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四种作品,提升习作教学效益

时间:2022-10-08 08:51:39

用好四种作品,提升习作教学效益

[摘 要]习作教学需要努力提升教学效益,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教师应灵活运用学生草稿中的作品,借用教师自身的习作,借用之前学生的习作,借用名人大家的作品,就能够盘活课内习作教学。

[关键词]习作教学;学生草稿;教师习作;学生习作;名家作品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0-0085-01

当下习作教学一般以这样的结构展开:写前指导、写好草稿、交流修改、誊写成文。如此循环往复的教学方式,显得过于机械而繁琐,也是导致学生对习作产生厌恶情绪的根源。其实,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灵活地使用四种作品资源,真正盘活学生的课内习作。

一、以点带面,借用学生草稿中的作品

其实,当下语文教材中的习作编排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本无需教师进行过于详实的指导。对此,教师可以运用先写后教的方式展开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学生的草稿本中其实就已经蕴藏着不少佳作。教师可以此入手,通过朗读、介绍与评价的过程,让学生在动笔修改之前能蚶用这些佳作进行反思与调整,缩短与优秀学生之间的差距。

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习作7时,班中的小李同学写了一篇题为《我有了》的习作,以自己的梦幻为境,想象自己有了孩子之后,作为家长应该有的态度和教育方法,对当下家庭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反思。教师则将这篇习作朗读给学生听,从而借机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写自己身边的事和想法,要真实、好玩、有趣。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以学生“先写”过程中的习作为蓝本,顺势进行习作指导,既尊重了学生的认知体验,同时也完成了教学要求,为学生后续修改明确了方向。

二、示范引领,借用教师自身的习作

常态教学中,学生在绞尽脑汁写作时,很多教师都会煞有介事地来回巡视,时而提醒坐姿,时而关注字迹,时而对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指导。但笔者以为,一味机械地提醒不如教师自己静下心来,跟学生一起也写上一篇习作,以自己的榜样示范来引领学生的习作实践。

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习作1时,教材要求学生写一篇“童年趣事”的文章,学生动笔之际,教师埋下头来奋笔疾书,与学生一起回顾自己的童年时代,用文字将有趣、好玩的事情记录下来。教师在创作中,回忆了自己童年时,父亲为了鼓励自己好好吃饭,与自己玩顶牛的趣事。当教师在全班朗读自己的作品时,很多学生都被教师细致丰富的人物描写所吸引,不时发出哈哈笑声。

学生聆听着教师的亲身经历,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从教师的习作中收获了表达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三、模仿实践,借用之前学生的作品

其实,班级中每一次习作都会有一两篇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不少教师都意识到要在学生面前朗读这些优秀作品。但这种做法只能让同一届的学生受益,而之后自己再教的学生就无法欣赏到这样精彩的习作了。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精彩习作进行收集,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运用。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身边的小能人》这篇作文,在选择描写对象时,不少学生的选材不是“歌唱小百灵”,就是“小小书法家”,都已经是老一套的习作素材,无法凸显当下时展的步伐,也缺少了应有的生活气息。此时,教师可为学生补充上一届学生的几篇习作。“电脑杀毒高手”“义卖推销小能人”“玩转溜溜球小能人”等,为学生打开了一片全新的思路。这些作品不仅语言通顺,而且人物刻画生动传神,听得学生们聚精会神。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紧扣当下学生存在的习作问题,借助之前学生的优秀习作进行示范,让学生深入范本的素材选择、描写方法中,为高效教学奠定了基础。

四、浸润鉴赏,借用名人大家的作品

除了要关注阅读量之外,教师还应选择富有质量的文章让学生进行参照模仿。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善于从名家中选择一些经典的作品融入习作教学中,借助名家名篇的优秀资源引领学生在深入感知的环节中提升认知能力。

如在一次写事的习作教学中,教师为了引领学生学会“借景抒情”的写作策略,为学生拓展补充了曹文轩的代表作《青铜葵花》中的片段,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景色的细腻描写,并感知作者对景物的选择其实是从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当时的心境出发的,写景只是一种手段,抒感才是真正目的。正是在曹文轩凄美而富有质感的文字中,学生鲜明地感受到了描写景色的语句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为学生习得借景抒情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通过对名家名段的选用,引领学生在深入感知与赏析的过程中,丰富了内在认知,明确了习作运用的方向和技巧。

总之,习作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切实运用好这四种文本,就能让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真正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责编 刘宇帆)

上一篇:在“践行”中走向“能行” 下一篇:我的“地校”情结