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思想史在高中地理素养培养中的应用分析

时间:2022-10-08 08:58:22

地理学思想史在高中地理素养培养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地理学思想史是启发未来学术进行创新的系统思想,其在高中地理素养培养中的应用是对地理各学派的社会影响及其学术思想的历史线索的归纳和总结,正确认识和理解地理学思想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具有专业深度的地理素养。因此,将地理学思想史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提供新思路。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地理学思想史在高中地理素养培养中的应用,以供同行业者参考。

【关键词】地理学思想史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地理素养

前言

地理素养是学生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后养成的较为稳定的心里品格,具有实践性、动态性、综合性等特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重视地理理论知识的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高中地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文化素养,据相关统计发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并没有得到重视。因此,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地理学思想史进行教学。

1.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培养学生立体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信息系统是观察地理和分析地理的新方法,是在计算机搜集地理数据的基础上,再对数据进行处理和重新显示,并储存和分析新的信息,从而将地理学的概念自动化,对提出假设和分析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是地理学观察和分析方法的现代化。另外,地理的组成还包括地理研究方法、地理分析、地理观察三大要素。对于立体思维能力较弱的高中学生来说,运用传统的教学工具学习地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比如,纸质地图、地球仪、挂图等。因此,针对该问题,如果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引入地理信息系统方法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立体空间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我国自主研发的天地图及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具有丰富的地理分析功能和地理数据处理功能,是地理教学中良好的教学利用资源[1]。例如,教师在教《地势地形》这一章节时,可以使用GIS的三维空间可视化功能进行教学,这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立体空间思维,同时还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2.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人地关系论是人文地理学中永恒的研究主题,是地理思想论之一。人地关系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为了生存的需要,通过对地理环境进行不断地改造和利用来充分适应地理环境。学习地理学的前提是要树立人地关系意识,只有正确的认识人地关系,才能对地理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把握。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地关系经常会出现一系列的矛盾,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矛盾,人类会面临更多的问题,只有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人与环境才能够和谐相处。由此表明,正确的认识人地关系是解决人地矛盾的有效途径[2]。例如,古时候的都江堰经常会引发洪水灾害,严重危害到人们的生活。为解决这一问题,李冰父子率领大众结合当地地形,对都江堰进行分流治理,这一举动,不仅合理有效的解决了人地之间的矛盾,同时对当地的农业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在高中地理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综合分析人地两个方面的问题,使学生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3.运用因果法分析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理学方法论主要包括地理专门方法、一般科学方法以及哲学方法,是地理学思想史的主要研究内容,其中因果分析法出自于哲学方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世界万物都有着内在联系,地理学也是如此。人与环境之间及地理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各种因果联系。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该尽量超出对事实的理解,更深层次的去认知事物的原因。正是因为在现象的因果联系中,才能将地理学的本质完全显现出来(这里所提到的现象既包括相同地点发生的不同现象,也包括不同地点之间的因果联系)。在地理学习中,只有学生充分把握住地理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才能够对地理问题的本质有深入的探究[3]。例如,教师在教《全球气候变化》这一章节时,通过分析可以得知,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的排放温室气体。因此,有效控制全球气温升高的关键是减少人为的排放温室气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把握事物之间因果联系,运用因果分析法,对其他地理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这样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4.结语

综上诉述,地理素养主要包括地理技术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地理科学素养三层内涵。然而,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因此,为有效培养高中学生的地理素养,我们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运用因果法分析法对地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赖在铎.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反思[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13,66(03):24-26.

[2]莫涛.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2,79(23):11-13.

[3]秦风洲.浅析高中地理课堂“学案”教学的思考[J].中国教师,2013,(02):33-35.

上一篇: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过程写作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