从饮食中更多地“吸毒”,导致百病丛生,体质每况愈下。②、写算能力正在逐渐被计算机的使用弱化――一些孩子也正在接受成人的观念:写不好字用电脑打印、不会算题用计算器代替、不会写文章找网络帮助,“多快好省”。由此带来的是人们的书写、计算能力普遍降低,且不说对书法艺术的研究意识在孩子们心中淡薄,就连平常的作业书写有时还需要进行“考古”。算盘是中国古老的计算器,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过去,珠算高人可以用算盘加减乘除,甚至乘方开方,今天的绝大多数学生根本不会珠算。③、各种机械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与生产效率,减轻了人类的劳动强度,本是一件好事,但由此促使部分人的惰性也在不断增强:懒于负重、好逸恶劳、拈轻怕重、贪图享受。由于缺乏磨炼,情感脆弱、意志力薄弱,经不起任何磨难与挫折,体能与心理都表现出退化的状况。这是人类依赖性与惰性的显现。

5、是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人口数量的确达到了有效控制,人口素质未必达到了全面提高。简单地讲,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绝大多数家庭视如珍宝,他们大多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极少参与生活料理及社会实践活动。目前从幼儿到大学生,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就大不如前。

6、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严重脱节,导致了新一代接班人的畸形发展。“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的“孝道”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无论学校如何强调“感恩”,学生一旦走出校门,受各自家庭的不当“呵护”、一些社会不良现象的反面“熏陶”,学生的“感恩”意识、“感恩”行为、“感恩”能力、“感恩”环境就大打折扣――家长对我的付出是他的责任,他必须把我抚养成人;老师对我的培养是他的工作,他必须完成任务;朋友对我的付出是他的“积蓄”,指望有朝一日得到我的回报……这也许有点以偏概全、危言耸听,但的确是存在的较为严重和普遍的社会现象。后汉黄香九岁为父“扇枕温衾”,汉董永因家贫“卖身葬父”,前汉文帝为母“亲尝汤药 ”,晋王祥为不慈之继母“卧冰求鲤”,宋朱寿昌“弃官寻母” 等故事多么感人,可现实世人的表现却是不言而喻的。诚然,人类文明的主流是进步的,发展的,可好些华夏子孙的“感恩”能耐却让人堪忧!这是不良当家教与不良社会影响的结果。

综合上述并不全面的实例,足以说明人类具有自身的不足,更有家校教育、社会影响、自我弱化的后天导向。所谓能力的退化,其实就是包容、溺爱、放纵、自闭导致潜力消散的结果。

二、应对措施

加强对学生的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是缺乏家庭与社会的配合,学校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因此,要转化学生能力“退化”的关键,就是要求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化”。

1、学校教育必须遵循教育改革的原则,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针对人性自身的弱点,强化素质教育中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采用说服与惩戒、表扬与惩罚、享受加磨炼、观察与参与相结合的方式,有利、有力、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健壮的体魄和向上的追求,向动物学习如何健体、如何生存、如何自立。

2、家庭教育、社会导向必须改变现状,坚持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密切配合,做到真正的教育一致。鉴于此,我认为,作为校方,首先要加强对教师(尤其是极个别年轻教师和态度不端正的教师)的高标准、严要求,使他们成为学生和家长的知心人、引路人,以此解除家长、社会对学校及教师的误解,从内心深处接纳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其次,办好家长学校,设立“家长开放日”,定期举办有效培训,转变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错误观念,更新家长们传统、粗暴、简单的家教方法,认真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全面承担家庭教育的重担,切实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当一个合格的家长。第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然要重视教育事业,关注教育动态,特别要解决社会对教育的负面影响。

3、从教材编审和学校教育课程设置的角度出发,应该编制特殊课程(如心理健康教育、挫折教育、体验教育等)的实用教材,发放到班、到人。学校依据教材内容,安排相应课时,挑选合格教师,开展扎实的人生健康教育,从学生的思想意识上,树立健康、向上、奋进、求真的志向,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生存、生活、抗挫、适应能力,铸就学生一生的幸福!

参考文献:

[1] 李镇西――《我的教育思考》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3] 《教育科学研究》杂志

上一篇: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化素质培养探究 下一篇:领导专虐亲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